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質量

相對論中,物體的質量不再是絕對量,而與物體的運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經典力學中的“絕對質量”稱為靜止質量,用m0表示。 當測量相對於觀測者有高速運動的物體時,得到的質量稱為相對論質量,用m表示。

質速關係式

相對論質量與靜止質量的關係為

m=m0/sqrt(1-(v/c)^2)

上式稱為質速關係式。

相對論動量的表達式與經典力學中形式上一致,有

p矢量=mu矢量

但動量在數量上不一定與速率成正比,因為質量不再是常量。

根據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所有物理規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形式相同,則力與動量的關係為

F矢量=dP矢量/dt=mdu矢量/dt=u矢量dm/dt

說明,恆力作用下,物體不再有恆定的加速度。

相關資料

《國際原子量委員會採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主持並測定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新的標準》。

化學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重要的自然常數。兩個世紀以來,標準相對原子質量的確定皆為先進國家所貢獻。

我國化學家張青蓮與中國科學院肖應凱合作用質譜法精密地測定了銦(In)的相對原子質量,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於1991年8月漢堡會議上確定為新的標準相對原子質量。

注意事項

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摩爾質量,但單位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 ,而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mol。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H2O。

計算題

一、求相對分子質量

格式為:  解:  XXX的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數量*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結果  初三考生要注意這裡一律以元素為單位分開計算,不能以原子團為單位整體計算,否則是沒有分的。

例題  例1:計算H2O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H2O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1=18 注意這裡與摩爾質量不同,不可寫為M(H2O)  例2:計算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1×2+32+16×4=98

二、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格式為:  XXX中X元素與X元素質量比=(X原子個數*X相對原子質量):(X原子個數*X相對原子質量)

例1:求二氧化碳碳氧元素質量比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12:(16×2)=3:8

三、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格式為:某元素的質量分數=(該元素分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100%  這裡要注意寫上100%,否則公式錯誤,考試時公式分扣除。

例:有MgO與MgSO4兩種物質的混合物,已知鎂的質量分數為33%,求氧化鎂質量分數  解:設MgO質量分數X  ( X·Mg + ( 1 - X )·Mg ) / ( X·MgO + ( 1 - X )·MgSO4 )=33%  解出X即為氧化鎂質量分數

推導公式

由"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計算相對原子質量的推導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

=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注釋:

①:質量:m

②:碳原子元素符號:C

③: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且質子的質量大約為碳原子質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④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能作為計算公式)。

⑤符號:Ar(r為下角標,小寫)概念與元素“氬”不能混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