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包伏

秋包伏

末伏規定在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裡,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況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後,俗稱“秋包伏”。”所謂“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說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

基本信息

簡介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陽曆8月7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立秋。《逸周書·時訓解》:“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俗話也說:“早上立了秋,晚上涼悠悠。”8月7日這一天,正好又在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唐·杜牧《七夕》詩云:“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織女星也叫乞巧星,據傳說是一顆智慧星。所以俗諺云:“乞巧星,智慧星,誰望見,誰聰明。”
然而,在奧運會開幕的當天--陽曆8月8日,恰好又是末伏的第一天。宋·梅堯臣有句:“日色若炎火,正當三伏時。”每年三伏天裡,風雲郁其如火,天地赫以為爐。誠如老話所說:“頭伏日頭二伏火,三伏烤得沒處躲。”
一面是“夜色涼如水”的立秋和七夕,一面又是“伏天地如籠”的三伏溽暑天氣,涼與熱就這樣“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那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天氣到底是涼還是熱呢?這要從立秋和數伏,以及“伏包秋”和“秋包伏”說起。
“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歷忌釋》云:“伏者何?以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伏者,隱伏避盛暑也”,講的是伏的字面意義,即躲避酷暑找涼快之意。二是“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講的是數伏的由來。據唐·顏師古講:“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也。”

相關介紹

秋包伏秋包伏
諺云:“冬至當天數九,夏至三庚數伏。”所謂“夏至三庚數伏”,是指從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數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起為末伏。每伏一般為10天,加起來共30天,稱作“三伏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亦即有兩個中伏,所以也叫“四伏天”。今年(2008)立秋是8月7日,即農曆七月初七,後第一個庚日是農曆七月初八“庚辰日”(8月8日),從這一天開始入末伏;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是農曆七月十八“庚寅日”(8月18日),此日出伏--也就是數伏結束。在每年數伏的這三四十天裡,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不過,在三伏天裡最最炎熱的,還要數“秋老虎回頭”的那些日子。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老牛。”若想知道立秋後到底是熱是涼,須看立秋的時候是“伏包秋”還是“秋包伏”。俗諺云:“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所謂“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說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於末伏規定在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裡,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況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後,俗稱“秋包伏”。由於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說,“伏包秋”在立秋後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熱得時間較短,所以說“伏包秋,涼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後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熱得時間自然就長,所以說“秋包伏,熱得哭”。但今年立秋次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從立秋到8月18日(農曆七月十八日)出伏,總共只有12天,雖說是“秋包伏”,但由於“包”的時間相對較短,因而今年秋天雖然可能會偏熱一些,但不至於過分炎熱,而且熱的時間亦不會太長。
一般來說,“伏包秋”的情況並不多見。查一下曆書,從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裡,僅有4次“伏包秋”:1991年8月8日,即農曆辛未(羊)年六月二十八日(庚戌日)立秋,這天正好起末伏;1993年8月7日,即農曆癸酉(雞)年六月二十日(庚申日)立秋,這天正好起末伏;2012年8月7日,即農曆壬辰(龍)年六月二十日(庚子日)立秋,這天正好起末伏;2014年8月7日,即農曆甲午(馬)年七月十二日(庚戌日)立秋,這天正好起末伏。由於“伏包秋”較為少見,所以往往以早上立秋或晚上立秋,來判斷秋後天氣的涼熱。立秋一般在每年陽曆的8月7日或8日,今年是陽曆8月7日(即農曆七月初七)12時18分交立秋。俗話說:“立秋立涼哩,數九數暖哩。”又說:“立秋分早晚。”早晨立秋,天氣比較涼爽;晚上立秋,天氣比較燠熱。俗話說:“早起秋,涼悠悠;晚起秋,熱愁愁。”又說:“早立秋,暮颼颼;夜立秋,熱到頭。”今年是8月7日中午12時18分起秋,應該是個不夠涼爽,但也不太燠熱的秋天吧?當然,天氣的涼熱程度還與是否下雨有關。俗話說:“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掛起。”還說:“一場秋雨一場涼啊!”
唐·司空曙有句:“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晉·陶淵明亦云:“閭庭多落葉,慨然以知秋。”由於立秋以後,天氣漸涼,加之人們剛剛度過“苦夏”,身體需要攝養進補,於是紛紛胃口大開,啖肉飲酒,並稱之為“貼秋膘”。據《內經·素問》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又,秋天之味宜辛。所以北方人多在立秋之日,大吃麻辣涮鍋子來“貼秋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