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限制療法

提高睡眠質量實質上是提高睡眠效率,限制睡眠時間就是為了促進睡眠效率。睡眠限制治療法也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行為療法。它是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史比曼發明的。限制睡眠,是通過減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來提高睡眠效率。它同樣主要用於治療心因性失眠。

原理

睡眠限制治療法也是一種被廣泛採用的行為療法。它是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史比曼發明的。限制睡眠,是通過減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時間來提高睡眠效率。它同樣主要用於治療心因性失眠。提高睡眠質量實質上是提高睡眠效率,限制睡眠時間就是為了促進睡眠效率。

方法

睡眠效率差的人,躺在床上太久,反而胡思亂想,限制其臥床的時間,可能會提高睡眠效率。其具體做法是:

(1)先做一周的睡眠日記,包括幾點上床、幾點睡著、幾點醒等。

(2)根據日記計算出該周每晚平均的睡眠時間和睡眠效率(睡眠效率為睡著時間占全部躺在床上時間的百分比)。例如一個人每晚臥床8小時裡只睡著4小時,睡眠時間即為4小時,睡眠效率為50%。

(3)以上周平均每晚睡眠時間作為本周每晚可躺在床上的時間,但要固定起床時間,且臥床的時間不能低於4小時。

(4)如果本周平均每晚的睡眠效率達到90%以上,則下周可提早15~30分鐘上床;如果睡眠效率在80%~90%間,則下周維持原來時間;如睡眠效率低於80%,則下周上床時間要推遲15~30分鐘。

(5)根據上述原則,通過周期性調整臥床時間,直至達到足夠的睡眠時間。必須注意的是,不管什麼時候上床,不論是否睏倦,每天都必須同一時間起床,而且不要在白天打盹。這種治療方法,簡便易行,值得嘗試。但也需要有耐心,要堅持做睡眠日記,嚴格按自己的睡眠效率調整睡眠時間。

睡眠限制療法的廣泛套用

小劑量短時間使用安眠藥是醫生給患者治療失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眠藥有依賴性與成癮性,可抑制呼吸,使記憶力減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昏迷、呼吸抑制。除此之外安眠藥還具有易產生耐受性(較長時間使用同一種安眠藥,要達到同樣的效果,藥物的劑量要不斷地加大)和依賴性(包括精神依賴和軀體依賴,突然停藥可引起戒斷症狀如失眠、焦慮、頭痛、噁心,嚴重時可誘發癲癇發作)的特點。現在研究發現,安眠藥還會帶來情感和欲望的缺失和障礙,降低性能力,影響性功能,嚴重影響了正常人的幸福生活。因此絕不能濫用甚至杜絕使用。我國古代中醫名家劉河間老先生說得好:“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即是說:古代的治病方法,對當今社會新發生的疾病,是不能取得療效的!在臨床對失眠的調理中,心理行為治療方法,輔以中醫藥科技成果如九味神安膠囊等對睡眠障礙、失眠證治療會取得十分滿意的療效。

睡眠限制療法

通過縮短臥床時間,來提高睡眠效率。
主要用於慢性失眠的治療
也用於預防失眠,尤其是對老年人

包括以下內容:

一、晚上上床時間不宜太晚,更不宜太早,有睡意才上床;
二、不要逼自己入睡,上床後超過半小時還不能入睡,可起床,待有睡意時再上床;
三、除睡眠和性生活外,不可在床上做其它事情,以形成睡眠和床的條件反射,包括平時也儘量不要進睡房;
四、早晨準時起床,以維持生物鐘的穩定;
五、中午不宜睡多,以45分鐘為宜,躺在床上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有睡沒睡都要起床;
六、總之,要限制在床上的時間,無論如何也不能超過失眠前你的總睡眠時間;但也不要少於5小時,待睡眠狀況改善後,可根據具體情況稍延長在床上時間。
七、其它時間應保持一種很清醒、很精神的狀態;
八、若昨天沒睡好,今天不能補睡;
九、睡前不宜從事過於興奮的活動,不宜喝酒,也不宜吃難消化的食物。
十、天天多運動,多勞動,多戶外活動。
註:以上睡眠衛生習慣,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可作相應調整,若能得到睡眠專家的指導,則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