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遺址

秦城遺址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溶江鎮靈渠與灕江匯合處。占地6平方公里。1956年調查,1990-1991年初步發掘,1993年鑽探,經鑑定為秦漢時期古城遺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開五嶺時所築。宋文獻中稱秦城。現存遺蹟四處:馬家渡口牆垣殘跡500米,殘高1.2-2米,城壕1500米;七星長方形土城,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多米,牆體完整,分內外城。

簡介

秦城遺址秦城遺址
秦城遺址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南寶坻縣辛務屯潮白河北岸。遺址大體為長方形,東西約800米,南北約600米,城牆尚存,但西南角已遭潮白河侵蝕破壞。城牆殘高5米,寬20多米,為夯土築牆,夯土層厚10~20厘米。此城廢棄約在西漢末年。出土文物以秦漢時代居多,有石斧、青銅劍、陶器殘片等。較有價值的是秦塔式紐銅印、漢青銅盆、"大富牢罌"陶瓮。該遺址為天津市早期城址之一,處於西漢雍奴縣治的位置。
"秦甌戰爭時期,秦軍由於遭遇西甌部落處處堵擊,欲進不得,欲罷不能,陷於“曠日持久,糧食絕乏”和“宿兵無用之地”的困境,只能駐守險要地區,因而駐紮在今興安縣的大、小溶江之間。修建城堡,派兵駐屯,以防西甌人的進襲。後人把這城堡稱為秦城。二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該地至今還保存有“秦城遺址”。這遺址周約二十公里,有“大營”和“小營”之分。古戰壕和古城垣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顯然是當年十萬秦軍駐紮的地方。《輿地誌》載:“秦城,昔秦謫戍之所”。南宋范成大說:“秦城,相傳秦始皇發兵戍五嶺之地”。明鄺露撰《赤雅·秦城》亦載“秦始皇發卒戍五嶺地為秦城。……秦取桂林、象郡,兵勒湘南,據其喉咽,臨融漓二水間”,所以秦城也就是“秦營”,是當年秦軍駐守之地。秦城遺址位於越城、都龐二嶺孔道,其間地勢平坦,四周高山綿亘,大溶江旁依而過,背靠天險嚴關,足見其形勢的險要,是典型的防守要塞,是當時秦軍被西甌部落圍困的地方。現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秦城遺址”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摘錄黃現璠《壯族通史》)

相關條目

旅遊 文化 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