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似笛。通常稱“胡笳”(Hu Jia-a reed instrument)。胡人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後以竹為管,飾以樺皮,上有三孔,兩端加角。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1.(形聲。從竹,加聲。本義:胡笳)

笳

2.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似笛。通常稱“胡笳”[HuJia-areedinstrument]。胡人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後以竹為,飾以樺皮,上有三孔,兩端加角刁斗笳吹。——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又如:笳角(胡笳與號角。系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中樂器);笳鼓(胡笳與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聲縈迴)
4.古代婦女使用的髮簪 [bun]
笳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形似篳篥,流行於塞北遊牧民族中。

笳

笳:出於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入中原,“鳴笳以和簫聲”,最初是“卷蘆葉為笳,吹之以樂”,後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製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制的雙簧樂器,形似篳篥,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河南鄧縣南朝墓出土兩塊鼓吹樂畫磚,其中一塊是五人樂隊,最左邊的人吹奏的樂器即是笳。其它四位則是兩人吹角,一人吹排簫,一人吹笛。
笳有著相當的表現力,“剛柔待用,五音迭進”。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漢時流行於塞北和西域遊牧民族中,善於表現悽愴、哀怨的情感,富有悠遠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邊遠遊牧民族英勇慓悍的個性及牧馬吹奏的特色。
在漢魏歷史上流傳有不少運用笳聲作戰的故事。歷史上也有不少有關笳的文章,有名的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為笳添加了一種感傷而誘人的神韻

同偏旁漢字

竹字旁竹字旁

竺竻竼竽竾竿笀笁笂篤笄笅笆笇笈笉笊筍笌笍笎笏笐笑笒笓笖笗笘笙笚笛笜笝笞笟笠笡笢笣笤笥符笧笨笩笪笫第笭笮笯笰笱笲笴笵笶笷笸笹箋笻笽籩笿筀筁筂筃筄筅筆筇筈等筊筋筌筍筎筏筐築筒筓答筕策筗筘筙篳篩簹箏筞筟筠筡…

同音字

筴夾伽家茄葭加夾抸佳拁泇迦枷毠浹珈浹痂梜耞袈傢猳跏犌腵鉫嘉鎵豭貑鴐鎵麚
笳字的詩韻、詞韻及平水韻

詩韻平仄

詩韻

笳的詞韻平仄

詞韻

平下平六麻平平聲第十部九佳(半)六麻

拼音是jia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