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鎮

石榴鎮

石榴鎮位於東海縣縣城北約4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萬畝,人口60019人。還有漳浦縣石榴鎮。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石榴鎮區位優勢明顯,227省道穿徑而過,南距新亞歐大陸橋上的東海縣火車站5公里,與徐連高速公路入口處相距7公里,北距310國道10公里,東距連雲港機場,內河碼頭10公里,與連雲港碼頭相距5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石榴境內民風淳樸,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繁榮,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鎮駐地與大禹治水的勝跡羽山,天然溫泉相距6公里。鎮內有3000門電話交換機,電視覆蓋率100%,有35千伏變電所一座,滿足工農業生產及民眾生活用電。

農業發展

石榴鎮草莓
石榴是農業大鎮,農業生產結構合理,農副產品豐富。這裡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十分有利於各種農業作物的生長。“蔬菜之鄉”的美名享譽四方。全鎮形成3萬畝創匯蔬菜,4萬畝優質稻米種植基地,建成2500畝石榴,千畝日光溫室草莓,500畝雪棗等農業科技示範五大特色園區。年產糧食4.3萬噸,油料430噸,果品450噸,蔬菜12.5萬噸,淡水產品710萬噸,肉類產量3500噸,農副產品深加工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加工原料質優量足。轉水洪村的果坯銷售覆蓋北半箇中國,被譽為“淮北第一大果坯生產基地”。

工業發展

石榴工業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共有工業企業65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家,肉聯企業5家。石榴私營工業園區內基礎設施齊全,投資條件優越,形成了石英玻璃、塑膠製品、機械電子、建築材料、照明器材、木工板材、環保設備、電線電纜等八大系列130多種產品,出口供貨產品近50個,產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供貨額1億多元。培育了五大支柱企業---福東石英製品有限公司,宏潤礦產品加工廠,華泰玻璃製品有限公司,長江工業公司,電線電纜廠。全鎮註冊個體工商戶3000多戶,從業人數占全鎮人口的1/5以上。鎮內的三個市場,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通常的工農業產品集散地

產業特色

石榴鎮石榴鎮
蔬菜之鄉

石榴鎮位於東海縣城北5公里處,現有耕地面積8萬畝,農業人口6萬人。227省道、牛辰公路、石泉路縱橫其中,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土壤為砂質壤土,土質適宜各類蔬菜生長,菜區水利設施配套齊全,蔬菜栽培歷史悠久,被市政府命名為“蔬菜之鄉”。全鎮常年蔬菜複種面積達4.6萬畝,其中:日光溫室5000棟,塑膠大中棚12000多個。常規蔬菜有大蔥、蘿蔔、芹菜、食用仙人掌、蒜黃黃瓜西葫蘆、四季豆、甘藍、大蒜、青梗菜、菠菜、花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食用菌有平菇、香菇、草菇等;出口創匯蔬菜有綠花菜、洋蔥、胡蘿蔔山藥、牛蒡、荷蘭豆、甘理想大根、大蒜、黃秋葵等。全鎮年產各類新鮮蔬菜20萬噸,另外還有冬季草莓、早春甜瓜等5000餘畝。石榴蔬菜近銷縣城、市區,遠銷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及日本、韓國、蒙古、俄羅斯等國。鎮內有江蘇不倒翁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的創匯洋蔥、胡蘿蔔等基地1000多畝。

在蔬菜生產上,嚴格按江蘇省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操作,於2003年11月通過省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2006年又通過農業部再次認證,目前已有洋蔥、蘿蔔、甜瓜、甘藍、芹菜等5個無公害農產品品牌。2006年世行三期項目,投資490萬元對西榴、柳汪、浦西等10000畝蔬菜生產基地水、路、渠、電進行了配套,2007年初投資500萬元的東海縣潤福果蔬批發市場第一期已經完成,並正式投入使用,計畫第二期工程年底結束,該批發市場建成後,年蔬菜交易量可達100萬噸,交易額將達到10億元。

石榴鎮大米
走活現代農業一盤棋

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切實聯繫本鎮實際,走活現代農業一盤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該鎮緊緊圍繞“培育三個示範區,打造兩個亮點,實現一個目標”的工作思路,認認真真抓落實。三個示範區:一是西榴高效農業示範區,投資150萬元,興建60棟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引進特優品種10餘個,每個大棚年實現利潤近2萬元。二是以小里、東安、興隆為中心的品牌農業示範區,目前區內3萬畝農田已被省評定為無公害稻麥基地,其中“菁華”牌大米被國家評為“全國消費者放心大米”。三是楊圩片省級土地整理項目示範區,三期工程招標工作已結束,計畫投資400萬元,開發復墾耕地6000畝。項目區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收100萬元。兩個亮點:位於西雙湖至峰泉路北側的連雲港湖西生態園,園區占地2000畝,總投資6000萬元,該園區建成後,將成為東海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另一個是以柳汪、浦西為中心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園,採取給優惠政策、給扶持資金、給先進技術等措施,現在全區蔬菜總面積已發展到1.2萬畝,品種近50個,相當一部分產品已打入歐、亞等國際市場。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充分利用上述幾個平台,做大做強高效農業,實現全鎮年人均增收11%的目標。

石榴鎮石榴鎮
農民大發蔬菜財

如今在“蔬菜之鄉”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榴鎮,“要發財,種蔬菜”已成為廣大農民的共識,因為蔬菜產業著實鼓起了農民的腰包,讓農民嘗到了致富的甜頭。該鎮為了做大蔬菜富民產業,先後投入700多萬元,不斷加大蔬菜基地建設力度。2008年1—7月份,全鎮僅蔬菜一項就為農民增收1300多萬元。目前,已建成以東榴西榴柳汪、浦西為中心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現在,全鎮蔬菜總面積已發展到2.8萬畝,品種達48個,主打品種為芹菜、西葫蘆、洋香瓜、平菇、四季豆等。西榴、柳汪等村農民幾乎家家種蔬菜,菜農們天天有收入,月月有存款。

石榴鎮石榴鎮
“打工經濟”越打越紅火

2008年8月21日東海縣石榴鎮又有27名青年農民分別踏上赴新加坡、科威特等國打工的征程。該鎮共有1.3萬人在國內外勞務市場打工賺錢,打工經濟已成為石榴鎮的支柱產業。石榴鎮在培育打工經濟過程中,不僅眼睛向內,挖掘地方資源和人才資源,而且注重向外,尋求本鎮勞力資源與國內外勞務市場的最佳化配置,將勞力資源轉化為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鎮黨委、政府針對鎮裡建築工、木工多的特點,制定實施“緊盯國內,放眼海外”的勞務輸出戰略,最大限度地將本鎮技術型、適應性強的勞力推向國內外勞務市場。為幫助富餘勞力順利進入打工市場,鎮裡通過財政扶持,為打工者解決資金、家庭安全保障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鎮裡還積極與外務公司、職介中心合作,擴大業務範圍,增加勞務輸出數量。目前,該鎮共有1.3萬人在國內外勞務市場上大顯身手,其中國內1萬多人、國外3000多人。國內市場輻射到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10多個大中城市。國外市場已拓展到新加坡、日本、韓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工種延伸到建築、機械、捕撈、養殖、種植、家政、電子等領域。這些富餘勞力通過成功轉移,在勞務市場搏擊中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國外務工者每人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高的達10萬元,國內務工者每人年收入在2元左右,高的達3萬元。

旅遊資源

石榴鎮羽山
羽山

羽山位於江蘇東海縣和山東臨沭縣交界。石榴鎮與其相距6公里。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峰。羽山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1.5公里,她背倚齊魯、襟懷吳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史載上古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堯帝命鯀去治水,鯀採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黎民,鯀因此被舜帝殺死在羽山。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採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來禹接替舜為帝。羽山山頂原有一口殛泉,有面盆大,常年不涸。古書上說鯀死後變成三條腿的鱉,住在這個泉中,所以殛泉每遇陰雨天氣,泉水便腥不可聞。遺憾的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李堰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羽山的水灌溉農田,結果派人用炸藥轟炸殛鯀泉,千古名泉毀於一旦。由於地質構造被破壞,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羽山上還有三縫石,高約10米,石上有3道整齊的劈縫,傳說是舜殺鯀時試劍的痕跡。

在我國的許多古文獻著作中都有殛鯀的記載,如《虞書·舜典》、《史記·夏本紀》、《山海經》、《左傳》、《東周列國志》等古文獻及著作中也指出羽山在今天連雲港市境內的東海,如《舜典》註:“羽山在東海祝其縣西南。”《元和郡縣誌》、《通典》:均載:“羽山在朐山縣。”《辭海》:“羽山在山東郯城縣東北。”現在你在網上搜尋羽山,所有條目也註明羽山見此一條。羽山為什麼稱其為“羽山”,而並非有些人主觀臆料的“禹山”呢?一種說法是古時候羽山的地方野雉(就是野雞)比較多,現在羽山也還有野雞。《禹貢》載:“海岱及淮惟徐州……蒙羽起藝……羽畎(音勸,山谷通水的地方)夏狄。”“羽畎,羽山之谷也。夏狄,狄雉之羽,可為旌旄者也,羽山之谷出焉。”這段文字說明,上古時候,王者要羽山人民進貢五色土和美麗的野雞翎。1939年2月考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普通部,同年7月轉入“華北聯大”戲劇,1940年1月畢業調入“聯大文工團”創作組,1941年11月文工團解散,調入“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創作組,1946年2月調入張家口出版的“晉察冀日報”任記者,同年7月調入“新張家口報”任採訪科長,10月我軍從張家口撤退,仍回抗敵劇社創作組,1949年1月隨軍入城,同年7月調入“北平電影廠”任編輯,1950年2月調文化部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6年2月創作所解散,先調“長影”,後調“上影”任編劇。堯光山再向東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羽山。山下多雨水,但無樹木花草生長,多蝮蟲

漳浦縣石榴鎮

石榴鎮石榴鎮
概述

石榴鎮位於漳浦縣西部,東鄰綏安鎮、石古農場、長橋鎮割後村,南鄰盤陀鎮、大南坂農場坑內作業區,北鄰南浦鄉、中西林場,西隔石屏山山脈及梁山山脈與平和縣南勝鎮、五寨鄉交界。全鎮總面積198平方米公里,鎮政府所在地石榴村,距縣城10公里。全鎮耕地4.5萬畝,大部分是水田。有山地16.8萬畝,其中大部分為林地,一部分已營造果園、茶園,還可開發種果的山地有6萬畝。

自然資源

石榴鎮糖蔗
自然條件的優越加上村民的勤勞,至2001年,石榴鎮已有2.3萬畝的糧食生產基地,每年向國家交售徵購糧310萬公斤,素有“漳浦糧倉”之美稱;1.2萬畝的糖蔗生產基地,每年交售糖蔗6萬噸;6萬畝的荔枝、龍眼、柑桔香蕉、桃李水果生產基地,年產水果3萬噸;還有1萬畝的蔬菜生產基地,1萬畝的玫瑰茄生產基地,1萬畝的毛竹基地,12萬畝杉、松基地;3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所產水果數量大,品質優。大潭山2000畝水果基地,新近又從廣東引進矮化、早產、豐產、穩產的荔枝優良品種,如“妃子笑”、“糯米糍”、“桂綠”等。象牙——龍嶺——山城10公里優質橄欖種植帶,共有5000畝。又有石榴平原閩台高優農業示範基地,象牙台資“永泰高優農業有限公司”,從台灣引進種植蘋果棗、木瓜、檸檬等。山舊線上的象牙、石榴、梅林、長興四個農貿市場,其中水果批銷較為大宗。全鎮有150多人在全國各地行銷本鎮水果。全鎮村民外出經商和做工有9000多人。勞務輸出海外、國外做服裝工種的有100多人。鎮政府在石榴村下園尾及象牙村溫泉區規劃2個個私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來料加工業及餐飲、澡堂等服務行業。招商引資有明顯進步。2001年引進台資項目2個,契約利用外資38萬美元,已到資10萬美元。
石榴鎮填鴨
產業特色

以農業大鎮著稱的石榴鎮瞄準市場新需求,打出老祖宗的品牌──石榴填鴨。據說,“石榴填鴨”是清朝漳浦籍宰相蔡新從北京引入故鄉的。經民間加工,味道獨特,既有北京烤鴨的風味,又有閩南鹹水鴨的獨特,肉質清甜可口,肥而不膩、百吃不厭,吃後口齒留香,經常食用有美容之功效,深受漳州消費者喜愛。石榴鎮是漳浦縣著名的大糧倉,優質的水稻和豐富的水源,為填鴨的養殖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發展空間。石榴鎮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契機,對石榴填鴨這一傳統品牌進行挖掘、打品牌、育市場,努力培育成支柱產業,增加農民的收入。漳浦縣也把發展石榴填鴨作為今年的畜牧業重點產業來落實。現在僅石榴鎮就已發展石榴填鴨3萬多隻,他們為石榴填鴨設計了十分精美的包裝,使石榴填鴨由土變洋,飛出山門,飛到漳州等消費者的餐桌上。石榴鎮還在這些地方開設連鎖店,進一步打響石榴填鴨這一品牌。石榴填鴨這一產業年可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1000多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