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觀

福星觀

福星觀位於西湖與錢塘江間,在海拔237公尺的玉皇山巔。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敕建福星觀,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浙江總督李衛在山巔重建福星觀。鹹豐十一年(1861年)道觀毀於戰火。同治三年(1864年)天台山道士蔣永林住持玉皇山福星觀,逐年建成七星殿、大殿、二殿、三清殿、斗姆閣、報平堂、客堂、方丈堂、石牌坊、南天門等使福星觀具叢林格局。福星觀時成江南五省道教全真派第一大叢林。

簡介

福星觀福星觀
福星觀,位於杭城風景優美的玉皇山頂,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江南道觀。位於西湖與錢唐江之間的玉皇山頂。原名玉皇宮,今改建為庭院。山上還遺存有天池、白玉蟾井等古蹟。山腰有八仙聚會之所—紫來洞。站在洞前可以俯視山下的八卦田(為南宋皇帝祭祀先農時親耕的籍田)。

歷史

福星觀外觀福星觀外觀
福星觀,據清人卓炳森《玉皇山廟志》,相傳初建於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年),初名玉龍道院,至今已有1300餘年的悠久歷史。該書記載,唐玄宗年間(712-756年在位),有位上山採花的老人,遇見一道人,問之,則曰:“特朝三清道祖”。即時騰空而去。一時傳揚,松花老人便開山啟建玉龍道院。院內建大羅寶殿,供奉三清三寶三天教主。由此可見,玉龍道院始建於唐代。不久,相傳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也曾雲遊玉龍道院,並題詩一首:七寶莊嚴五色丹六通四達出塵埃。箇中滋味神仙喻,遇有緣人笑口開。此後,每一朝代都有名道來此修煉或取經。據《杭州玉皇山志》載,相傳五代名道劉海蟾也曾到此並面壁9年,並留偈四句:“參出真空不夜天,娘是我來我是娘。無為一體主人公,玄妙訊息永無窮。”

福星道院之名,約始於明代中期。正德十三年(1518年),道士羅普仁,在此修行13年,大悟超凡,明正德皇帝敕封為“無為宗師”,他擴建了玉龍道院,正式取名“福星道院”,俗稱福星觀,因此《玉皇山志》稱他是福星觀的開山祖。在清代,道觀仍在發展。雍正年間(1723-1735年),浙江巡撫李衛據“火患之多,動輒千百家,”危害著杭城居民的安全,便在玉皇山頂開鑿日月池,又于山腰安置七星鐵缸,取水以制火之意。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道道士蔣永林(1836-1896年),金華東陽人,號長青子,從天台山崇祖觀來到杭州,看到玉皇山福星觀因兵禍化為灰燼,深感痛心,於是下決心重建。他開始結茅而居,不怕艱難困苦,數載化緣。他的虔誠之意,打動了當時浙江巡撫楊昌睿,布政司盧定動、杭州知府龔嘉俊、錢塘知縣曾國霖、仁和縣知姚光宇等官員,他們“慨捐鉅貲助建福星觀”;並命令由杭州府司獄吳廷康監建。經過多年的努力,福星觀及七星鐵缸終於在光緒元年(1875年)重新建成。

觀內主要殿堂建築還有十餘處,其中有:靈官殿:奉祀道教護法、監壇神,又名王靈元帥。其塑像多為紅臉虬須、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持風火輪,右手舉鞭,是鎮守宮觀之。真武殿:奉祀真武帝君。真武,又名玄武,尊為北方天界的最高天神。三月初三為誕辰。舉行隆重紀念活動。大羅寶殿:道教稱天有三十六層,大羅天是最高一層的天神,也就是奉祀道教尊奉的最高天神。三清殿:指大羅天之下有三重天神,依次是太清天元始天尊,上清天靈寶天神,即太上道君,玉清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大羅天與三清天,是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天界。斗姆閣:奉祀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姆元君。閣中塑像多是三目、四首、八臂的神像。三官殿:一般是指天官、地官、水官,是三位主宰人間禍福天神。天官誕日是農曆正月十五日,地官誕日七月十五日,水官誕日是十月十五日,故又名“三元大帝”。民間多建三官廟奉祀。此外,還有呂祖殿、邱祖殿、蠶王殿、祖神堂等,不必贅述。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蔣永林羽化,紫東道人李理山(1919-1956年)繼承主管廟務。李理山,原是玉皇山福星觀的出家弟子。中年雲遊四方,參學各地大山名觀,最後返回福星觀。民國八年(1919年),擔任方丈,他繼往開來,振興福星觀,成為東南著名道觀。民國時期,福星觀,在方丈李理山主持下,仍在艱難中維持與發展。李理山,自號紫東道人,他在福星觀擔任主管、方丈,多在民國時期。他除了修建了一條一丈五尺寬的上山馬路、又僻開紫來洞、太極園,建造七星亭、月保亭等,又美化了福星觀四周的景觀,成為杭州登高望遠的佳地。此外,還做了許多善事:宣統二年(1910年)接受了從上海轉來的河南災民12歲以下兒童40多名,聘請2名教員,開辦了慈雲國小,以客堂作教室,樓上作宿舍,免費供給他們讀書、生活。日本侵略者占領杭州期間,據許聖元《洞霄宮》載,福星觀曾三次收容上山難民。第一次為3000餘人,第二次1200餘人,每三次1400多人。一日米兩餐,收容長達一年之久。還備有醫藥,為之治病。民國初年,因軍閥混戰,多數道宮衰敗,難以維持,紛來求助紫東道人,接納主管與扶植。如當時杭州的鶴林道院、抱朴道院、吳山火德廟、伍公廟與餘杭洞霄宮、武康升元觀等。由於方丈李理山,道心純真,勇於開拓,福星觀的聲望越來越高,成為聞名江南的名觀,他作為方丈的威信也與日俱升。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杭州市道教協會誕生了,會址在十五奎巷元妙觀,他當選為首任會長。由於他熱心道教的傳播,其會長兼福星觀主持一直持續到1949年解放,並繼任到解放初期。

特色

福星觀闢建於清代雍正年間,俗語稱玉皇宮,曾經是西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有完整的仿宮殿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真武殿、大羅寶殿、斗姆閣,兩側有三清殿、三官殿及各附屬用房。如今,道觀早已不復在,但建築格局大致還保存,同時新建有登雲閣、望湖樓等,供遊人居高臨下憑欄遠眺,攬黨[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況秀]、等勝景。舊時道門中人曾標榜[玉皇山六十四景],雖有掃道教八八六十四卦陰陽之說頭面人湊足成數之嫌,卻也說明玉皇山潛在的景觀資源確實不少,其中有的已經為人所喜聞樂見。比如從山腰往南俯瞰,可觀賞八卦田景致,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行象徵性躬耕之禮以示勸農的籍田,後來演變成呈八角形的田地,中央為賀土墩,周圍劃分為八大塊,分別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四季色彩各異,從而形成八卦圖象,堪稱登玉皇山攬勝的一大奇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