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鎮[石溪鎮]

石溪鎮[石溪鎮]
石溪鎮[石溪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省南部樂山犍為的石溪鎮原名石板溪,幅員面積54平方公里,屬壩丘山地貌,其中耕地面積11834畝。轄13個村101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3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7994戶23307人。

基本信息

四川省南部樂山犍為的石溪鎮原名石板溪,因有小溪穿鎮而過,溪中又橫臥一塊巨石,故得名。石溪鎮位於犍為縣縣城西北13公里處,東靠國道213線,北與五通橋區西溶鎮金粟鎮毗鄰。

簡介

石溪鎮全鎮幅員面積54平方公里,屬壩丘山地貌,其中耕地面積11834畝(田:7179畝,土:4655畝),森林面積1432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28.7%。轄13個村101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3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7994戶23307人。集鎮占地約2平方公里,集鎮居民2130戶,5047人。人口以漢族為主,有少量蒙古、回、藏民族,是犍為縣五大建制鎮之一,屬老工礦區。

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及蔬菜水果等。主要副業飼養豬、牛、羊及小家禽等。森林資源主要以竹木為主,還有桫欏等珍稀植物。地下礦藏有豐富的煤、石英砂等。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996畝,總產4989噸,產值1000萬元。全鎮退耕還林6250畝、合作造林5000畝及荒山造林2000畝,退耕還林和合作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有種植大戶93戶,基地村13個,全鎮林竹收入156.25萬元/年。年出欄小家禽畜40萬隻、牛羊4500頭、生豬2萬頭,種草養鵝1.2萬隻,畜牧業產值實現1203萬元。2006年勞務輸出8000餘人,其中國內成建制輸出120人次,外派勞務24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600萬元。積極爭創“石馬葡萄”及“河西蔬菜”品牌,全鎮葡萄、枇杷等水果年收入200萬元,蔬菜年收入300萬元。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0個,實現工業產值達12100萬元,收入10800萬元,上繳利稅總額192萬元。和邦100萬噸真空製鹽項目於2005年落戶境內石馬村,目前辦公樓和生活區已竣工,正進行主體廠房建設。

2006年建成標準蓄水池30口,屯水田600畝,整治山坪塘8口、水毀工程6處、病險水渠19.5公里,新增灌面1000餘畝。境內有水泥路面縣道605公里,213國道複線3公里,村組道路78公里,其中硬化12.1公里,90%的村實現晴雨通車。近兩年整治鎮道公路40公里,新建和維修村、組公路60公里,整治機耕道20公里,硬化石馬村穿心路3.2公里、民樂社區街道450米。新修河西、大坪兩村囤水田69.6畝,建成集中飲水工程4處,新修水窖30口。實施農網改造2736戶。該鎮石馬村是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已改建農房47戶,新建樓房15戶,新(改)建村道公路5.2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沼氣池8口、打井10口。

現有鎮機關工作人員49人,黨支部21個,黨員643人。2000年被授予“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2001年至今屬全省“百安鄉鎮”之一。2006年全鎮GDP18659.9萬元,增長15%。其中:工業產值16065.02萬元,同比增長132.82%;農業產值2594.88萬元,同比增長3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93元,比上年增加200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91.911萬元。

蒸汽火車

石溪鎮石溪鎮
小火車的車站就建在石溪鎮後山不遠的地方。1959年,這列蒸汽火車誕生於石家莊機器製造廠。1959年7月12日,開始在犍為縣的石溪鎮與沐川黃丹鎮交界的芭蕉溝之間的芭石鐵路上賓士。因為有了小火車,山里便沒有了公路。當地民眾把小火車稱做生命線,趕集、運載貨物、串親訪友都離不開它。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芭石鐵路通車46年來,小火車運送煤炭1800萬噸,客運量累計1160萬人次。在最興旺的時候,鐵路上有員工200多人,小火車10列,如今只剩下30多人和兩列火車。

對於工業革命發源地國家的人們來說,在遙遠東方的這列火車,是“原生態工業革命的活景觀”、是“活著的18世紀工業革命博物館”,是他們對遙遠記憶的緬懷。

對於偏僻的中國鄉村的人們來說,他們世代的交通工具非常有限。而這個他們認為非常先進新鮮的洋玩意兒,在他們生活的大山以外,在更加遙遠的大洋彼岸,已經絕跡,成為被世界上許多人苦苦尋找的標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