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是將竹簧壓成平面,與木板膠合,再精製成各種雕刻藝術品。早在北宋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楠竹編織籮筐、背兜、椅子、蒸籠等日常生活用品。後來,逐漸由粗到精,在筷子頭上雕刻獅子、龍鳳。將楠竹削去外皮僅留一層竹心、竹簧片,用膠貼在木板或鐵片上,然後把圖案雕刻在竹簧片上,製造各種用具和裝飾品。歷經世代相傳,今已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竹簧工藝美術產品。這些竹簧工藝品,質優工細,深得人們讚賞,在六十年代,江安竹雕工藝產品就已遠銷日本、法國、西德、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港澳地區。

基本介紹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江安地區盛產竹黃雕刻,江安位於四川省南部,長江南岸,所產的楠竹具有紋路精密,竹青如綢緞,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經過處理,黃橙瑩潤晶亮,具有淡黃象牙色澤,被譽為“竹象牙”。江安竹簧雕刻工藝產品品種豐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鑲嵌、竹簧雕刻、竹絲鑲嵌、竹筋皮製品等5大類,140個品種,300個花色。圖案題材有反映山川名勝的“峨眉風光”、“都江堰”等;有用帶麻雀斑紋的紅豆木、烏木、楠木等優質材料作配料,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於古代傳說的“麻姑獻壽”、“哪吒鬧海”等;還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動物,如龍、鳳、熊貓等圖案,栩栩如生。江安竹雕藝人們繼承空雕、浮雕、淺雕等手法,創造了竹簧鑲嵌、畫筆勾刀等新工藝,把原來的淺雕、淺浮雕發展到著色、彩色竹雕、彩繪和主體浮雕,突破了楠竹本身形態的束縛,造型別致,雕工精細,獨樹一幟。

特點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四川省南部,長江南岸,所產的楠竹具有紋路精密,竹青如綢緞,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經過處理,黃橙瑩潤晶亮,具有淡黃象牙色澤,被譽為“竹象牙”。

工藝

竹雕藝人們繼承空雕、浮雕、淺雕等手法,創造了竹簧鑲嵌、畫筆勾刀等新工藝,把原來的淺雕、淺浮雕發展到著色、彩色竹雕、彩繪和主體浮雕,突破了楠竹本身形態的束縛,造型別致,雕工精細,獨樹一幟。

派系工藝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竹的文化內涵豐富,歷史久遠。人類的祖先就是用竹製的工具進行狩獵。《吳越春秋·勾踐外傳》中的《彈歌》中就記載著“斷竹,續竹;飛土,逐肉!”的文字。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歷史和人文積澱。中國是最早用竹的國度,也是最早產生竹雕的國度。竹雕這項古老的工藝,在中華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竹子圓直中正,代表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所以古人贈竹製筆筒給做官之人,寓意做人正直,節節高升。“竹報平安”,竹器又預示著吉慶祥和。在故宮中,至今還保存著唐代的竹雕作品。中國竹雕最大的兩個派系,一是嘉定派,一是金陵派。因為在歷史上,這兩處都是中國竹雕藝人云集的地方。徽州原來也有一些文人從事竹雕藝術,自成風格,但終究勢單力薄,未成氣候。嘉定派中的一些名家也是徽州人

竹簧雕刻的工藝極其複雜。僅是刻刀就有40餘把,還有電鑽、鐵錘等工具。洪建華做竹雕用的竹子,都是取材於黃山,每一節都要反覆挑選,確保關節平整。竹子表面硬如鐵,裡面軟如泥,稍不小心,就會功敗垂成。因此,做坯是關鍵。以筆筒為例,做坯需要先將材料兩端鋸平,上下口用滾刨刨平,將竹青用刨鐵刮掉,打磨光滑。筒口要做成指甲圓。再用捲尺量出底座的長度,分成三份,做腳。粗坯完成後,根據構思繪上圖案,三角刀勾線,電鑽引路,鐵錘打坯。才能形成一個粗略的形狀。而其後的精雕細琢,工藝就更為繁複了,一件精緻的作品,往往耗時數月才能完成。

主要竹刻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浙江翻簧竹刻
浙江翻簧竹刻創始於清代同治九年,是由藝人陳光臣創製成功的。它主要有:日用品,如檯燈、茶具、文具、食具等;欣賞品有台屏、掛屏、壁掛等。雕刻技法上,藝人們借鑑國畫的白描手法,並運用傳統的單線陰刻技法,刀法嫻熟,運刀自如,疏密有致,剛柔相濟。精細處如走絲,粗獷處似劈斧。在象牙色的竹簧上更顯得清新、雅致。在僅有2毫米厚的竹簧上施以浮雕,是黃岩翻簧竹雕的傳統技藝,難度很大,雕淺了沒有層次,用力過大,則使簧層劈裂。但是藝人們使用了大小不同的50多種工具,雕刻得體,而且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
著名藝人陳方俊,是創始人陳光臣的後裔。他創作了“嫦娥奔月八角糖盒”,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羿的人,得到了一種長生不老的仙藥,想把它獻給西王母。西王母還沒有來得及吃,卻被嫦娥偷吃了,吃後變成了仙,奔入月宮。作品表現了嫦娥生動優美的神態和飄灑的衣裙,使得風格雅致的翻簧工藝品,更富有詩情畫意。

邵陽翻簧竹刻
湖南邵陽翻簧竹刻約始於清代乾隆年間。據傳說,光緒三十二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將一把邵陽翻簧竹刻摺扇進貢給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生日時,又定製了翎毛筒、菸絲盒、朝球盒等獻壽。1915年,邵陽竹刻荷葉花瓶在美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銀質獎。
在雕刻技法上,除了傳統的陰刻外,還創作了鏤雕、浮雕、拼嵌、烙畫、著色、壓燙、腐蝕等方法。在藝術上,它具有造型優美、色澤淡雅、畫面講究構圖、雕刻注重刀法、書法蒼勁有力等特點,汲取了繪畫、書法、金石、版畫、雕刻、詩詞等藝術的長處,融各種藝術為一體。品種有盒、瓶、屏風、相架、大型掛屏及其他裝飾品約100多種。他們還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創作了兩幅大型竹簧掛屏,受到一致好評。

合肥竹簧雕刻
合肥生產的竹簧雕刻,吸取了浙江竹雕的線條細膩、江西竹雕的刀法粗獷之長處,並加以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不論是筋鏇的風光,艷麗的花卉,活潑的動物,還是歷史人物,都能在作品中表現得生動逼真,風韻十足。如題材取自《紅樓夢》的竹雕台屏“留玉葬花”,畫面上囂玉倚鋤斜臥,一副傷害之態,再襯以幾竿瘓竹,磷嫡怪石,擯紛落英,以及三百六十多字的葬花詞,書畫結合,構棲如生地刻劃出寄人留下的少女的心情。
該廣生產的竹雕台屏、掛屏、竹簡、筆筒、茶葉盒、高級扇骨等一百多種竹雕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港澳等地。

靖安竹刻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靖安竹簧雕刻,產於江西省靖安縣。系以毛竹、椿木為材料,利用其斷面的天然紋理色彩,經加工處理後,因材施藝,鎔嵌雕刻,嚴密膠合而成的工藝品。該縣盛產竹材,資源豐富。選材以3齡竹為堆,力求同地、同齡、同時採伐,以期紋理、色澤一致。經蒸煮、烘乾、防霉、防蛀、防裂等技術處理。乾燥後的含水量以在5—10究者為宜。此外選用少量老香裕木。其製作極為精細,翻簧與鑲嵌的鑽合,使用兩種不同粘膠,膠壓粘連,御按成型,其按合處的公差不超過士0.1毫米,往往內眼難辨。粘壓方法採用分塊依次鑲嵌銜接,壓機溫度控制在60℃左右,加壓時間為5—6分鐘,宜選擇日平均氣溫為25℃的氣候與季節進行,蓋當地四季分明,冬夏氣溫迥異,故須有所擇選。當前生產已能根據不同季節與氣候i2制相應的粘合劑,取得同樣質量效果,免受季節限制。翻簧竹刻以日用工藝品為主,器具造型獨樹一幟,題材廣泛,多取於古今人物、山水花草、禽獸魚蟲。表現手法則以素雕、彩雕、始花雕、彩繪、電烙繪等見長。

善以單刃刀進行推、挑、排、剔、亂,以刀代筆刻繪,達到豐滿粗獷、婉轉流暢朗藝術效果。產品設計新穎,器型規正,角度準確,膠合牢固,精密無縫,板色調和,光潔如錦,風姿多采,裝箔典雅。其品種繁多,如鑲嵌四頭菸具、鍺嵌八角果罐、銘嵌雕刻慶豐收果盒、鑲嵌花帶餅乾盒、鑲嵌瓦檔朱雀六角糖果盆、鑲嵌狐狸文具盒、鑲嵌廬山風光山水屏、鑲嵌戲劇臉譜唱片盆、翻簧雕刻陳勝吳廣六方如意9B等均為優秀作品。該付刻工藝始於唐代,民間善將仍青完整留下,於所製品上加工雕刻,稱“南竹留青仍刻”。至明代,工藝有所改進,取去青後所留內層(稱仍簧)經蒸煮翻簧,然後進行雕刻、燙烙等藝術加工,其藝術效果及價值更高,稱翻簧工藝。並廣為流傳,浙、第等地均有生產,形成嘉定金陵等藝術流派。清代更出現竹根雕、筆筒、臂擱、扇骨等形式。20世紀初,一種採用竹木斷面鑲嵌的特殊工藝初步形成,是即靖安期望竹刻,以後遂廣為生產。該產品19肋年獲輕工業部創質產品獎,出口英、美、法、意、日、渙、香港等國家與紀區。

江安竹刻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工藝產品品種豐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鑲嵌、竹簧雕刻、竹絲鑲嵌、竹筋皮製品等5大類,140個品種,300個花色。圖案題材有反映山川名勝的“峨眉風光”、“都江堰”等;有用帶麻雀斑紋的紅豆木、烏木、楠木等優質材料作配料,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於古代傳說的“麻姑獻壽”、“哪吒鬧海”等;還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動物,如熊貓等圖案,栩栩如生。特點:所產的楠竹具有紋路精密,竹青如綢緞,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竹簧經過處理,黃橙瑩潤晶亮,具有淡黃象牙色澤,被譽為“竹象牙”。工藝,江安竹雕藝人們繼承空雕、浮雕、淺雕等手法,創造了竹簧鑲嵌、畫筆勾刀等新工藝,把原來的淺雕、淺浮雕發展到著色、彩色竹雕、彩繪和主體浮雕,突破了楠竹本身形態的束縛,造型別致,雕工精細。

江安竹簧雕刻工藝產品品種豐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鑲嵌、竹簧雕刻、竹絲鑲嵌、竹筋皮製品等5大類,140個品種,300個花色。圖案題材有反映山川名勝的“峨眉風光”、“都江堰”等;有用帶麻雀斑紋的紅豆木、烏木、楠木等優質材料作配料,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於古代傳說的“麻姑獻壽”、“哪吒鬧海”等;還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動物,如熊貓等圖案,栩栩如生。發展歷史據說早在北宋時期,江安人民就開始利用楠竹編織籮筐、背兜、椅子、蒸籠等日常生活用品。後來,逐漸由粗到精,在筷子頭上雕刻獅子、龍鳳。製作過程江安竹簧雕刻製作時,將楠竹削去外皮僅留一層竹心、竹簧片,用膠貼在木板或鐵片上,然後把圖案雕刻在竹簧片上,製造各種用具和裝飾品。

久負盛名

竹簧雕刻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將優質桶竹竹壁內側的“竹簧”,經過煮、壓、貼上等技術加工而製作成的各種精美實用的工藝品。竹簧經過科學處理,更顯得黃橙瑩潤晶亮,具有淡黃象牙色澤,被譽為“竹象牙”。長江南岸。這裡山青水秀,竹林如雲似海。所產的柄竹具有紋路精密,竹青如綢緞,竹簧如象牙骨的特色,是竹簧雕刻的上乘原料。

工竹製品歷史悠久。歷經世代相傳,不斷改進,逐步提高,如今已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竹簧工藝美術產品。這些竹簧工藝品,質優工細,深得人們讚賞,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品,竹雕工藝產品就已遠銷日本、法國、西德、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港澳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