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反打

直拍反打

直拍反打,又稱直拍橫打。桌球運動快攻型打法的一種。指直拍運動員使用球拍反面的覆蓋物擊球。

基本信息

握拍方式

直拍反打直拍反打
直拍反打
特點是能增強拍面控制的靈活性,充分發揮前臂的力量。與傳統的直拍快攻打法相比,這種打法的反手技術(如拉、抽、彈、撥、挑等)更為豐富多樣,反手位的攻擊力也更強。由中國運動員發明。桌球技術與握拍方法關係密切。直拍反打技術對握拍的方法也有要求,而且在諸多的直拍握拍方式中,最有利於直拍反打技術發揮得只有一種。
目前常見的直拍握拍方式有五種:一是大鉗握法。即拇指與食指鉗住拍柄.拇指的第一指節壓住球拍的左肩;食指的第二指節緊貼著拍柄右肩.第一指節按住拍面,因而鉗形較大。球拍背面中指、無名揚和小指伸開分指托拍。二是中鉗握法。拇指同大鉗握法,食指則是第三節緊貼拍柄右肩,第一二節按住拍面,因而鉗形適中,拇指與食指間距離約2-3厘米。球拍背面三指半伸半曲排指托拍。三是小鉗握法。拇指與食指鉗住拍柄,且距離很近,不到1厘米(俗稱“吊拍”)。球拍背面三指彎曲疊指托拍。四是食指勾柄(日本式)握法。即拇指緊貼拍柄,食指扣住拍柄,形成環狀套住拍柄。球拍背面中指伸直頂住球拍的中部,無名指、小指也伸直連疊在中指旁。五是削球握法。即拇指貼住拍柄左側,第一指節用力下壓,虎口頂住拍柄與左拍肩的彎曲部位,使球拍固定。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伸開,托位球拍背面,食指用第一、二節貼住拍背外側。
以上五種握拍法都可以進行直拍反打,但比較起來最佳方式是中鉗握拍法。原因在於大鉗提法、食指勾柄握法、削球握法球拍背面手指占據的面積較大,使背面擊球的面積相對減少,不利於技術發揮。而小鉗握法雖然背面擊球面積較大,但其“吊拍”的特點卻不利於控制拍形,影響技術發揮的穩定性,只有中鉗握法,既有利於控制拍形,背面又有較充分的擊球拍面,因而我國直拍反打技術領先的一些運動員,如劉國梁、馬琳、閻森、王皓等都是這種握拍方式。

基本要領

直拍反打直拍反打
初學直拍反打者,往往擊球不是下網就是漏球。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擊球準備動作的基本要領,特別是沒抓住由正面擊球轉變為反面擊球後的主要矛盾—一拍形控制問題。所以擊球準備動作的基本要領應圍繞解決拍形控制來探索。筆者歸納為三條:(一)拇指壓拍;,(二)屈腕支肘;,(三)重心下降。可以說把握了這三條,運用各種反打技術就有了良好基礎,就能流暢準確地把球擊到對方台面。什麼道理呢?我們逐條分析一下
拇指壓拍
直拍反手正面擊球時為了控制拍形,達到一定的前傾角度.要求食指壓拍、拇指放鬆;而用反面擊球,拍面的自然形態是過於前傾甚至與台面平引,這就難免造成擊球下網甚至漏球。所以必須加重拇指對球拍左肩的壓力,同時食指略放鬆,中指托頂住球拍.依託面與台面形成不小於30的夾角,這樣才便於擊球。
屈腕支肘
屈腕主要是為了調整拍面方向,因為直拍反面擊球拍面方向易於右偏過度。屈腕後不僅可以打出更準確更有力的右向斜線球,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打出左向的直線球。如果不屈腕,只能擊出清一色的右向斜線球,而且很南打出“爆發力”。屈腕的同時還要注意略作內鏇,以配合拇指壓拍控制好拍形。
支肘是為了發揮肘部的槓桿作用,這一動作是從橫拍反手攻球動作借鑑而來。先支肘,擊球時收肘,藉以增加前臂的揮擺力量,提高直拍反打的威力。由於直拍反手正面擊球,不論是推擋還是反手攻球,是不能支肘的,所以在直拍反打時尤其要注意體會這一動作要領。支肘與屈腕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十分協調。屈腕同時支肘,擊球時展腕收肘,而後又還原為屈腕支肘
重心下降
這一動作有兩個作用:一是能輔助控制調整拍形前傾度。因為直拍反手正面擊球時,拍面難於前傾,須在扭轉手腕的同時輔之以提高重心,才便於發力和保持拍形。而直拍反面擊球正好相反,拍面是過於前傾,所以要在拇指壓拍、手腕內鏇的同時輔之以降低身體重心,拍形才能恰到好處。
二是有利於反面拉弧圈球。直拍反手正面擊球主要技術是推擋快攻,而直拍反面擊球的主要技術之一是利用拍形便於前傾,前臂便於前伸的特點,拉出強烈的弧圈球,重心下降有利於保證這一技術的更好發揮。三、直拍反打技術的主要內容是直拍反打儘管主要站在反手讓進行,但其技術內容還是十分豐富

主要內容

直拍反打直拍反打
反面快撥
相當於正面推擋,但可以比推擋更快,打得更突然更具隱蔽性
可以撥接對方的推擋球.不太轉的下鏇球,還可快撥弧圈球。在相持中可與正面推擋、攻球結合適用,起到變化節奏、爭得主動的作用。
反面快點
由於反手正面擊球時手腕扭轉程度有限,很難打出“快點”球,而反手擊球卻很容易打出“快點”球,甚至比正手“快點”還易於上手。這就可改變直拍選手對於反手近網小球主要靠搓球來過渡的被動局面。
反面抽殺
在反手位出現大角度半高球時,用反面抽殺比用反手正面抽殺要便利得多,抬臂就可打,而不必像反手正面攻球那樣,要迅速做出沉肩舉臂扭腕的系列動作。
反面拉弧圈
當對方發下鏇長球或劈搓長球至我左大角時,用直拍正面不好對付,而用反面拉弧圈是正中下懷。既可拉高吊弧圈,也可拉前沖弧圈,還可利用板面自然右向的條件,拿出別具一格的右側鏇弧圈球
反面搓球
配合正面搓球,突然用反面搓上兩板,可起到出其不意擾亂對方的效果,特別是球拍兩面膠皮性能不同的選手,用反面控球時效果更佳,對方常會回球下網或回出高球,陷於被動。反面搓球既可慢搓也可快搓。
反面削球
直極反面削球技術出現很早,在六七十年代,直板反打技術還未成形之前,有的直板選手在回擊反手位角度大的急球時,在來不及推擋或反手攻的情況下,往往下意識地向左後大撤一步,順勢用球拍反面來個“海底撈月”,將球救起,姿勢優美,效果不錯。這一招也成了後來一些同志研究直拍反面擊球技術的興趣點。那時直拍反面一般是光板,削不出什麼鏇轉變化來。今天我們的直拍反面專門貼上了海綿膠皮,更能運用和發展反面削球這一技術。
反面蓋擋
當對方拉出強烈鏇轉的高吊弧圈球到反手位時,用反面蓋擋比較省力。因為很容易將拍形前傾到蓋住來球的角度。蓋檔時還可據情減力或向下向左右略作摩擦
反面發球
在不倒拍的情況下,用反面發球比較新奇,可造成對方回接猶豫,回出機會球,主要有反手位發轉與不轉球,正手位發左側下鏇球三種。
反面接發球
在正確判斷對方發到反手位來球情況的前提下,選擇運用點、撥、抽、拉、搓、削等反面擊球技術還擊,這是直拍反打中不可忽視的一項技術,它加強了直拍選手反手接發球的手段和能力,有利於提高前三板前四板的戰鬥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