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草[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銅錢草[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銅錢草(學名:Hydrocotyle vulgaris)為傘形科草本植物。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觀賞植物。植株具有蔓生性,株高5~15cm,節上常生根。莖頂端呈褐色。葉互生,具長柄,圓盾形,直徑2~4cm,緣波狀,草綠色,葉脈15~20條放射狀。花兩性;傘形花序;小花白色。果為分果。花期6~8月。別名對座草、金錢草;湖南稱金花菜、鋪地蓮,湖北稱為路邊黃,四川稱為一串錢,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廣州也叫做四川大金錢草,雲南稱為真金草,貴州稱為走游草,浙江、江西也叫做臨時救,在陝西則有別稱叫做寸骨七。夏季開白花,長在路邊或者山坡邊的草叢裡,常見於中國大陸各地。莖細長,節處生根。葉圓形或腎形,背面密被貼生丁字形毛,全緣;花冠鍾狀黃色. 花期4月。果期7月,蒴果近球形。播種和分株法繁殖,蔓延能力很強,為優良的地被植物。形狀既像銅錢也像一片片小荷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銅錢草[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銅錢草

銅錢草,葉較小,長0.5~2.5厘米,掌狀淺裂,用手揉之有芹菜香味,民間稱小金錢草,效用類似。株高5~15厘米,莖頂端呈褐色。沉水葉具長柄圓盾形,直徑2~4厘米,緣波狀、草綠色、花兩性;傘形花序,小花白粉色、分果;花期6~8月。莖細長,節處生根,莖直徑約0.5~1.5毫米。

葉圓形或盾形,背面密被貼生丁字形毛,全緣;花冠鍾狀黃色,花期4月,果期7月,蒴果近球形。播種和分株法繁殖,蔓延能力很強,為優良的地被植物。銅錢草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棲皆可。走莖發達,節間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其莖節明顯,一節一節,每一節各長一枚葉,可一直延伸。

分布範圍

銅錢草原產歐洲,現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區,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

繁殖方式

銅錢草[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銅錢草

銅錢草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培土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

盆栽,在銅錢草小苗成形後即可進行操作。多用無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每盆可放人1株種苗,在操作結束後灌水即可。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陰天時進行。

栽培技術

養護要點

銅錢草 銅錢草

水金錢適合粗放粗養,只要給它足夠的陽光和水,就可以長的非常快。

如果在室內,沒有陽光,可以用燈光代替。

水需要沉澱了兩小時以上的自來水,或者隔天使用

可以在水裡添加少許的營養液。

水金錢一般有黃葉,但它凋謝的速度遠遠小於成長的速度,所以切勿擔心。

水金錢根系會長綠藻,但可以不清洗。

只要水沒有腐臭,就只要給它加加水就好,同時經常給葉面噴點水。

銅錢草葉圓波浪邊、長莖、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水陸皆可養殖,喜溫暖潮濕。繁殖可用分株或扦插法,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由於植株可耐濕,挺水型,因此也適於水盆、水池栽培。如果水養一定要每周換次水並加上觀葉植物專用營養液。

銅錢草不需很大的盆子,也可用較大的碗栽,養水仙的水仙盆也可以,土用一般的菜園土,適量摻些河沙,裡面加一些少量的有機肥料作底肥。錢錢栽的時候可平栽,把根莖稍微蓋住看不見為好,切忌過深。然後放在半陰處一個星期等新葉長成再見見陽光。

銅錢草怕冷,冬季放在室外的銅錢草可把水全部倒掉,放在朝南向陽背風的地方,是可以安然過冬的,只是葉子會部分枯死掉,來年春季地下根系會重新萌發。北方寒冷地區沒暖氣的話可以做個罩子連盆罩起來,把水倒掉,保持濕潤,只要室溫不低於零下來年是同樣會繼續生長的。

葉子發黃原因

1.澆“半截水”,即澆水不透徹,沒有澆到盆底有滲水現象出現。

2.冬天受冷,根系已凍傷。

3.過冬後,急於出室,放在溫暖的地方曬太陽,一時無法適應突變的氣候。

4.盆土長期過濕或過乾,沒有做到見乾即澆。

5.長期置於通風條件差的環境下。

6.葉面長期不噴水清洗,灰塵積累,阻礙了光合作用。

7.缺少鉀,適量加入植物營養液即可。

主要價值

綠化作用

銅錢草,葉圓形盾狀,如一枚銅錢,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銅錢草栽培管理簡單,株形美觀,葉色青翠,十分耐看,是目前花友們最為喜歡的水草之一,廣泛推崇。

這種植物在溫暖地區可露地盆栽,適於水盤、水族箱、水池、濕地中,室內水體綠化。當水族箱栽培時,常作為前景草使用。全草可入藥,具有利尿之功效。如要使用盆栽或吊盆栽培,最好能長期保水。

藥用作用

亦可當中藥材來袪風、固腸、明目清暑、清熱除濕、解毒利尿等功效。

驗方:

1.外感暑熱、鼻咽:積雪草、旱蓮草、青蒿(均鮮)各適量,共搗爛取什,用冷開水沖服。

2.外感風熱:鮮積雪草60克,白頸蚯蚓4條,共搗爛,水煎後取汁,一日分3次服。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砂淋血淋,癰腫瘡毒,跌扑損傷。

用法用量:15~30g;鮮品加倍。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