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醫學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基本信息

自然科學版

1.學報簡介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醫學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是由福建醫科大學主管、主辦的為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刊物,曾用名為《福建醫學院學報》,創刊於1959年,雙月刊,規格為國際通用大16開本,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4194,國內統一刊號CN 35-1192/R,郵發代號4-66,單價10.00,全年定價60.00。

2.主要欄目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方面的論著、研究簡報、臨床研究、實驗與診斷新技術新方法套用介紹、文獻綜述、學術講座、個案報告及學術交流信息等文稿。

3.獲獎情況

1999年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評比一等獎
1996年福建省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1995年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系統優秀學報評比三等獎

4.期刊信息

期刊名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Journal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
主管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主辦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國際刊號:1672-4194
國內刊號:35-1192/R
郵發代號:34-66
出版周期:雙月刊
期刊語種:中文
期刊開本:大16開
創刊年份:1959年
曾用刊名:福建醫學院學報
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交通路88號
郵政編碼:350004

社會科學版

雜誌簡介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
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2000年創刊,主要讀者對象為高(中)等醫學院校師生、臨床醫院醫護人員和醫學教育研究、管理人員等。主要登載政治、經濟、哲學、法律、文學、歷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為校內外優秀科研成果提供發表園地。

主要欄目

專題論壇、理論研究、黨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教學研究、高教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心理科學、醫學倫理及醫學與社會等。

獲得獎項

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已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資料庫全文收錄。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福建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主編:吳小南
ISSN:1009-4784
CN:35-1241/C
地址:福州市交通路88號
郵政編碼:350004

發表文章題目:

1.缺氧後內皮細胞早期生長反應因子-1活化的信號機制 黃春,楊明,施曉芸,陳曉春,HUANG Chun,YANG Ming,SHI Xiaoyun,CHEN Xiaochun
2.大豆異黃酮對壬基酚所致大鼠血清性激素紊亂及前列腺增生的改善作用 朱建林,陳昱,李昱辰,劉瑾,楊華,吳傳城,陳錦,汪靖,ZHU Jianlin,CHEN Yu,LI Yuchen,LIU Jin,YANG Hua,WU Chuancheng,CHEN Jin,WANG Jing
3.小型豬體外循環術後腦損傷模型的建立 李敏,翁國星,竇志,陳海宇,曹西迎,LI Min,WENG Guoxing,DOU Zhi,CHEN Haiyu,CAO Xiying
4.殼聚糖/碳納米管修飾電極電化學免疫感測器用於甲胎蛋白檢測 翁少煌,林曉,周劍章,劉愛林,林麗清,林新華
5.氟伐他汀對糖尿病大鼠心肌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表達的影響 賴鵬斌,張蕾,楊立勇,LAI Pengbin,ZHANG Lei,YANG Liyong
6.血管生成擬態在膽囊癌表達的形態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 鄭宇輝,楊映紅,林秀芳,ZHENG Yuhui,YANG Yinghong,LIN Xiufang
7.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修飾電極對秦皮中秦皮乙素的靈敏測定 鄭艷潔,陳偉,劉愛林,王昆,林雅靜,林新華,ZHENG Yanjie,CHEN Wei,LIU Ailin,WANG Kun,LIN Yajing,LIN Xinhua
8.甲基化特異性熔點曲線分析檢測FMR1基因CpG島甲基化狀態方法的建立 富顯果,廖娟,張朵,嚴愛貞,郭小燕,蘭風華,FU Xianguo,LIAO Juan,ZHANG Duo,YAN Aizhen,GUO Xiaoyan,LAN Fenghua
9.陳舊性組織蘇木素-伊紅教學切片的快速修復法 汪曉軍,高愛明,高凌雲
10.產後出血一線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及外科處理對策 顏建英,周志梅,徐霞,黃曉燕,徐榕莉,林順和,YAN Jianying,ZHOU Zhimei,XU Xia,HUANG Xiaoyan,XU Rongli,LIN Shunhe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性和指導實踐意義。
2.文稿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資料翔實、分析方法正確,語言精練、書寫工整。
3.研究類文稿和綜述、講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臨床經驗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請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分前言、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研究類文稿應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個關鍵字。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作者單位、作者姓名、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應採用結構式著錄: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
4.文稿(可用複印件)要求列印在16開白紙上,字跡清楚,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數字請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公布的《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書寫。計量單位請用國際標準計量單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並註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圖請用白紙單面墨繪,尺寸應較計畫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請用光面紙印出,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圖和照片不得摺疊和出現劃痕,背面請註明圖號、作者、文題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編或引用他人作品,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參考文獻表中列出。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參考文獻,必要時可在文中加注,說明作者、文題和來源。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排序,並用方括弧標註。
6.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後未接到本刊採用通知時,作者可自行處理。
7.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徵得作者許可。如作者不允許對內容修改,務請在來稿中註明。
8.來稿請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領導審核並附單位介紹信。來稿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如該稿曾在學術會議上宣讀或在內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種發表過,請在投稿時加以說明。
9.來稿首頁作者單位後請註明單位所在城市名稱及郵編。此三項請列於首頁正文下方,並用橫線隔開。項目資助課題請註明資助單位及編號。為方便聯繫,請留電話號碼或E-mail地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