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管理就是在企業預算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在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測定目標成本的基礎上,進行目標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評價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為核心,核算為手段,效益為目的,對成本進行事前測定、日常控制和事後考核,從而形成一個全企業、全過程、全員的多層次、多方位的成本體系,以達到少投入多產出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的,因而深受企業組織的青睞。

我國企業實行目標成本管理的建議

(一)我國傳統成本管理工作的現狀

我國傳統成本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是與我國計畫經濟體制以及有計畫的商品經濟體制基本相適應的,對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加入WTO的現實,企業面臨著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的經營理念已相當落後,傳統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企業成本管理意識淡薄,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視;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夠全面,僅僅局限於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視開發設計過程、銷售過程的成本管理;企業沒有形成一整套成本管理體系,對成本管理的結果缺乏有效地考核。

(二)企業實施目標成本管理的建議

推行目標成本管理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我國企業在實行目標成本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樹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觀念,強化員工的成本意識。企業應該打破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的束縛,在對產品生產過程的耗費加強控制的同時,將成本管理的視野向前延伸至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相關技術的發展水平;向後延伸到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修理及處置為企業所帶來的成本,把生命周期成本作為產品成本大小的衡量標準。同樣,成本管理的範圍也應該突破企業內部的界限,與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和下游產品分銷商等共同努力,在產品成本整個價值鏈上共同進行成本控制。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全員的成本意識,強調以人為本,全員參與,把成本管理確定的奮鬥目標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這對目標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健全與目標成本管理相適應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需要建立一套與市場相適應的內部價格結算體系。企業內部各責任單元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時,應該以產品或勞務的市場價格為依據進行統一結算設定內部轉移價格應以市場價格為依據,儘可能縮小與市場價格的差距。這樣做有利於明確各責任單元的責任,為以後的目標成本考核奠定基礎。

企業把根據產品戰略和長期利潤規劃制定出的目標成本逐層分解後,要對實際成本的發生情況進行監控,克服和糾正所發生的偏差。目標成本的實現有賴於企業內部良好的成本控制制度,這就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合理劃分責任中心,對產品成本發生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各責任中心要定期編製成本控制報告,說明實際成本的發生情況,如果與目標成本有差異,找出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之間發生差異的原因積極採取措施糾正偏差,保證目標成本的實現。

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各種基礎數據的收集工作。企業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需要來自多方面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是實行目標成本管理的基礎。主要包括產品定價和競爭者信息、各種成本數據、顧客需求信息以及供應商數據。這些相關數據有助於目標成本管理團隊理解顧客需求、競爭產品及產品設計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係,是實行目標成本管理所必須的,關係到目標成本管理的成敗。

4.將目標成本與責任成本相結合,建立責任會計系統在目標成本管理中,目標成本的確定、分解、控制等通過與責任會計相結合,就可以將其轉化為責任成本來控制和管理企業可以將目標成本納入責任會計系統,以目標成本為基礎編制責任預算,核算目標成本的發生情況,明確各部門對成本管理的責任,對目標成本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為獎懲制度提供客觀依據。這樣結合,體現了企業內部責、權、利的統一,使目標成本管理的推行與實施有了可靠的基礎和切實的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