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姿

站姿

標準的站姿,從正面觀看,全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兩腳跟併攏,兩腳尖張開60°,身體重心落於兩腿正中;從側面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貼褲縫,整個身體莊重挺拔。好的站姿,不是只為了美觀而已,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站姿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一個人站立的姿勢,它是人們平時所採用的一種靜態的身體造型,同時又是其他動態的身體造型的基礎和起點,最易表現人的姿勢特徵。在交際中,站立姿勢是每個人全部儀態的核心。如果站姿不夠標準,其他姿勢便根本談不上什麼優美。

基本信息

禮儀

站姿變化

為了維持較長時間的站立或稍事休息,標準站姿的腳姿可作變化: ①兩腳分開,兩腳外沿寬度以不超過兩肩的寬度為宜。 ②以一隻腳為重心支撐站立,另一隻腳稍曲以休息,然後輪換。

正式場合的站姿

1、肅立:身體直立,雙手置於身體兩側,雙腿自然併攏,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V”字行。 2、直立:身體直立,雙臂下垂置於腹部。女性將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四指前後不要露出,兩腳成“V”字形;男性右手握住左手腕,貼在腹部,兩腳可分開平行站立,略窄於肩寬。 1、垂手式。是最基本的站姿。它要求上半身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飽滿,雙肩平齊、舒展,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頭正,兩眼平視,嘴微閉,下頜微收,面帶笑容;下半身雙腿應靠攏,兩腿關節與髖關節展直,雙腳呈“V”字型,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中間。一般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如參加企業的重要慶典、聆聽貴賓的講話、商務談判後的合影等。

2、握手式。主要用於女士。是在基本站姿的基礎上,雙手搭握,稍向上提,放於小腹前。雙腳也可以前後略分開:一隻腳略前,一隻腳略後,前腳的腳跟稍稍向後腳的腳背處靠攏。

男士有時也可以採用這種姿態,但兩腳要略微分開。可用於的禮儀迎客,也可用於前台的站立服務。

站立時不要過於隨便,駝背、塌腰、聳肩、兩眼左右斜視、雙腿彎曲或不停顫抖以免影響站姿的美觀。

站著與別人談話時,要面向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太遠或太近(特別是對異性)都不禮貌。姿勢要站正,上身可以稍稍前傾,以示謙恭,但身斜體歪、兩腿叉開很大距離、兩腿交叉或倚牆靠桌、手扶椅背、雙手插腰、以手抱胸等都是不雅觀和失禮的姿態,這樣會破壞自己的形象。兩腿交叉站立的姿勢,是十分不雅的,這是一種輕浮的舉動,極不嚴肅。手插在腰間,是一種含有表示權威和進犯意識的姿勢,如在男女之間還有“性的侵略”的意識。正式場合,雙手也不能插在衣袋中,實在有必要時可單手插入衣袋,但時間不宜過長。以手抱胸的姿勢,表示的是不安或敵意,也包含“我對你的看法不能苟同”的意思,在與用戶的交往中,是不宜出現的。

演講站姿

站姿站姿

看過啞劇表演的人都知道人類無聲的動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德國表演大師吉布·佩森有一次談演出體會時說:“我就靠我的動作、姿態向人們昭示我的內心世界,昭示我的所思所想,昭示我的喜怒哀樂。”

應聘者都會遇到演講這一關。演講時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爭取給人留下一種精神飽滿、胸有成竹的好印象。

著名演講家曲嘯曾在介紹演講經驗時說:“演講者的體態、風貌、舉止、表情都應給聽眾以協調的平衡的至美的感受,要想從語言、氣質、神態、感情、意志、氣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現出演講者的特點,也只有在站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站姿禮儀規範

演講者站姿規範如下:

標準站姿標準站姿

(1)脊椎、後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兩肩放鬆,重心主要支撐腳掌腳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飽滿,氣息下沉。

(4)腳應繃直,穩定重心位置。

演講站姿分類

(1)前進式:這種姿勢是演講者用得最多,使用最靈活的一種站姿。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前腳腳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側斜,兩腳延長線的夾角成45度左右,腳跟距離在15厘米左右。這種姿勢重心沒有固定,可以隨著上身前傾與後移的變化而分別定在前腳跟與後腳上,不會因時間長而身體無變化不美觀。另外,前進式能使手勢動作靈活多變,由於上身可前可後,可左可右,還可轉動,這樣能保證手做出不同的姿勢,表達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腳自然站立,另一隻腳向前邁出半步,兩腳跟之間相距約12厘米左右,兩腳之間形成75度夾角。運用這種姿勢,形象比較單一,重心總是落在後腳上。一般適應於長時間站著演講中的短期更換姿勢,使身體在短時間裡鬆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長時間單獨使用,因為它給人一種不嚴肅之感。

(3)自然式:兩腳自然分開,平行相距與肩同寬,約20厘米為宜,太平會影響呼吸聲音的表達,太迂則顯得拘束。

站姿概述

站姿站姿

錯誤站姿

站姿圖解站姿圖解

①兩腳分叉分得太開;

②交叉兩腿而站;

③一個肩高一個肩低;

④松腹含胸;

⑤一支腳在地下不停地劃弧線;

⑥交腿斜靠在馬路旁的樹幹、招牌、牆壁、欄桿上;

⑦不停地搖擺身子,扭捏作態;

⑧與他人勾肩搭背地站著;

⑨膝蓋伸不直。

意義

站姿站姿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常聽到長輩們耳提面命的叮嚀我們“站要有站相”。不過很可惜,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特別去注意,學校里也沒有設立“站姿課”,來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站”,以致於很多人根本不懂得要如何“抬頭挺胸”,保持正確的站姿。

好的站姿,可以讓身體各個關節的受力比較平均,不會特別彎曲、讓某些特定的關節承擔大部分的重量。而且當你抬頭挺胸時,胸口會變得開闊,呼吸也會順暢,身體得到足夠的氧氣,精神、注意力都會比較容易集中。所以好的體態,不是只為了美觀而已,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

從站姿看性格

背脊挺直、胸部挺起、雙目平視的站立:說明有充分的自信,給人以“氣宇軒昂”、“心情樂觀愉快”的印象,屬開放型。

彎腰曲背、略現佝僂狀的站立:屬封閉型,表現出自我防衛、閉鎖、消沉的傾向,同時,也表明精神上處於劣勢,有惶惑不安或自我抑制的心情。

兩手插腰而立:是具有自信心和精神上優勢的表現,屬於開放型動作。對面臨的事物沒有充分心理準備時決不會採用這個動作的。

別腿交叉而立:表示一種保留態度或輕微拒絕的意思,也是感到拘束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示。

將雙手插入口袋而立:具有不坦露心思、暗中策劃、盤算的傾向;若同時配合有彎腰曲背的姿勢,則是心情沮喪或苦惱的反映。

靠牆壁而站立:有這種習慣者多是失意者,通常比較坦白,容易接納別人。

背手站立者:多半是自信力很強的人,喜歡把握局勢,控制一切。一個人若採用這種姿勢處於人面前,說明他懷有居高臨下的心理。

由來

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的行為規範,它不是隨意憑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了解禮儀的起源,有利於認識禮儀的本質,自覺地按照禮儀規範的要求進行社交活動。對於禮儀的起源,研究者們有各種的觀點,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祭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展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凶、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裡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法庭的規定。在西方,“禮儀”一詞源於法語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為了保證法庭中活動的秩序,將印有法庭紀律的通告證發給進入法庭的每個人,作為遵守的規矩和行為準則。後來“Etiguette”一詞進入英文,演變為“禮儀”的含義,成為人們交往中應遵循的規矩和準則。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1922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從禮儀的起源可以看出,禮儀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的秩序,為了保持一種交際的和諧而應運產生的。一直到今天,禮儀依然體現著這種本質特點與獨特的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