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子

石柑子

石柑子(學名: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是天南星科石柑屬的植物。分布在越南、泰國、寮國、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四川、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陰濕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別名:石蒲藤、石氣柑、柑子菌芋、岩香、青蒲蘆茶、藤桔、石戎蘆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筆標、鐵斑鳩、小毛銅錢菜、風癱藥、六撲風、石上蟾蜍草、猛藥、鐵板草、石柑、石柚、石葫蘆(潮汕)、石南藤、搭壁葫蘆(汕頭)、背帶藤(粵北)、石葫蘆、石蜈蚣、山甲由、上壁蜈蚣(惠陽)。

基本信息

名稱

石柑子(四川)竹結草(廣西上思),爬山虎(廣西南寧),風癱藥、毒蛇上樹、上樹葫蘆(廣西金秀),六撲風(廣西北流),巴岩香、青葫蘆茶、石葫蘆(廣西蒼梧),馬連鞍(廣西寧明),百步藤(廣西田陽),石上蟾蜍草(廣西昭平),大瘡花、葫蘆草、石百足(廣西玉林),千年青(廣西靖西),落山葫蘆(廣西凌樂、蒼梧),小毛銅錢菜(貴州榕江),伸筋草、青竹標、岩石焦(貴州荔波),鐵斑鳩、巴岩姜(貴州興義);石柑兒(貴州合江),關刀草(貴州峨山),猛藥(廣東英德),鐵板草(雲南滄源)

植物形態

石柑子石柑子

附生藤本,長0.4-6米。莖亞木質,淡褐色,近圓柱形,具縱條紋,粗約2厘米,節間長1-4厘米,節上常束生長1-3厘米的氣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鱗葉1枚;鱗葉線形,長4-8厘米,寬3-7毫米,銳尖,具多數平行縱脈。葉片紙質,鮮時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乾後表面黃綠色,背面淡黃色,橢圓形,披針狀卵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1.5 5-5.6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常有芒狀尖頭,基部鈍;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側脈4對,最下一對基出,弧形上升,細脈多數,近平行;葉柄倒卵狀長圓形或楔形,長1-4厘米,寬0.5-1.2厘米,約為葉片大小的1/6。花序腋生,基部具苞片4-5(-6)枚;苞片卵形,長5毫米,上部的漸大,縱脈多數;花序柄長0.8-1.8(-2)厘米;佛焰苞卵狀,綠色,長8毫米,展開寬10(-15)毫米,銳尖;肉穗花序短,橢圓形至近圓球形,淡綠色、淡黃色,長7-8 (-11)毫米,粗5-6(-10)毫米,花序梗長3-5(-8)毫米。漿果黃綠色至紅色,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厘米。花果期四季。

產地生境

產我國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各省區海拔2400米以下的陰濕密林中,常匍匐於岩石上或附生於樹幹上。越南、寮國、泰國也有。

【國內分布】:福建省, 台灣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國外分布】:琉球群島; 越南、寮國、泰國。

【是否栽培】:野生

【海拔下限】:200

【海拔上限】:2400

【是否中國特有】:否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藥品簡述

藥名:石柑子

漢語拼音:shiganzi

英文名:HerbofChinesePotho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othoschinensis(Raf.)Merr.[TapanavachinensisRaf.]

2、PothoscathcartiSchott

拉丁文名;HerbaPothiChinensis

功效分類:理氣藥;止痛藥;祛風濕藥。

科屬分類:天南星科。

別名:石蒲藤、石氣柑、柑子菌芋、岩香、青蒲蘆茶、藤桔、石戎蘆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筆標、鐵斑鳩、小毛銅錢菜、風癱藥、六撲風、石上蟾蜍草、猛藥、鐵板草、石柑、石柚、石葫蘆(潮汕)、石南藤、搭壁葫蘆(汕頭)、背帶藤(粵北)、石葫蘆、石蜈蚣、山甲由、上壁蜈蚣(惠陽)。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歸經:肝;胃經。

功能:行氣止痛;消積;祛風濕;散瘀解毒。

主治:心、胃氣痛;疝氣;小兒並非積;食積脹滿;血吸蟲晚期肝脾腫大;風濕痹痛;腳氣;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耳瘡;鼻竇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搽,或鮮品搗敷。

生態環境:

1、生於海拔2400m以下的陰濕密林中常匍匐於岩石上或附生於樹幹上。

2、附生於海拔500-1600m的密林中樹幹上。

資源分布:

1、分布於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布於雲南。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紫苞石柑的全草。

採收儲藏: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炮製方法:

中藥化學成分

從石柑子全草中分得武珀酸(succin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

單方驗方

1、治療跌打久積、骨髓炎:石柑子30-60克水煎。沖酒服。另外取本品磨粉拌醋為糊,外敷患處。

2、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石柑子6-10克,蒸豬肝食或煎水當茶喝。

3、治風濕關節炎:石柑子30至60g,水煎,沖酒服。

4、治風濕關節炎:石柑子、忍冬藤、海風藤、鏈珠藤各15至30g,水煎,沖少許酒服。

5、治急性中耳炎、鼻竇炎:鮮石柑子搗爛取汁,滴患處。

6、治無名腫毒:石柑子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7、治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石柑子30g,水煎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

8、治跌打後期筋骨拘攣:石柑子30g(鮮用加倍)煲豬腳或配半楓荷,水煎服。本品常用量15至60g,外用適量。

藥用相關

【來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屬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石柑子P. cat hcartii Schott 及藤橘P. angustifolium Pres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淡,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消積,止咳。用於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風濕性關節炎,小兒疳積,咳嗽;外用治骨折,中耳炎,鼻竇炎。

【用法用量】: 0.5~1兩,酒泡服或水煎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或搗爛取汁,滴患處。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選方

治小兒食滯成疳:石柑子、桐寄生。蒸雞肝或豬肝服。(《四川中藥志》)

文獻論述

①《分類草藥性》:"消食,治風濕麻木。"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心胃氣痛,疝氣,除腳氣。"

③《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祛風濕。治風濕骨痛,耳瘡。"

④《四川中藥志》:"治小兒五疳,大人寒氣入骨,不紅不腫,濕流關節,麻木等症。並能止咳,止氣痛。"

天南星目百科

阿里山南星
白毛魔芋
白苞南星
棒頭南星
斑葉三匹箭
八仙過海[植物]
白肋萬年青
白斑萬年青
半夏
半夏屬
百足藤
巴布亞落檐
白脈犁頭尖
鞭檐犁頭尖
白馬蹄蓮
穿心藤
川中南星
齒葉東北南星
滄江南星
朝鮮南星
刺棒南星
藏南綠南星
粗序南星
長耳南星
藏南星
城口南星
刺柄南星
菖蒲屬
菖蒲
長苞菖蒲
彩葉萬年青
刺芋
粗糙喜林芋
長梗石柑
長柄石柑
粗莖崖角藤
臭菘屬
臭菘
藏南犁頭尖
滇魔芋
大魔芋
東川魔芋
東北南星
多裂南星
短檐南星
滇南星
大理南星
燈台蓮
短柄南星
多脈南星
大關山南星
短苞南星
短柄川中南星
東俄洛南星
大野芋
盾葉半夏
滴水珠
大薸
大薸屬
地柑
大葉南蘇
大葉崖角藤
單籽犁頭尖
洱海南星
鄂西南星
二色南星
浮萍屬
浮萍
梗序魔芋
高原南星
廣東萬年青
廣東萬年青屬
廣西隱棒花
龜背竹
龜背竹屬
廣西落檐
高山犁頭尖
高原犁頭尖
灰斑魔芋
紅根南星
虎掌南星
黃苞南星
褐斑南星
花南星
洪雅南星
旱生南星
河谷南星
會澤南星
黑南星
畫筆南星
海芋
海芋屬
花燭屬
紅頭芋
紅芋
花葉萬年青屬
花葉萬年青
海南千年健
紅苞喜林芋
虎掌
海南藤芋
紅馬蹄蓮
基隆南星
具齒褐斑南星
金錢蒲
金線蒲
箭葉海芋
尖尾芋
疆南星屬
疆南星
假芋
箭葉喜林芋
金葉喜林芋
假石柑屬
假石柑
金慈姑
寬葉上樹南星
昆明犁頭尖
雷公連
驢耳南星
凌雲南星
麗江南星
剌柄南星
黎婆花
綠苞細齒南星
雷公連屬
綠蘿
龍州石柑
綠春崖角藤
萊州崖角藤
落檐
落檐屬
犁頭尖屬
犁頭尖
魔芋
湄公魔芋
魔芋屬
美麗南星
毛過山龍
馬蹄犁頭尖
馬蹄蓮屬
馬蹄蓮
南蛇棒
南漳南星
南海芋
爬樹龍
螃蟹七
普陀南星
品藻
七葉燈台蓮
全緣燈台蓮
圈藥南星
曲序南星
淺裂南星
奇異南星
曲籽芋
曲籽芋屬
麒麟葉屬
麒麟葉
曲苞芋
曲苞芋屬
千年健屬
千年健
泉七
泉七屬
全緣泉七
日本浮萍
疏毛魔芋
蛇槍頭
山珠南星
蛇頭草
綏陽雪裡見
雙耳南星
三匹箭
石棉南星
石菖蒲
上樹南星屬
上樹南星
深裂花燭
水芋屬
三裂喜林芋
石蜘蛛
石柑屬
石柑子
獅子尾
上樹蜈蚣
三葉犁頭尖
少根紫萍
天南星目
台灣魔芋
天心壺
台北南星
台南星
天南星屬
騰衝南星
台芋
台灣麒麟葉
台灣千年健
台灣石柑
螳螂跌打
台灣岩芋
藤芋屬
五彩芋屬
五彩芋
蕪萍
蕪萍屬
網檐南星
香港魔芋
湘南星
線花南星
相嶺南星
溪南山南星
雪裡見
線葉南星
狹葉台南星
狹葉南星
心檐南星
象南星
細齒南星
象頭花
小南星
細根菖蒲
鏇苞隱棒花
秀麗曲苞芋
細柄芋
細柄芋屬
心葉喜林芋
喜林芋屬
西南犁頭尖
稀脈浮萍
崖角藤屬
硬毛魔芋
疣柄魔芋
野魔芋
緣毛南星
翼檐南星
岩生南星
銀南星
雲台南星
隱序南星
一把傘南星
疣序南星
瑤山南星
疣柄翼檐南星
越南萬年青
野慈姑
芋屬
芋頭
野芋
隱棒花
隱棒花屬
岩芋屬
岩芋
珠芽魔芋
樟榔山南星
豬籠南星
樟瑯鄉南星
皺序南星
紫盔南星
掌葉花燭
紫芋
掌葉半夏
紫苞石柑
早花岩芋
紫心黃馬蹄蓮
紫萍
紫萍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