恝

基本字義 恝 無動於衷;淡然:~置(不在意,置之不理)。~然。 〈音〉 讀 jiá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形〉

(1) 淡然,不經心 [neglect;do not care or worry]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孟子·萬章》

英宗雖入嗣仁宗,但於本生父母,亦斷然不能恝置。——蔡東藩《宋史演義》

(2) 又如:恝然(淡然,無動於衷;不在意的樣子);恝置(淡然置之,置之不理);恝視(漠視);恝情(忘情)

部首筆畫

五筆86: dhvn

五筆98: dhvn

倉頡: qhp

筆順編號: 1112534544

四角號碼: 57332

鄭碼: ciyw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05D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豐心

漢字部件分解: 豐刀心

筆順編號: 1112534544

筆順讀寫: 橫橫橫豎折撇捺折捺捺

例句

他們認為,作為永恆的,不可改變的, ,在任何意義上的獨立神單極構想超過聖經希臘。

They argued that the monopolar conception of god as timeless, immutable, impassible, and in every sense independent was more hellenistic than biblical.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居切,音介。無愁貌。《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戛。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古與忦通。詳忦字注。◎按《說文》引孟子作,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為正。

拼音是jia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