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鋰

碘化鋰

碘化鋰是一種化學物質,分子式是LiI。白色結晶,易潮解,見光或久置色變黃;溶於水、醇和丙酮,乙醚;融化時,對玻璃和陶瓷有腐蝕性;熱至73℃失去一分子結晶水,至80℃失去二分子結晶水。可以和烴基鋰形成配合物,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碘化鋰

英文名稱:Lithium Iodide

CAS號:10377-51-2

分子式:LiI

分子量:133.845

MDL號:MFCD00011092

碘化鋰 碘化鋰

EC號:233-822-5

熔點:446攝氏度

沸點:1177攝氏度

密度:3490kg/m³

汽化熱:170.8kJ/mol

(以上數據來自Mathematica的ChemicalData資料庫)

溶解度:

0℃,146;10℃,166;

20℃,178.5;30℃,191;

40℃,204;50℃,214;

60℃,224;70℃,234.5;

80℃,245.5

編號系統

CAS號:10377-51-2

MDL號:MFCD00011092

EINECS號:233-822-5

RTECS號:暫無

BRN號:暫無

PubChem號:24868594

物性數據

1. 性狀:白色結晶粉末。

2. 密度(g/mL,25/4℃): 3.49

3. 相對蒸汽密度(g/mL,空氣=1): 無可用

4. 熔點(ºC): 446

5. 沸點(ºC,常壓):1171

6. 沸點(ºC,5.2kPa): 無可用

7.折射率: 1.955

8. 閃點(ºC): 1170-1190

9. 比鏇光度(º):無可用

10. 自燃點或引燃溫度(ºC):無可用

11. 蒸氣壓(kPa,25ºC):無可用

12. 飽和蒸氣壓(kPa,60ºC):無可用

13. 燃燒熱(KJ/mol):無可用

14. 臨界溫度(ºC):無可用

15. 臨界壓力(KPa):無可用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無可用

17. 爆炸上限(%,V/V):無可用

18. 爆炸下限(%,V/V): 無可用

19. 溶解性:易溶於水、乙醇和丙酮,熔化時對玻璃、陶瓷和鍋有腐蝕性。

性狀描述

白色結晶,易潮解,見光或久置色變黃;溶於水、醇和丙酮,乙醚;融化時,對玻璃和陶瓷有腐蝕性;熱至73℃失去一分子結晶水,至80℃失去二分子結晶水。可以和烴基鋰形成配合物,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溴化鋰類似,氯化鋰由於難溶於醚而無法與烴基鋰形成穩定的配合物)。

毒理學數據

在皮膚和黏膜上造成腐蝕影響,刺激皮膚和黏膜。

生態學數據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無可用

2、 摩爾體積(cm3/mol): 無可用

3、 等張比容(90.2K):無可用

4、 表面張力(dyne/cm):無可用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1

4.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7.重原子數量:2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2

質量規格

純度≥99.9%

鈉(Na)≤0.002%

鉀(K)≤0.002%

鈣(Ca)≤0.002%

鎂(Mg)≤0.0005%

鐵(Fe)≤0.001%

重金屬(以Pb計)≤0.005%

氯(Cl)≤0.002%

硫酸根(SO4)≤0.005%

製作方法

製法:由碳酸鋰水溶液加入45%氫碘酸進行反應,當溶液pH值達3左右時,煮沸約半小時,用氫氧化鋰調pH值至7~8,過濾,蒸發,冷卻結晶,固液分離得到三水鹽,在300℃下乾燥製得。

在配有攪拌器、滴液漏斗和冷凝器為500毫升三頸瓶中,放入了9.0克(0.075摩爾)碘與1.36克(0.17摩爾)氫化鏗,充分混合後,從滴液漏斗中滴入10毫升乙醚。開始時因為反應十分別烈,只能小份加入;反應時不斷放出氫氣,直到大約加入10毫升乙醚後,才可將其餘150毫升乙醚一次加入。將此混合物回流1小時過濾,在減壓下蒸去乙醚,留下微帶黃色的鹽。在30一35℃真空下乾燥1小時,得19.7克(98%)純自色的碘化鏗,純度為99%。

如果沒有隔絕空氣,碘化鋰會帶黃色,甚至會呈深棕色。

用途說明

用於製藥工業,照相業及合成相關人工晶體。鋰電池製造原料。

貯藏運輸

防潮密封保存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暫無

危險品標誌:刺激

安全標識:S26

危險標識:R36/38

危險說明

安全等級:22-24/25

知識拓展

以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液體有機電解質,採用固態電解質的大容量新一代電池,即所謂全固態電池,由於其在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時,還可確保全全性和實現長壽命化,因此,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

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蓄能的正極和負極,以及正、負極之間傳遞導電離子的電解質。因而,為實現鋰電池全固態化的關鍵是固態電解質。當前,從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甚至在企業中,都在熱衷於研製全固態化鋰電池。早在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誕生、普及,並處於全固態鋰電池研發的關鍵時期,當時的固態電解質主流是高分子電解質,一般稱為聚合物(polymer)電解質或凝膠電解質。

高分子電解質中,鋰離子的移動受側鏈的鏈段運動所支配,可期望的離子導電率為10 S/cm左右。由於導電性高、電池輸入輸出電流密度大而提倡的凝膠電解質,浸漬了高分子的有機溶劑作為可塑劑(增韌劑),因而提高了離子的運動能力。可以說,有機溶劑電解質,性質依舊不變,僅將其形狀固態化而已。凝膠電解質也是一種重要的聚合物電解質體系,但這是由集合物電解質吸附電解液、離子液體或其它小分子溶劑而形成的,嚴格講,還不能算作全固態電解質。與此相應,當今研究的主流則為無機材料,無機固體電解質體系龐大。按照其物質結構,可分為晶體型和非晶體型(玻璃態)兩種。其中,晶體型電解質主要包括:鈣鈦礦類(perovskite),結晶鋰超離子導體類(LISICON)、鈉超離子導體類(NASICON)以及層狀LiN類;非晶體型固體電解質主要包括:氧化物玻璃態和硫化物玻璃態以及LiPON類。當前,研發前景較好的主要有LiPON電解質和硫化物玻璃態電解質兩類。硫化物電解質是導電率高的一類固態電解質,室溫下可達10 ~10 S/cm,且電化學視窗(electric-chemical- window)達5V以上,一直是學術界及產業界關注的重點。

另一方面,針對全固態化電池最近期待高的是:具有與有機溶劑電解質性質不同的無機固態電解質。在此情況下,個人(專用)電腦及行動電話等民用品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作為混合式電動汽車(HEV)的電源及配置於電力系統的儲能裝置等,均期望這種無機固態電解質能在電池套用技術中發揮較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