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溪鎮

秋溪鎮

秋溪鎮是撫州市臨川區下轄鎮,位於臨川中部偏西,鎮政府所在地距上頓渡14公里,素有“贛東糧倉”、“建築之鄉”美譽,東與連城、河埠接壤,南連龍溪,西鄰崇仁縣航埠、白渡,北靠上頓渡河西。面積54.71公里,耕地面積22644畝,山地面積20170畝,轄十二個村民委員會(博溪、洪坊、吳家店、上陽、邱坊、大路、東溪、棠溪、梓溪、羅田、圓石、李家)和一個居民委員會,7226戶,26422人,其中非農業691戶,934人。農村勞動力11070人,黨員583名,其中女黨員63名。生產型態以農業生產及手工業為主。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秋溪鎮鄉鎮

秋溪鎮位於臨川中部偏西,鎮政府所在地距上頓渡14公里,素有“贛東糧倉”、“建築之鄉”美譽, 宜黃河穿境蜿蜒北流,撫吉高速穿境而過,秋溪大道西起鎮區,東接撫吉高速連線線。區位優勢明顯,主產糧棉,素有“贛東棉倉”、“建築之鄉”美譽。秋溪鎮屬丘陵地帶,山地多以紅壤地為主,東與本區連城鄉為鄰,西與崇仁縣航埠鎮六家橋鄉接壤,南與本區河埠鄉龍溪鎮交界,北與本區上頓渡鎮河西毗連,總面積54.71平方千米。

秋溪鎮境內一半平原,一半崗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崗地林木繁多,西北平原是糧棉主產區。宜黃河穿過境內,向北延伸,宜惠渠縱貫全鎮,農作物以棉花生產為主導。

1999年,撤鄉設鎮。黨政內設黨政辦公室、經濟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事業站所為農業綜合服務站,財政農稅徵收管理所,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計畫生育服務所。農作物以生產糧棉為主,素有“贛東棉倉”之稱,1958年曾獲國務院嘉獎。冬季油菜耕作面積眾多,春季到處菜花遍布。宜黃河自南向北穿境而過,鎮域內圩堤達9.2公里。宜惠渠是鎮主要水利工程,建成小(一)型水庫兩座(溪山水庫、博溪水庫)、小(二)型水庫五座(四新水庫、龍樓水庫、前嶺水庫、邱坊水庫、石亭廟水庫)、山塘水庫二十四座,形成了良好的水利體系。建築隊伍眾多,有“建築之鄉”美名。

自然氣候

秋溪鎮秋溪鎮

秋溪鎮氣候上,屬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一年中七、八兩個月最熱,平均氣溫達29.5攝氏度;一、二月份最冷,平均氣溫5.2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775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上頓渡鎮成為一個適宜人類生產、生活的好地方。1981年在城西北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遣址,說明遠在五、六千年前,臨川人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開創著人類文明。

基礎設施

秋溪鎮學校

秋溪鎮有完中一所(十二中),教師110餘人,在校學生達1700餘人;國小十二所,教師140餘人,學生達3800餘人。教學設備日益完善,教學質量日漸上漲。鎮政府所在街道有糧站、軋花廠、電管站、郵政所、電信所、工商站、稅務所、衛生院等鎮屬單位,街道兩側商店林立;有直達上頓渡的運輸公司,專門從事人員運送業務,擁有班車13輛;開通了程控電話;設立了聯通、移動信息差轉台;安裝了閉路電視,民眾業餘生活多姿多彩,三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秋溪開通了直達上頓渡班車,交通發達,架設了聯通,移動信息差轉台,通訊方便,社會穩定,村民勤勞善良,村風民風淳樸,好客成風,秋溪人民熱忱歡迎四海客商前來投資,開發資源,共謀振興秋溪之策。

文化背景

臨川文化”,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概念,是指以臨川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撫州市十餘縣(區)的區域性文化。它生成於秦漢,興盛於兩宋,延綿於明清,影響於當今。它是炎黃文化壯麗寶庫中的一塊熠熠生輝的瑰寶,是華夏文化百花園中一枝鮮艷奪目的奇葩。

“名儒巨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群,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秋溪鎮在這個文化背景下,也創造著自己的文化奇蹟。秋溪鎮本著不比家業比學業、不求學歷求能力的觀念。1村民家上演6子登科被各大網站相繼轉載,成為一時的美談。

區劃人口

轄12個村民委員會,114個村民小組,65個自然村,1個居民委員會,共9625戶,總人口2974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0人。耕地面積1355公頃,其中:水稻1030公頃,旱田275公頃。山地面積2450公頃,森林覆蓋率60%。

轄12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114村民小組,6502戶,總人口22684人,非農戶人口980個。

經濟作物

臨川區秋溪鎮擁有耕地2.4萬畝,其中棉田面積6000餘畝。是著名的棉花之鄉,種植棉花始於上世紀50年代,為臨川區的產棉大鎮。2008年棉花面積達八千畝,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大力引導農民在棉田裡套種油菜,加上旱地移栽油菜二千畝,冬種油菜面積達一萬畝。秋溪鎮地處宜黃河畔,區域面積5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462畝。

棉花種植為傳統農業產業,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7000畝左右,但單一的棉花種植經濟效益偏低。為探索種植棉花經濟效益新的增長點,鎮農技站在2006—2007年兩年間,改單一的棉花油菜間作為棉椒套種和油菜間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秋溪鎮僅從事辣椒銷售的經紀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方面下功夫,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能人前來興辦棉製品、油製品加工企業,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讓特色產業真正成為富民興鎮的主導產業。

旅遊資源

秋溪鎮百笏傳家”古屋
秋溪鎮博溪村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博溪村由於地處偏僻,至今還保存有10餘棟明清古建築,這中間“百笏傳家”古屋最大,共有九十九間房屋。傳說他的主人因為治好了袁世凱母親的怪病,袁世凱一高興賞賜了他一大筆金銀,主人用這筆金銀建成的,時在清光緒33年。

整個古屋就像一座迷宮,宛如一座宏大的清代古民居博物館,蔚為壯觀。屋首的正門,是一座燕子樓,青石橫匾用凹凸體,題寫著“百笏傳家”四個剛勁有力的行書。青石橫匾上還有一個寶葫蘆,寶葫蘆下是一個巨型吞頭,吞頭是用於避邪的。據市文化部門的專家解釋,這就是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穿行在古屋間,仿佛看到百年前古屋的盛景。古屋裡還保存許多雕樑畫棟,窗戶的花板上的每個雕刻都記載著一個故事:“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火燒赤壁”……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