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

禮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禮親王名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此處府邸並非最初的禮親王代善之府,而是代善之孫傑書襲封后擇址新建的王府。傑書時稱康親王,故府亦稱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禮王的封號,改稱禮王府。嘉慶十二年(1807)府毀於火,由當時的禮親王昭連集資於原址重建,即現存之邸。王府規模宏大,占地廣闊,重門疊戶,院落深邃。抗戰期間,王府曾為華北學院的宿舍,解放後改為民政部辦公場所,現為國務院事務管理局使用,中路主體建築大多保存,東路北部有幾個院落尚存,西路大部分建築已拆除,總體保存尚好

基本信息

凶宅溯源

西安門禮王府的“凶宅”傳說盛行於網路,但卻始終沒看到探險解密的版本。按理說,王府官邸選址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風水好,為大富大貴之地,又怎么會被傳為“凶宅”呢?從民間流傳的故宮、恭王府、禮王府鬧鬼的故事版本來看,象徵著皇權的王府向來是高牆大院,守衛森嚴,在老百姓眼裡充滿了神秘感和恐懼感。於是,王府的深宅大院就成為了鬼故事流傳的載體,各種“凶宅”的版本便流傳開來。

凶宅傳言

西安門禮王府的“凶宅”傳言只有單一的版本,而且與一位姓石的大媽有關。據說,這位石大媽祖上是滿族人,曾是禮親王家的包衣家奴,在禮王府當仆奴期間,經常能看見王府周圍被三米多高的鏇風環繞,然而奇怪的是,十步之外根本就沒有一絲風……

這一“凶宅”傳言實在是無從可考,禮王府3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算起來,石大媽也該是第五代傳人了。要從禮王府的奴僕中查出姓石的人,並找到第五代後代,無異於大海撈針。

而住在禮王府周圍的居民也從沒聽說過有這么一位“石大媽”,更從未見過禮王府颳起過鏇風。老住戶高大爺聽完後打趣道:“北京風沙是大,可也不至於傳得這么邪乎吧?光是沙塵暴就夠人受的了,再來個三米高的鏇風,那還讓不讓人活了?我猜,沒準是哪個痛恨北京沙塵暴的小子隨口一說,就流傳開了一個鬼故事。”

舊樓探秘

禮王府對面有一座廢棄的三層樓房,典型的上世紀80年代的建築風格。一層被一家化妝品公司當作倉庫使用,二層被某拆遷辦占用,三層的房子大多廢棄,其中的三間房子被化妝品公司的工作人員當作宿舍使用。房間沒有門,就把毯子或床單當作門帘,破損的窗戶上貼滿了海報和硬殼紙。房間裡擺放著雙層床鋪、衣櫃、方桌等簡單的家具,廢棄房子的門口則掛滿了剛洗過的衣服,站在走廊中間,甚至能聽見水滴“滴答滴答”往下掉的聲音。

王府的前世今生

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加封親王、郡王稱號的皇子近七十個,北京的王府有五十餘座。那些王府在歲月里覆蓋了厚厚的灰塵,有的消失了,徹底灰飛煙滅,有的尚存於世間,沉睡在平民百姓房屋的包圍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