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形態學

第六章土壤微形態學基礎土壤微形態研究的基本原則,土壤物質的組配單元:土壤基體、土壤微結構體、土壤形成物、土壤壘結。 第七章土壤骨骼顆粒和細粒物質土壤骨骼顆粒和細粒物質的基本概念,土壤骨骼顆粒的形態特徵和礦物組成,土壤細粒物質的形態特徵、定向型式,土壤細粒物質的基本類型。 第九章土壤微結構土壤微結構的基本概念,土壤微結構的基本單元:土壤微孔隙及其類型、土壤微結構體,土壤微結構類型。

土壤礦物學與微形態學
Soilmineralogyandmicromorphology
課程編號:S090301Z05課程屬性:專業課學時/學分:40/2
預修課程:普通地質學、土壤地理學、礦物學、光性礦物學、電子顯微鏡學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課程為土壤學專業研究生的專業課,同時也可作為土壤學及其相關專業研究生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基本了解土壤礦物學和微形態學的基本概念,把握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發展動態,比較系統地學習到土壤礦物學和微形態學的基本知識,並且能夠基本掌握土壤礦物和微形態研究的主要實驗技術和方法,為今後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基礎。
內容提要:
第一章概論
土壤礦物學和土壤微形態學的概念,國內外研究進展,礦物學和微形態的研究技術和方法及其進展,土壤礦物學和土壤微形態學研究在土壤學理論和套用研究上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章研究技術和方法
偏光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使用方法,土壤薄片的製作技術和方法,立體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衍射儀的構造、工作原理及其在土壤礦物和微形態鑑定上的套用。
第三章礦物學基礎
晶體的概念,晶體的構造,晶體的基本性質,晶體的形成,晶體的形態,晶體化學性和成分,晶體與礦物,非晶質與礦物,礦物的形態,礦物的理化性,礦物的成因與分類。
第四章土壤中的原生礦物
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礦物及其特徵,原生礦物在不同區域與土壤中的分布特點,原生礦物的風化,土壤中原生礦物的形態、晶體光學性、理化性,土壤主要原生礦物各論:石英、正長石、斜長石、微斜長石、白雲母、黑雲母、角閃石、透閃石、普通輝石、透輝石、紫蘇輝石。
第五章土壤中的粘土礦物
粘粒層狀矽酸鹽、結構、分類,土壤中的主要粘土礦物:高嶺石、埃洛石、綠泥石及其過渡礦物、伊利石、混層水雲母、蛭石、蒙皂石,土壤中的氧化物,氧化物粘粒與分類,土壤中主要的氧化物: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鋁、氧化矽及其水合物、氧化鈦及其水合物。
第六章土壤微形態學基礎
土壤微形態研究的基本原則,土壤物質的組配單元:土壤基體、土壤微結構體、土壤形成物、土壤壘結。
第七章土壤骨骼顆粒和細粒物質
土壤骨骼顆粒和細粒物質的基本概念,土壤骨骼顆粒的形態特徵和礦物組成,土壤細粒物質的形態特徵、定向型式,土壤細粒物質的基本類型。
第八章土壤基本壘結
土壤基本壘結的概念,土壤壘結的分類(Kubiena):斑晶膠凝狀壘結、斑晶膠溶狀壘結、交織狀壘結、包膜狀壘結、交織-包膜狀壘結、集塊狀壘結、漂白沙型壘結、黑色石灰土型壘結、岩漿狀壘結、灰泥狀壘結,其它土壤壘結分類,中國主要土壤的壘結類型和特徵。
第九章土壤微結構
土壤微結構的基本概念,土壤微結構的基本單元:土壤微孔隙及其類型、土壤微結構體,土壤微結構類型。
第十章土壤形成物
土壤形成物的基本概念,主要土壤形成物的微形態特徵:土壤鐵錳形成物、土壤碳酸鹽形成物、土壤硫酸鹽形成物、土壤粘粒形成物、土壤有機形成物、土壤繼承性形成物。
第十一章土壤薄片的觀察和記載
土壤薄片的觀察內容:土壤骨骼顆粒、土壤細粒物質、土壤壘結、土壤微孔隙、土壤微結構、土壤形成物的觀察和描述,土壤微形態的記載內容和標準:大小、分級、形態、顏色、定向、頻度、表面特徵、分布類型。
第十二章土壤超微形態
土壤超微形態的基本概念,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供試土壤樣品的製備,SEM土壤超微形態觀察:土壤顆粒(沙粒、粉粒和粘粒),土壤主要礦物(石英、雲母、長石、粘土礦物),土壤形成物(土壤有機形成物、土壤無機形成物、土壤繼承性形成物),土壤細微孔隙,土壤超微結構類型。
第十三章土壤礦物學和微形態學的套用
在土壤發生和形成過程研究中的套用,在土壤發生分類和系統分類中的套用,在土壤肥力、生產性評價上的套用,在土壤侵蝕、水土保持和土壤退化研究與評價中的套用,在土壤改良、診斷施肥和現代農業中的套用,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套用。

教材:
潘兆櫓,《結晶學及礦物學》(上、下),地質出版社,北京,1998。
主要參考書:
1.黑田吉益等,《偏光顯微鏡と岩石礦物》(第2版),共立出版株式會社,日本東京,1983。
2.陳麗華等,《掃描電鏡在地質上的套用》,科學出版社,北京,1986。
3.Е.И.Парфнова,Е.А.Ярилова(曹升賡譯),《土壤微形態研究指南》,農業出版社,北京,1987。
4.熊毅等,《土壤膠體》(第一冊)《土壤膠體的物質基礎》,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
5.Kubiena,W.L.,Micropedology,Collegiate,LOWA,1938.
6.Brewer,R.,FabricandMineralAnalysis,JohnWiley,NewYork,196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