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

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

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是女子體操特有的一個運動項目,它由一高一低兩付槓組成,槓間距離可以調整。低槓高130-160厘米,高槓高190-240厘米。橫槓是橢圓形的,長徑5厘米、短徑4厘米,是由玻璃鋼加木質槓面製成的,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堅固性。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

基本信息

簡介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時被列為比賽項目。高低槓起源於歐洲。19世紀後半葉女子體操運動歐洲開始盛行,起初男女都是平行雙槓,由於女子的生理特點,完成動作難度較大,於是把雙槓一側升高,以便女運動員完成動作。高低槓的高度為高槓2.
30米,低槓1.50米,槓間距離在1.10--1.40米之間均可。高低槓動作有各種屈伸、迴環、繃槓、彈槓、騰越和空翻等。整套動作要求動力,避免停頓和附加支撐。從1992年第25屆奧運會開始,團體賽中高低槓得分不帶入單項決賽,滿分10分。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D分和E分兩部分組成。D分為難度分,不設上限。E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決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參賽。注:2009起將A分和B分分別改為D分和E分。

器械要求

根據國際體操聯合會的規定,標準高低槓器械要求如下:高度包括20厘米落地墊高槓高度245厘米低槓高度165厘米長度240厘米兩條槓的間距為130厘米到180厘米(可調節)

發展過程

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
低槓被認為從男子項目的雙槓發展起來的。因此,開始兩條槓的距離非常近,運動員可以輕易地在兩條槓之間切換。1950年代早期,常用的動作組合包括簡單的迴環、屈體和靜止平衡。到1950年代後期,高低槓的趨勢轉為流暢的動作,運動員開始做更複雜的換槓等動作。下槓動作也開始出現。
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早期,體育器械公司開始專門製造高低槓。當時的設計允許調節兩條槓之間的距離,器械可以用鋼索固定在地板上。同時,槓的直徑變小了,這樣運動員可以方便抓住,做擺動的動作也容易了很多。
在其它的體操項目的難度越來越高的同時,高低槓的難度也是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男子單槓的動作也被套用在了高低槓中。1972年,前蘇聯運動員奧爾加·科布特完成了“科布特空翻”,這也是第一個高槓上的空翻動作。羅馬尼亞的納迪婭·科馬內奇繼續加大了難度,她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上完成了後來以她名字命名的“科馬內奇空翻”。向前大迴環,是男子單槓的動作,後來也被女子體操採用,現在已經是高低槓的基本動作之一。
1980年代中期,因為更多的換槓的難度動作需要足夠的空間,因此槓之間的距離加大了,
在所有女子體操的項目中,高低槓可能是改變得最徹底的。大部分50年代和60年代的動作,現在已經完全淘汰了。而一些靜止的動作和科布特空翻等動作,已經不在現在的體操計分規則裡面了。

動作特點

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競技體操女子高低槓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國際比賽中,規定動作必須在高低槓上完成,自選動作可以在高低槓上也可以在雙槓上完成。60年代末期,高低槓技術迅速發展,促使器械裝置得到改進,增加鋼絲牽繩,加強了穩定性。現行高低槓比賽的器械有一定規格。運動員的一套動作應包括各種擺起、迴環、屈伸上和倒立,各種沿身體縱軸的轉體,各種空翻、繃槓、振浪、換握和騰空動作。全套動作要求充分利用高、低兩槓,在一槓上最多只能連續做4個動作。早期的高低槓動作比較簡單,槓下是一些懸垂動作的上法,槓上是利用混合支撐完成的靜止動作。20世紀50年代中期,擺動動作增多。60年代是高低槓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以蘇聯運動員Л.拉蒂尼娜為代表的一些體操強手在全套動作中加進了大幅度擺動動作。捷克斯洛伐克運動員V·恰斯拉夫斯卡則把兩槓之間的變化組織得更加驚險、緊湊。前蘇聯運動員О·В·科爾布特在高槓上做了蹲撐後手翻握槓接大擺的動作,被國際上命名為“科爾布特空翻”。羅馬尼亞運動員N·科馬內奇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上,以高難度的連線和以她命名的下法,獲得了10分(滿分)的成績。近年來高低槓發展的趨勢是移植了許多男運動員單槓上的動作,使整套動作編排巧妙,技術複雜多樣化,同時全套動作不斷加長。隨著體操護掌的改革,相繼出現了大迴環動作和空翻再握類動作。目前,中國運動員高低槓水平亦較高,繃槓技術尤為先進。在1979年第2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中國選手馬燕紅以高難度的動作、大幅度的擺動和優美的姿態,與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選手M·格瑙克並列為這個項目的世界冠軍。
高低槓槓子的橫切面是橢圓形的,比較粗大,因此在做動作時要採用“鉤握”(5個手指在槓子的一邊)的方法。這是高低槓動作的特點之一。在高低槓上的動作是在懸垂或支撐中進行各種屈伸、迴環、擺越、換握、轉體、倒立、騰越、空翻,這些動作對發展上肢、肩帶和腹背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器材演變

起先,女子體操運動員用的也是雙槓,可這樣使女子上肢負擔太重,不適應女運動員的特點。於是,人們採用兩根高低不平的槓子,也就是把雙槓的一根槓子升高,另一根槓子保持原來的高度。就在這兩根高低不平的槓上進行坐、仰、臥、立撐、平衡等比賽動作。這就是高低槓的前身。
到1960年以後,高低槓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器械也不斷完善,終於產生了今天大家見到的高低槓。

計分規則

和其它體操項目一樣,高低槓計分是根據國際體操聯合會體操計分規則。裁判從動作的難度、狀態、技術和編排來計分。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運動員要求完成5個特別的動作組,包括一個騰越動作(運動員需要離開高槓,完成一個空翻或者其它的飛行動作,再回到高槓)、一個換槓動作(從低槓到高槓和從高槓到低槓的飛行動作),還必須有近槓動作。運動員還要求擺動流暢,並完成一個槓上倒立動作。下法同樣很重要,不僅要有難度,並且要求象“釘子”一樣落地:雙腳同時落地,不能前後分開,不能有小跳或跨步。
以下的情況都會導致扣分:動作錯誤或沒有完成,從器械上跌落,停頓,無效擺動(技術動作之間多餘的擺動),落地不穩和其它失誤。
運動員比賽的時候允許使用護腕和繃帶,也可以使用鎂粉增加摩擦力。其它運動員和教練員可以幫助運動員在器械上抹鎂粉。
和男子體操的單槓和吊環不同,運動員不可以從器械上開始動作。她們必須用一個簡單或複雜的技術動作上器械,可以選擇從高槓或低槓上槓,助跑和助跳板都可以使用。
當比賽開始後,教練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干擾運動員。然而,教練可以在運動員做飛行動作或下法時站在落地墊邊保護運動員。當運動員從槓上失誤摔落時,教練可以接住她,教練還可以幫助運動員上高槓使她繼續完成比賽。如果運動員上槓時使用了助跳板,教練或其它運動員允許快速上前搬走它,使它不會干擾後面的動作。

賽事規則

高低槓高槓高2.4米、低槓高1.6米、兩槓之間的距離為1.6米。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槓和高槓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槓和高槓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高低槓是在1952年的奧運會上才出現的。在此之前,女子運動員用的是和男子一樣的雙槓。由於雙槓對肩臂力量要求很高,女子運動員的雙槓表演不盡人意,因而才出現了為女子運動員設計的高低槓。高低槓運動可以更多地利用擺動和慣性,而不是純粹的肩臂力量,更適合女子運動員。
高低槓中的高槓約2.3米,低槓約1.5米,高、低槓間水平距離約0.45米,(水平距離可由運動員根據自己身材或習慣在0.25米範圍內調節)。運動員調節好距離後,往往會在手上、槓上塗些防滑粉
高低槓比賽中,運動員通常是從一塊有彈性的跳板開始,通過會有一系列的擺動、迴環動作,並運用轉、跳等特殊動作在高、低槓間移動。高低槓運動必須流暢,不能有停頓(停頓會被扣分)。動作可能包括雙手離槓的筋斗、轉體等17-18個不同動作,通常會在一分鐘內完成。
高低槓比賽的評分主要看動作編排、握槓方法、移槓方式以及動作難度等。下法(落地前的最後動作)同樣是高低槓比賽中的精彩部分,落地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靠跨步或跳躍幫助平衡都會被扣分。
高槓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觀賽禮儀

觀看體操比賽應提前到場,比賽結束後再退場。進出場地要有序,不要擁擠,要尊老愛幼
比賽時,不要隨意走動,最好在比賽暫停或休息時再走動。
在場地內不要高聲說話,應舉止文明,不隨地亂扔雜物,禁止吸菸
觀賽時應將手機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學習必要的競賽知識,既要看運動員優美的動作,也要看其動作技術和風格。既要欣賞運動員精湛的技藝,也要感受他們的頑強作風和內在品質。既給本國選手加油,也給外國運動員鼓掌。做到熱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運動員做動作前需要排除一切雜念,寧神靜氣,做動作時要將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動作上。觀眾此時應全神貫注地觀看,不要鼓掌加油,不要歡呼,更不要喊運動員的名字。
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閃爍的燈光會分散運動員的注意力,影響運動員對空間高度和時間方位的判斷,甚至可能造成比賽失誤或者受傷。在運動員即將出場時吶喊加油,在運動員動作結束時鼓掌,才是得體而恰當的行為。
體操是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當你認為有裁判不公的現象時,不要起鬨,不要衝動,要克制自己的情緒。這種不公也許只是因為你對規則了解不夠,而鼓勵運動員、理解裁判員,繼續觀賞下面的比賽是最好的選擇。
比賽結束,離開場館時,請將垃圾隨身帶出場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