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恐懼症

看牙恐懼症

“看牙恐懼症”指的是對牙科及接受牙科治療的恐懼。據估計,美國成年人中有75%有不同程度的看牙恐懼症,有的程度較輕,有的則很嚴重。很多有看牙恐懼症的人只有在遇到牙科急症時才會去看牙,比如牙痛或者牙膿腫。據統計,女性比男性更害怕看牙,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害怕看牙。

概述

看牙恐懼症看牙恐懼症
大部分人都害怕去看牙醫,而每個人害怕的原因並不相同。

有的人害怕治療會很痛,有的人被牙科診所的聲音和氣味激起了曾經看牙的不好回憶。

據報導,人們更害怕侵入性治療,比如口腔外科,而對微創治療則沒有那么擔心,比如專業洗牙或牙科預防。

其實越來越多的牙醫開始理解病人們的恐懼了,於是牙醫們做了許多改進,變得更加和藹可親,所以現在病人接受牙科治療的壓力小了很多。

臨床表現

看牙恐懼症主要表現為患者在治療前、治療期間的緊張、焦慮恐懼與牙科治療相關的心理狀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等,臨床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異常、出汗、多語、肌肉緊張、面色蒼白乃至暈厥。病人還會因此出現避醫行為,不願接受牙科診療和檢查,不願配合醫生的診療工作等等。

主要原因

1.對疼痛的恐懼,美國一項調查表明,在過去24個月沒有接受牙科治療的人群中,大約6%左右主要是因為害怕痛痛而拒絕牙科治療。

2.過去痛苦的看牙經歷,對於在過去無痛牙科治療推廣以前有過痛苦經歷的病人來說,過去的痛苦會讓他們對於牙科治療非常抗拒。

3.非常害怕看牙的人常會經歷“逃避循環”,他們由於恐懼而逃避看牙,直到他們遇到牙科急症,而這又需要進行侵入性治療,這種治療又會加重他們的恐懼 。

如何緩解

從小緩解

看牙恐懼症看牙恐懼症
1.父母應給孩子正面的暗示。孩子出現牙齒問題,家長不要過於焦慮,更不要將自己對牙齒治療的恐懼帶給孩子,要有意識的弱化孩子看牙這件事,讓他覺得看牙醫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過度的關注和強烈的渲染會讓孩子在就診前就認為看牙是件讓人“不安與恐懼”的事情,進而產生牴觸情緒。

2.不要給孩子無謂的保證,比如:看牙一點都不疼。孩子不但會在開始就產生牴觸情緒,而且會給之後的治療帶來不良影響:在治療中一旦有不適症狀,孩子會有被欺騙的感覺而更加抗拒治療。家長可以多用鼓勵的語言,如誇獎孩子勇敢、讚許治療好的牙齒漂亮等。

3.家長可以在治療前跟孩子一起看一看相關的卡通片,比如《老虎拔牙》,或者給他們講一些與治療牙齒有關的童話故事,如《小熊拔牙》、《鱷魚招聘牙齒清潔工》等,通過故事鼓勵孩子看牙。

4.在看牙前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在家中以做遊戲的方式模擬牙齒檢查和治療的場景。家長和小朋友分別扮演醫生和病人互相檢查牙齒,讓孩子更加熟悉要面臨的操作,降低恐懼的可能性。

5.家長要和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在治療前要對孩子會出現的症狀進行充分了解,協助醫生鼓勵孩子。治療完成後,無論孩子表現如何,都應給孩子積極地鼓勵。北京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醫師楊冬梅

認知行為治療

許多人一進牙科診所就會緊張,甚至要使用鎮靜劑才能接受治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布的一項研究說,認知行為治療能很大程度緩解這類患者的“看牙恐懼症”。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有關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治療著眼點主要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解決心理問題。

對牙科治療產生焦慮心理的人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僅在英國,每10人中大約就有1人存在這方面的心理問題。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者領銜的一項研究嘗試驗證,認知行為治療是否能改善“看牙恐懼症”。他們對130接受這種治療的患者進行了觀察和療效分析,這其中包括99名女性和31名男性。

初步調查顯示,他們對牙科治療過程中的藥物注射和牙齒開孔等手法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而且他們中有一部分人還患有較嚴重的抑鬱症。

研究人員說,這些患者平均接受了5個療程的認知行為治療後,其中79%的人就可以在不使用鎮靜劑的情況下接受牙醫治療。

研究人員蒂姆·牛頓說,從研究結果看,認知行為治療對這類患者的心理問題具有不錯的改善效果,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心理療法能夠完全取代鎮靜劑的使用,因為在緊急或複雜的牙科手術中,仍需要使用鎮靜劑。

教你幾招

看牙恐懼症看牙恐懼症
如果你為去看牙而焦慮或恐懼,這裡教你幾招,也許能幫助你克服不良情緒。

1.找個善解人意的牙醫

可以請親朋好友推薦,或從其他渠道了解,找個善於處理焦慮病人的牙醫。

2.先“考察”

一旦找到你覺得合適的牙醫,可以先去“實地考察”一番,熟悉下環境,認識員和醫生,提前告訴他們你的焦慮或不安。

3.不猶豫

預約好時間之後,儘早去看牙醫,不給自己時間去猶豫。特別是症狀明顯、病情嚴重的口腔疾病,更加不能拖延。

4.了解治療流程

首次治療時,一般只做牙齒的檢查,所以不用擔心電鑽、針頭這些可怕的東西,把第一次就診當作認識牙醫的機會。

5.請親朋好友陪同

看牙之前,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同去以緩解焦慮。如果你過於緊張,可以詢問醫生在檢查和治療的時候,能不能有家屬陪同。

6.及時表達自己的需求

正式治療之前,你可以和醫生商定一個動作表達你需要休息或停一下,例如,豎個手指,抬起手臂等,這會讓你覺得過程可控,更有安全感。

7.聽音樂

就診時可以帶上耳機,聽聽輕柔舒緩的音樂,這樣能幫助你放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