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愛群

祁愛群

祁愛群(1963年1月13日-2003年12月13日),江蘇靖江市人。 中國共產黨員。先後於畜牧局擔任政工科科長、由那曲地委組織部下派到班戈縣任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為班戈縣組織人事工作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2003年12月13日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終年40歲。 祁愛群的一生是為建設美麗而富饒的新西藏而頑強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祁愛群 祁愛群

祁愛群,女,漢族,江蘇靖江市人,出生於1963年1月13日。

1990年7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4年,大學本科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同年在那曲地區綜合中專學校參加工作,後提任為學生科副科長,期間曾評為助理講師職稱。

1990年1月至1994年8月,在那曲地區畜牧局工作。先後任畜牧科副科長、辦公室副主任、政工科副科長職務。

1994年9月至2000年10月,在那曲地區畜牧局任政工科科長。

2000年11月,由那曲地委組織部下派到班戈縣任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工作期間,堅守崗位,任勞任怨,盡職盡責,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為班戈縣組織人事工作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祁愛群 祁愛群

2003年12月13日22點50分,因病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終年40歲。

祁愛群同志把年輕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獻給了羌塘高原。祁愛群同志是黨和人民久經考驗的領導幹部。她的一生是為建設美麗而富饒的新西藏而頑強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家人

報導

女兒袁錦捧著祁愛群的遺像默默端詳 女兒袁錦捧著祁愛群的遺像默默端詳

中央和各地媒體又連續報導了這位在藏北高原不幸殉職的江蘇姑娘。千千萬萬的民眾因此認識了她,並深深地為她所打動。而在祁愛群的故鄉江蘇,她的家人也從媒體的報導中,更多更深地了解了他們最親密然而又十分陌生的親人。

認識

祁愛群父母在長橋新村的家門,打破了祖孫三人這幾天來難得的平靜。一說起這個三姑娘,祁愛群的母親吳秀珍就眼圈發紅。祁愛群去世後,吳秀珍把女兒留下來的衣物、照片集中起來珍藏在櫃中,然而這些東西還裝不滿半個柜子。吳秀珍為此常對老伴祁孔法嘮叨:“這閨女沒有享到福啊,連照片也沒照幾張!” 祁愛群在上海生下女兒後沒幾個月就到了西藏。十多年來,她只是在休假期間才回來看女兒,女兒在她生前從來沒去過西藏,不知道母親在做些什麼,更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拋棄”她到西藏工作。袁錦多么希望能和普通同學一樣,在爸爸媽媽的關心下生活成長啊!

袁錦是在媽媽去世後才真正了解媽媽的。2004年6月,中共那曲地委向縣級以上幹部發出了向祁愛群學習的

號召

2004年11月,祁愛群被評為優秀組工幹部;近1年來,袁錦收到了從爸爸那裡寄出的大量關於媽媽的報導;而在最近,她更是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和上海媒體上看到了媽媽那么多感人的事跡,心目中媽媽的形象越來越豐滿。

殉職

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中國人物

2003年12月13日,祁愛群在崗位上殉職。在1年多之後,她深愛著的並深愛著她的家人開始明白,他們失去了一個感動西藏、感動中國的親人。

個人事跡

藏北高原 她無悔的選擇

談到西藏,內地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雄偉的布達拉宮、金碧輝煌的大昭寺,想到白雪皚皚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想到耳聞以久的雅魯藏布江,但如果提起班戈、尼瑪、安多、比如、申扎這些地名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因為這些地方沒有雄偉的古代宮殿、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什麼我們耳熟能詳的動人傳說。這就是地處藏北的那曲地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50%,全年無絕對無霜期,年平均氣溫在攝氏0度以下……惡劣的自然環境,稀少的人煙使得人們更願意用“藏北無人區”來稱呼這個面積相當於4個江蘇省大的地區。

高海拔、嚴重缺氧、惡劣的氣候沒有阻擋住祁愛群同志的腳步,1984年7月,21歲的祁愛群從西藏農牧學院完成學業後,主動申請去條件艱苦的那曲地區去,儘管學校當時曾動員她能夠留校工作,她卻說:“我學的是獸醫專業,那曲是西藏最大的牧區,那裡更需要我。”於是,年輕的她,帶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了藏北高原,義無返顧,吃牧民的飯學藏語,先是在那曲地區中等專業學校執教,而後又在畜牧局工作,她一乾就是十幾年,2000年,她又不顧自己有遺傳性高血壓,服從組織安排,到了海拔更高,條件更為艱苦的班戈縣工作。

2000年10月,組織上有意讓時任那曲畜牧局政工科副科長的祁愛群從條件本已艱苦的那曲調到了條件更為艱苦的班戈縣任組織部部長。在那曲已經工作了十幾年的祁愛群此時已經患有多種高原疾病,她還有遺傳性高血壓,她的愛人袁勇還在那曲工作需要人照顧,她猶豫了,也曾向前來找她談話的那曲地委分管組織工作的李清波副書記表示過能否繼續留在地區工作,但當李清波副書記把班戈縣組織人事現狀,發展要求以及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給她聽後,她不再推辭了,義無返顧的服從了組織上的安排。

“我聽說她要去班戈,當時我都急了!”祁愛群的愛人袁勇回憶時說,“我說,‘你不要命了!班戈那地方,是你一個病人去的地方嗎?’”“她說,這些年我一直沒好好照顧你,對不起你,但你想想,這是組織的安排,我們能講條件嗎?再說了,在西藏工作十多二十年的進藏幹部職工中,誰身上沒落下點高原病?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去艱苦的地方,那么那裡的工作誰去做?請放心,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的,今後,你也只有自己多保重了。”

2000年從那曲地區調任尼瑪縣任縣長的布瑪與祁愛群一起在那曲地區農牧局工作了18年,當時她們一起乘車,沿著坑窪不平、蜿蜒曲折的“路”去上任的。“我當時就問,一個來自內地的漢族女同志,在班戈條件那么艱苦的地方,能堅持得下去嗎?” 布瑪回憶說,“她當時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個問題我早就想過了,有那么多一代又一代的幹部長期工作在這裡,我為什麼不能堅持呢?’”“2003年8月,我出差途徑班戈的時候,我和駕駛員多布傑碰到她,當時她臉色通紅、雙眼布滿血絲,她自己也說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性的頭痛而且越來越嚴重,我就勸她一定要去拉薩或內地檢查一下,但她只是很輕鬆地說,‘老毛病算不了什麼,慢慢會好的,再說最近工作多,也離不開。’沒想到,這次談話,竟然成了我們永遠的訣別……”

把維護幹部民眾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祁愛群在去班戈前就做過人事工作,憑她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她有信心在班戈做出成績來,她在臨走前對愛人說:“希望你能體諒我、支持我,我一定要做出成績來!”“她做事情很細心也很下功夫的,那是95年,她當時是畜牧局政工科副科長,就搞人事工作,”祁愛群的愛人袁勇回憶說:“畜牧局有兩個職工,他們是同學,有天,其中一個跟我說‘袁勇,能不能幫我問問祁科長,我跟同學是同時參加工作的,怎么我工資就比別人低呢?’”“我回家,當時祁愛群正在作飯,我就隨口問了一聲,她立即就回到‘職稱不一樣待遇怎么能一樣?’我都吃驚,畜牧局上上下下那么多職工,這樣隨便提起一個來,她都心裡有數。”

班戈縣任組織部部長的祁愛群到任不久就面臨一場“硬仗”。當時正是自治區要求各縣通過考試從招聘幹部中招錄國家正式幹部,並逐步解聘原聘用幹部的時期,解聘工作剛剛起步,由於解聘幅度過大,解聘幹部生活補助費也沒能及時到位,造成幹部情緒很不穩定。祁愛群本著把維護幹部民眾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則,不顧高寒缺氧大雪狂風,不顧路途遙遠顛簸,不顧自己身體狀況不好,硬是一個鄉鎮一個鄉鎮的跑,與被解聘的幹部談話,深入地做思想工作,並按照自治區110號檔案多次向上級反映情況,協同財政局反覆核算、最後兌現了全縣103名被解聘幹部117萬元的生活補助費,做到了無一人遺漏、無一人少發、無一人提意見,贏得了廣大被解聘幹部的廣泛讚譽,穩定了廣大幹部的情緒。

在祁愛群的努力下,班戈縣的組織人事工作、幹部隊伍建設、公務員考核工作、民主測評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兩年中,班戈縣大膽地提拔了13位頭腦活躍有見地、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幹部,並分配到各個鄉鎮的主要領導崗位。而對於一些年齡大、工作時間長、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幹部,祁愛群一一做了細緻的思想工作,並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實現了鄉鎮主要領導崗位在平穩中過渡、調整,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班戈縣幹部隊伍的最佳化,提高了班戈縣幹部隊伍的整體水平。全縣有45名幹部走上正、副科級領導崗位,9人順利通過地區組織的交叉檢查和自治區統一組織的考試,跨入國家公務員行列,他們成為建設班戈各項事業的中堅力量,推動了班戈前進發展的步伐,得到了班戈縣廣大幹部職工、牧民民眾的認可與讚賞。

人物影響

在班戈工作的這3年,祁愛群的心血沒有白費,上級部門對班戈縣委組織部的變化、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2年,縣委組織部的《關於充實和穩定鄉鎮幹部隊伍政策措施的研究》獲得那曲地區調研成果一等獎;2003年,縣委組織部榮獲那曲地區組織人事年報統計工作一等獎和縣“先進單位”。

做官先做人 公道正派清正廉潔

“做官先做人。” 祁愛群曾這樣說過。身為班戈縣的組織部長,面對各種職務便利、金錢誘惑,祁愛群沒有利用職務便利“撈一把”,也沒有讓別人說過半句閒話,做人立得直,做官也就正。有一次,一個老同學找到祁愛群,給她送了一些禮,希望通過她的權力把自己侄兒從鄉里調到縣城工作。祁愛群回絕了,並對老同學說:“你侄兒的困難我理解,但有許多老同志的子女都在基層工作。基層條件雖然苦了點,但對鍛鍊孩子是有好處的。”

曾有一位同志想要調動到條件不那么艱苦的地區工作,給祁愛群送了一點禮,但被祁愛群堅決拒絕了,她說:“到哪裡工作,從事什麼工作,要由組織來決定,我個人無能為力。”正當這個同志琢磨是不是自己禮送得不夠多,後台不夠硬的時候,祁愛群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他——不久,某位領導愛人工作表現太差,在進行年度考核時,祁愛群沒留情面,給了她一個“不稱職”的評價。

祁愛群就真這樣沒有“人情味”嗎?不,她說過:“拿組織紀律做人情,我不願做,也不會做。”

縣民政局有一名叫張鏇坤的幹部,2000年被診斷患了高原性心臟病,2001年病情開始加重,不能繼續在海拔高的地區工作,祁愛群知道後非常著急,多次向上級反映,後來這位同志在祁愛群的努力下,被組織上協調交流到了氣候、海拔都較好的林芝地區工作。張鏇坤病癒後感慨:“我只是一名普通幹部,跟祁愛群同志不沾親不帶故,也沒給她送禮,但她卻這樣關心我,辦事公正無私,是她讓我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可是,祁愛群從來沒有向上級反映過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好,她剛到班戈不久,她就開始經常性的流鼻血,經常把洗臉盆都染紅,同事們勸她趕緊回去治療,她卻笑著說:“沒事的,高山反應,問題不大。當年我父親得了糖尿病、高血壓,仍堅持在西藏工作,我這不算啥病,休息一下就好。”

祁愛群就這樣長期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工作。藏北高原氣候惡劣,空氣稀薄,嚴重缺氧,寒冷異常,倒杯開水,過一夜就結成冰,連牙膏在使用前都要先用開水燙軟才能擠出來。工作一緊張勞累,就氣喘吁吁,心跳加快,時常頭痛、失眠、沒胃口,還容易得肺氣腫。但她沒有怨言,她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忍耐。

想祁愛群同志學習

祁愛群的先進事跡之所以激動人心、催人奮進,得到社會各方面的一致認同,最主要的是她始終堅持黨的事業第一和民眾利益至上,不畏艱苦,無私奉獻,堅持原則,一身正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期組工幹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永葆先進性的奉獻之歌。

祁愛群作為一名組工幹部,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首先體現在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上。她一生先後經歷了從江蘇到青藏高原,從“西藏的江南”林芝到條件艱苦的那曲,又從那曲到條件更為艱苦的班戈縣四次人生選擇。她的每一次選擇,既是地理海拔上的一個新高度,也是人生境界的不斷升華,充分體現了她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始終把個人理想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結合的崇高品質。祁愛群這種高度的黨性觀念,是做好組織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名組工幹部都必須具備的政治品質。

祁愛群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她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心繫民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上。她學的第一句藏語是“我能為你做些什麼”;當草原牧民遭受雪災時,她主動請纓積極投身到救災行動中;當看到有牧民生活處於貧困狀態時,她寢食不安、傾力相助;當幹部民眾遇到難處時,她不顧自己身體患病堅持為他們忙碌奔波;當同事一家居住困難時,她不惜讓出自己剛分到的新居。

祁愛群以真誠的行動踐行了她常說的話“魚兒離不開水,我離不開藏北牧民”,“一定要對幹部民眾有感情”。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根本標尺,也是檢驗一名組工幹部是否稱職的根本標準。每一名組工幹部,都要向祁愛群同志學習,對人民民眾深懷感情,發自內心地愛民眾、愛幹部、愛人才,堅定不移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祁愛群的先進事跡,是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組工幹部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生動教材。當前,組織部門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正在逐步展開。各級組織部門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按照高認識、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把開展向祁愛群學習活動同開展好“堅持公道正派、加強能力建設,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確保組織部門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首先,要深入學習祁愛群先進事跡。祁愛群先進事跡的內涵十分豐富,要引導組工幹部全面學習了解祁愛群先進事跡,深刻把握精神本質,使其成為激勵廣大組工幹部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

其次,要把祁愛群先進事跡作為一面鏡子,自覺對照檢查自己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發現問題,深入剖析,認真搞好黨性分析,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明確努力方向。

第三,要以祁愛群為榜樣大力加強組工幹部隊伍能力建設。要引導廣大組工幹部把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激發出的政治熱情和思想收穫轉化為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與崗位職責相適應。

人物評價

她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得像藏北牧民的女兒,像年輕幹部的大姐姐;

她是一個認真的人,做每一件事情都一絲不苟,人事年報背面被丈夫不小心沾上一滴水,她都要嗔怪;

她是一個講原則的人,組織紀律不容任何人褻瀆;

她是一個愛奉獻的人,周圍的幹部民眾總能得到她無私的關心與幫助;

她是老西藏精神的傳承人,經歷了四次無悔的人生選擇,在西藏海拔最高、最艱苦的那曲地區一呆就是19年,最終獻身這片熱土;

她是一個女人,但為了與基層民眾打成一片,她將漂亮衣服壓在箱底,將愛美之心深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