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客群

積極客群

《積極客群》是2010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金惠敏。《積極客群論:從霍爾到莫利的伯明罕範式》內容簡介:積極客群論是伯明罕學派對電視研究的一大貢獻,而從廣義的大眾文化研究看,也是對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論的一個重大突破。現今,積極客群論已成為英國文化研究的基本庫存,以及當代傳播學研究的基本定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霍爾霍爾

《積極客群論:從霍爾到莫利的伯明罕範式》從對霍爾的解碼編碼模式的分析中,尤其是從對莫利的人種志研究和有關理論闡說的細讀中,批判了其間所存在的在話語層面尋找積極客群的不徹底的路子,而推演出一個社會本體論的“客群”概念。它假定,客群是因其作為社會本體的存在而具備為“抵抗”所凸顯的積極反應的能力的;或者,更可以不無馬克思或弗洛伊德地說,客群的“物質性存在”才是其積極或抵抗的最終解釋。

"積極客群"論創造了一種抵抗的客群詩學,它以"日常生活"改寫了客群在"文化工業"論中的被動性。但它並不算徹底,因為"日常生活"是"日常"與"生活"的匯聚、凝結,這"日常"乃是"方式"、"話語"和"意識形態"的同義語。尋找抵抗的最終資源需要回到客群的生命存在或物質性存在。順帶提出,積極客群論研究在美學上的一個啟發是,阿爾都塞等人的"審美意識形態"論未能認真審視作為感性的"審美"與作為一種理性的"意識形態"之間的不調和關係,除非感性被處理為審美的外觀。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客群之作為話語主體

第二章 掙扎在話語的鐵屋子裡

第三章 邁向社會本體論的客群

餘論 中國例子

外篇

第四章 聽霍爾說英國文化研究——斯圖亞特·霍爾訪談記

第五章 霍爾的文章,麥克羅比的眼睛——霍爾文化研究三大主題平議

第六章 一個定義,一種歷史——威廉斯對英國文化研究發展史的理論貢獻

附錄

積極客群論與英國文化研究——戴維·莫利教授訪談錄(英文)

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金惠敏教授訪談錄

後記

作者簡介

金惠敏,男,1961年生於河南淅川,哲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黃河學者計畫”特聘教授,中圍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先後從河南大學中義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哲學系獲得學士(1982)、碩士(1987)和博士(1996)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批評理論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2年在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任客座教授。2005年為英國學術院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著作有《後現代性與辯證解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意志與超越——叔本華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反形上學與現代美學精神》(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等。主要譯著有《解釋學·美學·實踐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閱讀行為》(長沙:湖南義豈出版社,1991;主譯)、《史詩論》(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主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