米南加保人

米南加保人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最大的種族集團,他們傳統的住處是中央高地的西部,人數約在200萬至500萬之間,雖是穆斯林,卻為母系社會。

米南加保人
Minangkabau
馬來語作Urang Padang。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最大的種族集團。他們傳統的住處是中央高地的西部。人數約在200萬至500萬之間。雖是穆斯林,卻為母系社會。傳統的家庭單位是公房,女頭目、她的姐妹、她們的女兒和女兒的小孩都住在那裡。幾座這樣的房子構成氏族,氏族內部不能通婚。幾個氏族構成「乃加里」(negari),即量大的政治單位,其大小與村莊略同。米南卡保人有大面積耕作的梯田及菜園,種植水稻、菸草、樟樹以及水果和蔬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統的親屬關係結構的重要性已有所減少,許多男人帶著妻子和兒女離開農村,建立自己的家庭。他們的語言與馬來語極其相似,屬澳斯特羅尼西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19世紀末葉,一些米南卡保人遷徙到馬來亞,結成了小國聯盟,稱為「九國聯盟」。1850年後,馬來亞的錫礦發展迅速,誘使越來越多的米南卡保人去做礦工或小商販。然而,到20世紀初,資本集約的礦業取代了米南卡保礦工的開採方式,他們於是轉移到內陸河谷務農。米南卡保移民成為小田產擁有者,20世紀控制了馬來亞的大部零售商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