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小鴞

穴小鴞

穴小鴞(學名:Athene cunicularia)又稱穴鴞,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身體纖瘦,腿頗長,成年穴鴞體長28厘米,以嚙齒類動物遺棄的洞穴為巢,或者自己打洞為巢,喜歡用多種發出惡臭的動物糞便來裝飾自己的小窩。活動範圍是在開闊的草地和農耕平原上,喜歡捕食個頭大的昆蟲,比如一些甲蟲和麻雀、老鼠等小動物。分布於美洲地區。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穴小鴞穴小鴞
穴小鴞是一種小型在地面洞穴生活的貓頭鷹,有圓圓的頭和耳朵,身體纖瘦,腿頗長,成年貓頭鷹體長一般在21.6-28厘米,翼展50.8-61厘米,體重170.1-284克。臉頰白色,體呈褐色,具小白色斑點,白眉毛,黃色的眼睛,沙色的頭部,背部、翅膀、上體、胸部和腹部有白色或奶油色條紋。亞成鳥的頭部和背部褐色,腹部、胸部和翅膀為白色。在其第一個夏天會蛻成成鳥般的羽毛。雌鳥通常比雄鳥更暗。穴居貓頭鷹較容易看到,因為它們往往是在白天活躍,令人驚訝的的大膽,人易接近。

生活習性

穴小鴞穴小鴞
習慣獵食大型節肢動物,主要是甲蟲和草蜢,構成了飲食的一大部分。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小鼠,大鼠,地鼠,地面松鼠,也是重要的食物。其他獵物包括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蠍子,小棉尾兔,蝙蝠和鳥類,如麻雀,角雲雀。它們可以相當靈活的捕捉獵物,追逐地面上的蚱蜢和甲蟲,利用自己的魔爪,捕捉在半空中飛行的大昆蟲,或懸停並向不知情的獵物俯衝下來。穴居貓頭鷹主要活躍在黃昏和黎明,但在整個24小時內都可以獵食,尤其是當它們要哺育雛鳥時。和其他的貓頭鷹不同,它們也吃果實和種子,特別是仙人球仙人掌果

生長繁殖

穴小鴞穴小鴞
繁殖期在3月底或4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爾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動物廢棄的地下洞穴,也自己挖掘洞穴,甚至還利用放在地下的人造巢箱。會在不同類型的巢穴里里放置不同的乾巢材。每巢產6至9(有時多達12枚)枚卵,由雌鳥孵化28-30天。在孵化期由雄鳥負責給雌鳥帶來食物,並隨時在白天擔任洞穴附近的警衛。孵化14天后,可以看到小鳥在棲息的洞穴入口處,伸出小腦袋等待父母帶回來的食物。它們離開巢穴獨立生活大約要44天的時間,能夠捕食昆蟲要49-56天。

分布範圍

穴小鴞穴小鴞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