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米埃爾兄弟攝像機

盧米埃爾兄弟攝像機

盧米埃爾兄弟攝像機拍攝下了世界第一部電影。盧米埃爾兄弟正是用它拍攝下了《工廠的大門》、《拆牆》、《嬰兒喝湯》、《火車到站》等第一批電影。這些影片在現實中捕捉生活現象,在銀幕上展現人們生活真實狀態。在盒子旁邊擺放的是能使35毫米片膠孔片間歇運動的牽引裝置和遮光器的轉動裝置。

(圖)盧米埃爾兄弟盧米埃爾兄弟

概況

(圖)盧米埃爾兄弟攝像機盧米埃爾兄弟攝像機

1907年6月10日,攝影界的先驅奧古斯特和盧米埃爾兄弟說他們研製出一種製作彩色照片的可行方法。這種在法國他們家開辦的工廠里研製出來的方法是以利用被拍照的景象的三種分離的影象為基礎的。三種影象中的每一種,被使用適當的濾色器,來製作基本紅、綠、藍中的一種顏色的底片,然後將微粒網屏放在三色底版上,當網屏被加在上面,並使燈光照射它們時,出現的是全色圖象
雖然彩色照片早在1861年就被製作出來,當時詹姆斯·麥克斯威爾在倫敦皇家協會實地表演這一首創的製片工藝;但它們的套用還受到局限,因為,用來製作全色照片的工藝太昂貴和繁瑣。盧米埃爾兄弟說他們的技術能使彩色攝影普及。

然而,他們開發的先進攝影技術在當時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開始用一架輕便手提式攝像機拍電影。這台機器與托馬斯·愛迪生研製的型號相比具有顯著優越性,以後的五年中,盧米埃爾兄弟製作了數百部電影,它們中的大部分再現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戶外活動。他們的觀眾後來被把喜劇戲劇的精華引入電影的製片人奪去。

歷史沿革

(圖)盧米埃爾兄弟盧米埃爾兄弟

1839年,照相術出現;此後,人們為了用照相術來記錄和再現活動影像做出了各種努力。1889年,美國的G伊斯曼發明了將感光乳劑塗布在賽璐珞長條上的感光膠片,從而不僅便於拍攝長時間的活動影像,而且使透視或放映這些影像成為可能。接著,愛迪生髮明了使用感光膠片連續拍攝的攝像機,並於1891年發表了他製作的可供一個人通過放大鏡觀看活動影像的活動視鏡。

1894年底,路易•盧米埃爾和他的哥哥阿古斯特在研究了愛迪生等人研製的攝影機基礎上,找到了一種新的傳動方式,即在膠片上打兩個洞,以解決拍攝與放映電影時膠片的連續不斷地運送問題。1895年3月,這部機器經改善後再次獲得專利,並定名為“電影放映機”。

1895年3月22日,盧米埃爾拍攝的電影《工廠的大門》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但未售票。同年12月28日晚上,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電影第一次售票公映,同《工廠的大門》一起放映的還有《水澆園丁》、《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1部無聲電影短片,歷時20分鐘。《工廠的大門》拍攝的是盧米埃爾工廠上班時的情景,影片長度不到兩分鐘。《水澆園丁》敘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兒童用腳踩住了一條膠皮水管,園丁以為水龍頭出了毛病,便打開龍頭來檢查,這時,兒童突然挪開了踩住水管的那隻腳,水從龍頭裡猛地噴出,濺了園丁一臉。影片《火車到站》已經開始採用現代電影的藝術手法。

在片中,火車好像從銀幕中駛出,飛快地奔向觀眾,使初次接觸電影的觀眾大吃一驚,以為真要被火車軋死。在這裡,觀眾看到的東西已經同攝影機“看”到的東西融為一體。從此,電影時代開始了。電影史上把這一天當作電影誕生的日子。從1900年起,盧米埃爾轉向70毫米電影和寬銀幕電影放映的研究。盧米埃爾還是一位出色的電影導演,他對景物、構圖有著十分強烈的直觀感受,擅長於“捕捉大自然”,在攝影中開始運用特寫鏡頭和景深鏡頭。

特色

這部攝像機同時還有放映的功能,只要配上放映鏡頭,裝上膠片,使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這部攝像機就變為放映機。在擺放這部攝像機的玻璃櫥背後,一組蠟像生動展現了世界上第一場電影放映廳的情景。
1895年12月28日,被公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這一天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放映電影。據說放映時有的女客看見影像上一輛馬車被飛跑的馬拉著迎面而來,竟害怕得突然站了起來。

展覽

世界第一台攝像機的珍品曾由法國借給中國電影博物館展出了一年時間。可惜今年年初,這台世界級的寶貝已經歸還法國了。遊客們現在玻璃櫥窗里看到的是這台攝像機的高仿真複製品。現在全世界這樣的高仿真複製品只有兩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