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火車站

秦皇島火車站

秦皇島火車站是秦皇島市對外溝通交流的重要門戶,火車站周邊片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視窗。火車站周邊密集分布著鐵路、快速路、公交站線等交通設施,是全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火車站周邊片區的承載力已經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基本信息

車站簡介

秦皇島站始建於1921年,其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迎賓路北端,距離哈爾濱站989公里(京哈線),距離北
秦皇島火車站秦皇島火車站
京站293公里(京秦線),距離大同站653公里(大秦線),距離南倉站287公里,距離山海關站16公里(津山線)。
秦皇島站現為一等站,屬北京鐵路局,負責辦理旅客乘降、行包託運的客運業務以及整車、貨櫃貨物發到、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等貨運業務,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
©2014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
中國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秦瀋客運專線的起點。該線已於1999年8月16日全面開工,2003年10月12日凌晨1時,長春開往北京的T60次列車由瀋陽北站開出,駛進“秦瀋客運專線”,標誌著中國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秦瀋客運專線正式運營。

改造升級

秦皇島站是我市對外溝通交流的重要門戶,火車站周邊片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視窗。火車站周邊密集分布著鐵路、快速路、公交站線等交通設施,是全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火車站周邊片區的承載力已經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2010年11月15日,秦周邊片區綜合開發改造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攻堅階段,預計2013皇島站年基本完成該片區的綜合開發改造任務。秦皇島站於2012年7月1號開通普速場,以緩解暑期客運北戴河站的壓力,同時繼續施工以完善新火車站各項功能,預計全部場站於2013年6月完工。

站前改造

片區改造面積1900餘畝,分站南、站北兩大地塊。其中南地塊西至西港路,東至民族路,南至北環路及海港區范家店村、土台子村村界,北至鐵路及鐵路貨場;北地塊南起規劃的火車站站房北廣場,北至規劃的站北二街,西至規劃北延的紅旗北路,東至規劃的站東北路;整個工程分四期實施。總投資估算約近4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與秦皇島南站房同步實施站前廣場改造、北環路下穿及水、暖、電等配套設施。拆遷面積約7.5萬平方米。二期工程將建設北站房、北廣場、迎賓北路及區域內配套基礎設施,拆遷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三、四期工程將分別整理海港區土台子村、范家店村土地,為片區整體開發創造條件,拆遷面積共約57萬平方米。
整個改造工程將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以火車站為依託,集特色商業圈、分區商業中心為一體的標誌性建築
客運過渡
2010年11月15日秦皇島站開始改造,建設新的秦皇島站,期間暫停辦理客運業務,啟用龍家營站為臨時過渡站點。龍家營站位於京哈線秦皇島站和山海關站間,距北京307公里。2012年7月1日,秦皇島站普速場開通,辦理部分客運業務,高速場繼續施工,同時龍家營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截止到2013年8月上旬,秦皇島站改造工程未全部完工。

站前交通

目前秦皇島火車站前有3路,6路,8路,9路,12路,18路,26路,34路公車

優勢

秦皇島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省葫蘆島市,西近京津唐,位於最具發展潛力
秦皇島火車站秦皇島火車站
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
秦皇島市轄北戴河、山海關、海港區三個城市區和撫寧、昌黎、盧龍、青龍滿族自治縣四個縣,總面積7812.4平方公里,人口276萬。
秦皇島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條鐵路幹線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國道貫穿全境。從北京、瀋陽到秦皇島只需兩個多小時。民航開通了至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黑河等國內數十條航線。海上客運開通了至大連、煙臺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航線。發達的通訊網路系統,可與全國各地和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地區直接通話,銀線連五洲,秦皇島與世界宛若比鄰。
秦皇島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已有百年歷史的秦皇島港水深港闊,不凍不淤,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輸出為主,兼營雜貨和貨櫃運輸,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港口。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5億噸,躋身世界大港之列,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是我國“北煤南運”大通道的主樞紐港,擔負著我國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應,占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秦皇島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糧油食品、機械製造、玻璃建材和金屬壓延為四大支柱產業。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30多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70多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這裡擁有中國最大的玻璃工業基地、中國最大的橋樑製造集團、亞洲最大的單線複合肥生產企業、中國最重要的鋁加工基地、中國最大的汽車輪轂製造廠,是中國著名的乾紅葡萄酒生產基地,目前正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燃氣輪機製造基地和各類資源。
物產資源豐富的秦皇島。境內發現各類礦產56種,其中煤炭、黃金、鐵、銅、鋅、鋁石、石灰岩、花崗岩、大理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儲量可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4.45%,昌黎、青龍兩縣和山海關區分別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蘋果之鄉”和“中國大櫻桃之鄉”的稱號。全市海岸線長126.4公里,盛產對蝦、海參、海蜇、螃蟹等海產品。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總量7.4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
秦皇島是一個極具發展活力的城市。這裡科研、教育機構集中,智力資源充裕。擁有國家建材局秦皇島設計研究院、黑色冶金礦山設計院等國家部屬科研單位。全市有各類學校1168所,其中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14所國家或省重點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8萬多人。秦皇島衛生事業發展迅速,能夠滿足人民民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秦皇島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已躋身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在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名列第29位。這裡擁有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級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燕山大學科技園。
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投資環境,使秦皇島成為外商投資的理想之地,已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這裡投資置業,美國GE、ADM、雷諾茲,英國TI集團,德國曼內斯曼·德馬格,日本旭硝子、伊藤忠、丸紅,韓國LG、科泰,泰國正大,新加坡豐益等國際知名公司,紛紛來秦皇島拓展事業,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秦皇島對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已與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20多個城市締結了友好交流關係。通過這些友好渠道,與海外廣泛開展了經貿、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和環渤海地區重要城市,秦皇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裡的人民正在以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足球分賽為契機,全力打造“綠色秦皇島”、“和諧秦皇島”“活力秦皇島”和“魅力秦皇島”,努力把秦皇島建成“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
秦皇島市是中國少有的同時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管道運輸和海運、空運等五大運輸的地級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