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漁場

秘魯漁場

秘魯漁場,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等。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南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雲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於沿海的灣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基本信息

簡介

秘魯漁場秘魯漁場
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等。秘魯漁業資源之所以如此豐富,是與沿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的。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南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雲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於沿海的灣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對於冷水性魚類,特別是鯷魚(喜 20℃以下的冷水)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因而秘魯沿海一帶便成為大漁場,漁區寬約370千米。  

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南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雲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於沿海的灣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對於冷水性魚類,特別是鯷魚(喜 20℃以下的冷水)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因而秘魯沿海一帶便成為大漁場,漁區寬約370千米。人口其中印第安人占41%,印歐混血種人占36%,白人占19%,其他人種占4%。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一些秘魯漁場地區通用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和其他30多種印第安語。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形成原因

秘魯漁場秘魯漁場
秘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該補償流便把海底營養鹽類帶至表層,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因此秘魯沿岸盛行的上升補償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
個別年份,離岸風較弱,冷海水上泛得較少,海水溫度較常年升高,魚類不適應較高的水溫,大量死亡。此時發生的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本格拉寒流附近也有世界性的大漁場——東南大西洋漁場,在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課中的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東南大西洋漁場”字樣。

東南大西洋漁場的成因與秘魯漁場成因類似,都是在離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

特產

鯷魚鯷魚
因為靠近海邊,秘魯漁場的主要美食都是海鮮,最有名的有辣子魚片、滷汁海鮮、巴馬扇貝和鮮蝦拼盤。當地特色甜食有紫玉米糊、利馬雞蛋點心、牛奶粥和佩帕夫人糖等。飲料方面當地人推薦深色奇恰酒,還有世界著名的皮斯科酸酒,這是一種用皮斯科酒、秘魯檸檬和糖製成的雞尾酒
秘魯海岸擁有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鳳尾魚是這裡著名的特產。秘魯寒流使水溫下降,帶來硝酸鹽等營養物質,促使浮游生物等魚類餌料大量繁殖,從而吸引800多種經濟魚類、尤其是鰣魚等冷水魚類在方圓二百海里的區域聚集。
洋流與漁場分布有著密切關係。魚類經常性的餌料是浮遊動物,浮遊動物依靠浮游植物生活,而浮游植物的分布又由營養鹽類的多寡來決定。表層營養鹽類多的海區,浮游生物就多。表層海水的營養鹽類,由於浮游植物的消耗,含量減少;表層以下,營養鹽類消耗很少,一般含量較豐富。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都能把營養鹽類帶到表層。寒、暖流相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引起上下翻騰,於是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種魚類都集中到這裡來覓食。鳳尾魚是這裡的特產。
鳳尾魚鳳尾魚
鳳尾魚,該魚體形修長,後部惻扁,有著非常漂亮的尾巴,該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雄魚身體瘦小,體長4~5厘米。背鰭較長,卜靖尖狀,尾鰭寬而長約占全長的二分之一以上,尾柄長,大於尾柄高。根據其尾鰭的形狀,何分為上旬尾、下劍尾、雙劍尾、琴尾、針尾、圓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種。其身體及背鰭、尾鰭的顏色五彩繽紛,主要有紅色、藍色、黑色、黃色、綠色、虎皮色及雜色等。有些雄魚撇尾旬上有藍黑色小圓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雌魚身體較粗壯:體長可達7厘米左右,體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鰭和尾鰭的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

鯷魚,鯷科部分魚類的統稱,又名鰮抽條、海蜒,離水爛,老眼屎,鮁魚食。口大,下位。吻鈍圓,下頜短於上頜。體被薄圓鱗,極易脫落。無側線。腹部圓,無梭鱗。尾鰭叉形。溫水性中上層魚類,趨光性較強,幼魚更為明顯。小型魚,產卵魚群體長為75~140mm,體重5~20g。“海蜒”即為幼鯷加工的鹹乾品。鯷魚體扁平,身長10厘米左右,呈藍綠色,形似沙丁魚,習稱秘魯沙丁魚。每年夏秋之交群集於秘魯海濱。鯷魚雖不能食用,但其骨骼是魚粉工業的主要原料(平均每5.3噸鯷魚可制一噸魚粉)。秘魯所獲鯷魚的90%以上用來製作魚粉和魚油。漁產品90%以上供出口,魚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銷往50多個國家。

漁場特色

秘魯漁場是由秘魯沿岸的上升補償流形成,而補償流的形成和東南信風密切相關。同時,秘魯寒流冷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和浮游生物,從而形成冷水性漁場。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秘魯漁場的魚大量死亡,其成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1.溫暖海水大規模南下,改變了魚類的生存環境,導致魚類的大量死亡。

2.東南風減弱,使上升補償流減弱,營養鹽類減少,浮游生物減少,魚類缺乏食物死亡。

3.水溫升高,海水的含氧量等物理、化學成分改變,使魚類死亡。

四大漁場

1.北海道漁場,是由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形成的。
2.紐芬蘭漁場,是由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形成的。
3.北海漁場,是由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形成的。
4.秘魯漁場,是由秘魯沿岸的上升補償流形成的。

世界四大漁場

從洋流對漁場影響的角度講,世界上有四大漁場: 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北海漁場、秘魯漁場。
北海道漁場由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形成的。主要海產:鱈魚鯡魚毛鱗魚
紐芬蘭漁場由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形成的。主要海產:鮭魚狹鱈、太平洋鯡魚、遠東擬沙丁魚、秋刀魚
北海漁場由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形成的。主要海產:鱈魚。
秘魯漁場 由秘魯沿岸的上升補償流形成的。主要海產:秘魯鯷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