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陵

禪陵

漢獻帝禪陵位於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南,南距修武縣城約23公里。禪陵北依太行山,其餘三面皆為平原。陵東南400米處有一低矮山丘,因禪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漢山。北約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靜凹區,曰百家岩,內有一高約10米的高台,當地民眾相傳,漢獻帝常來此避暑遊玩,高台上建有漢獻帝廟。陵北500米處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漢村。

禪陵

禪陵禪陵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自己被封為山陽公,死後葬於禪陵。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獻帝駕崩,魏明帝以素服為他發喪。八月壬申,葬於禪陵。

220年10月,漢獻帝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建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廢獻帝為山陽公,曹皇后為山陽公夫人,勒令搬出宮去,但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算是另眼看待。漢獻帝做了大半輩子的傀儡,到最後也沒有擺脫被取代的命運。十四年之後,即魏青龍二年(234年),獻帝死去,終年54歲。魏明帝曹叡以漢天子禮

禪陵禪陵
儀葬於禪陵,諡號“孝獻”。

禪陵位於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南,距離通往雲台山風景區的主要幹道僅幾公里遠,是豫北地區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也是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陽故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1988年,漢獻帝劉協的玄孫阿知公的後人原田先生曾專程從日本來到我市祭祀。

公元234年,“鄉村醫生”山陽公劉協病死,享年54歲。

劉協病死的時候,曹丕已經死去好幾年了,這時的曹魏皇帝是魏明帝曹睿(叡)。

曹家對這位東漢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還算厚道,以漢天子的規格和禮儀安葬了他,諡號孝獻皇帝,陵曰禪陵。和東漢大部分帝陵在洛陽附近不同,獻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

260年,曹皇后與漢獻帝合葬禪陵。

據介紹,許昌市張潘鄉也有一個獻帝陵,稱為“愍陵”,這是個衣冠冢。劉協因曾居許昌二十五年,後人為表紀念而建陵,今僅存一長方形土台。

日前,記者到禪陵採訪,發現陵園不大,也沒有帝王陵墓常見的石人石馬。陵墓有封土,不方不圓的,高約七八米,上面長滿了樹木及荊棘雜草。陵園的東側有座不高的孤山,山名古漢山,陵園所在的村莊叫古漢村。

在採訪曹操墓時,記者曾了解到曹魏時期提倡薄葬,陵墓沒有封土堆兒,獻帝陵為什麼有這么高的封土?馮清長解釋說,據傳說,劉協死後山陽百姓紛紛前去送葬,人們用帽子、衣服盛著黃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樣的墓堆。當然,捧土為陵只是傳說。可能當時就有封土,漢獻帝雖然死在曹魏時期,但是以漢禮下葬的。

馮清長透露說,20世紀80年代,陵園東南角漢獻帝孫子劉康的墓曾被盜,他曾從盜洞進去過,墓室是用小青磚砌成的,墓內淤土很深,也沒有發現什麼東西。

第一代山陽公劉協死後,劉協的後代世襲山陽公,一直到西晉後期塞北少數民族南下建立政權,山陽公國於309年滅亡。

修武縣博物館原館長馮清長說:魏明帝派將作大將為漢獻帝營造了陵墓,置園邑,並設有“園邑令丞”專職進行管理。因為有山陽公國的存在,獻帝陵一直進行著比較好的管理。劉協的後人劉康和劉瑾也葬在了禪陵周圍。山陽公國滅亡後,各代皇帝每年都派使臣赴漢獻帝禪陵祭奠。

馮清長指著一塊碑告訴記者說,這塊碑立於清代雍正年間,內容是針對陵園被當地人侵占的情況,地方政府專門派人對陵園進行了整修、丈量,刻碑為證。

記者在碑文的結尾處清楚看到這樣一行字:奉委看守漢陵道人楊和順立石。

漢獻帝陵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獻帝陵進行了考察。

專家們認為,東漢帝陵只有劉秀、劉協兩座有確切位置,禪陵是豫北地區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在研究帝王陵寢制度中有其特殊地位,符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2009年12月,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推薦漢獻帝禪陵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武縣文化局副局長許松年告訴記者說,獻帝陵一旦申報為“國保”,將組織制定詳細的保護、利用規劃,逐步建成以漢魏文化為主體的漢獻帝禪陵文物保護旅遊景區。

東漢時期君主陵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