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壯族盤古傳說]

盤古[壯族盤古傳說]
盤古[壯族盤古傳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盤古是中華民族民間傳說人物之一,在中華諸多民族中均有盤古傳說故事,但無論在任何一民族(或地區)版本故事中;盤古傳說都是以開天闢地塑造。 盤古神話不僅是中國民間傳說精品,更體現了中華各民族同胞是同祖同源,血脈相連的兄弟。 壯族也有著盤古的傳說,壯族民間有著對盤古大帝崇高的信仰。“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廣西來賓市是中國壯族盤古文化重要的發祥地。

盤古傳說

傳說人、物注釋

由於中國各民族文化上的差異及部分壯族已經不懂壯語,首先對故事中一些出現的人、物等壯語名詞進行注釋,以方便理解;

勒能果 勒能果

布盤古:布在壯語中是對人物或人物群體的尊稱,例如;布魂意思是人類,只對魂字進行翻譯,布字僅為尊稱詞;布壯意思是壯族,只有壯字有含義,布字僅為尊稱修飾詞;布伢意思是巫師。因此布盤古為盤古。

勒陀:即布洛陀,布為尊稱,勒為多義詞,單獨使用為兒子、女兒意思;放在人稱晚輩前為某某崽的意思,例如:勒陀意為陀崽,勒貴意為貴崽;放在植物果實前則為修飾助詞,僅僅修飾作用並無翻譯含義,例如:勒桃意為桃果,勒梨意為梨子。

勒甲:壯語為孤兒、寡崽意思。

達姆:壯語中“達”是對姑娘(或對晚輩女性)的尊稱。

勒嫩:亞熱帶一種野果,壯族人給其取漢名為念子果,真正漢語名稱不詳。

敢壯:又稱敢洛,敢壯語為山洞;敢洛有些人認為是駱越之洞,有些人認為應該是洛陀之洞。人們一般都叫做敢壯意為壯洞。

故事傳說

在上古時代,凡間沒有蟲魚鳥獸和浩瀚大海,只有森林草原;大大小小江河流向天與地交接處。

有一天,一叫盤古的壯年男子攜一子勒陀和養女勒甲來凡間遊玩。勒甲名為達姆。勒陀和達姆被凡間的錦繡山河給迷住了。他們在凡間盡情的遊玩,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勒陀和達姆對父親請求說:“爹,我們就在凡間生活吧,凡間山環水、水繞山,有花香森林,又風調雨順。這裡的一切美景勝過天上人間。”盤古答應了,於是帶領著子女在凡間築房耕種,父子女三人在凡間幸福的生活。

壯族盤古神話 壯族盤古神話

可在凡間好景不能永恆長久。他們在凡間第四年,天眼堵塞了,天無法降雨。這一晃又過了三年,凡間依舊 無一雨滴,凡間草木大批枯黃,生靈面臨塗炭。天上由於無法降雨,天界的積水也越來越多,天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慢慢沉降下來。盤古發現天變,立即跑到後院摘下最巨大的葫蘆。叫勒陀和達姆進到葫蘆里,盤古對勒陀說:”災難降臨之際無論如何都不要出來,和達姆妹妹在葫蘆里待好,等災難過後才能帶妹妹出來,葫蘆太小,容不下父親了,我會獨自一人躲在木瓜里,災難過後父親會去找你們。”說完他便將葫蘆口堵住。

然而盤古並沒有躲在木瓜里,他知道只要天與地相撞必會灰飛煙滅,藏不是辦法,他要留下來頂住天,不讓天與地相撞。眼看天與地將要接近那一剎那,盤古頂起雙手,一手張開五指將天托住,一手握住拳頭猛砸向天·····天界頓時雷電交加,震裂了天眼,天空猛然噴射出洶湧巨水,天空隨著重度減輕逐漸升起。天水漏了三天三夜,侵沒了所有山川河流,天空也升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天晴後,水流向凡間坑窪之地,形成了無邊無際巨大湖面,後人稱之為大海。

盤古已經被大水侵沒去世,勒陀和達姆隨著葫蘆漂浮到了岸邊,他們也不知道飄到了什麼地方。房子沒了,父親也不見了。他們只有到山上找個山洞暫住下來。他們找到一山洞,兄妹兩進去了。他們走到山洞深處,發現有一條石蛇盤旋在石柱上。 石蛇見到他們後,眼睛便突然亮起,並開口對他們說:“孩子,別怕。我原是天界蛇王之子,一日在天湖裡與同伴遊玩,發現湖中有一漩渦,因為好奇便用石子將其堵住,我當時並不知堵住的漩渦是天眼。天王知道天眼被我堵後,便怒罰將我化作石頭放置凡間。因為天眼一旦堵住,天降不了雨,便會積重下沉,直至與地面相撞化為灰燼。但這一劫難已經被你們父親挽救,我用神眼看到你們父親因為頂住天耗盡體力去世····”勒陀兄妹聽到父親逝世,頓時淚流滿面,便問石蛇父親軀體在哪。石蛇告訴他們:“在世界的中心之處。你們的母親知道父親拯救天地犧牲後,已經來到凡間將你父親從大湖中撈起。現在他們在每一天太陽升到最高處的垂直下方,你母親體力耗盡,她用最後一口氣罩住了他們的身體,護住肉身不會腐化。”石蛇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我還有一個辦法,讓你們更快找到你們父母肉身。我在這洞裡被大水泡了三天三夜,如今元氣大傷已經不能過久存活,待我死後。你們將我屍體磨成粉末,分別撒在山上、水裡、地上和天空中。撒下去後,你們在水裡分別滴下三滴血,粉末便會化作生靈。那些生靈便會幫助你們去找父母。”

布洛陀 布洛陀

石蛇死後,勒陀和達姆按照石蛇的話去做,將粉末撒在地上、山上、水裡和天空中,他們分別在大湖裡滴下三滴血。但血滴下後並沒發現任何奇蹟的發生,他們一直等到天黑也未發現有何異常現象。無奈之下只能回到山洞裡。第二天早上起來,他們發現天上有了飛鳥,山上有了走獸,水裡有了游魚,地上長起了一群小孩。可奇怪的是那些飛蟲、走獸、游魚都自由自在的活動,唯獨小孩傻呆的站立著。他們走過去,發現這些小孩沒有膝蓋和胳膊肘。用鞭輕輕打在腿上一下,小孩的腿就歪向一邊,往返打一下,又彎回了原位。他們沒辦法,嘗試著用地 上的泥漿捏成餅裝貼在小孩的腿中間,泥餅貼上瞬間便在小孩身上化作了膝蓋,小孩腿能動了。他們又嘗試著貼在小孩臂中間,便化作了胳膊肘,小孩手也能動了。他們就這樣將一個個小孩弄好。

小孩能走能動後都喊肚子餓,要吃奶。達姆和勒陀沒辦法,只能到山上採摘大量的“勒嫩果”回來給孩子吃。就這樣孩子在達姆和勒陀的照顧和培養下長大成人。長大後,孩子們和勒甲、勒陀還有所有的魚蟲鳥獸一起去尋找盤古夫婦身體。最後他們找到了盤古,勒甲和勒陀將父母親放到葫蘆里,為了預防被破壞,他們與後代將葫蘆埋在大地深處。

勒甲和勒陀曾經居住過的山洞,後人稱之為“敢壯”。“敢”在壯語中為“山洞”的意思,“敢壯”翻譯成漢語為“壯洞”之意。老人說“敢壯”在天涯的西南角,而盤古王即在世界的中間。現人們在發現“敢壯”,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 ;在桂中地區來賓市興賓良唐發現了盤古葫蘆。

壯族盤古與各民族傳說對比

漢族傳說

開天闢地 開天闢地

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盤古憑藉著自己的神力把天地開闢出來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盤古是人的老祖宗。

漢族傳說,在各地區也有著不同版本的故事,例如:河南泌陽版本、浙江紹興版本、台灣故事版本等。詳見盤古傳說。

壯族傳說總結

天地歷來就有,而凡間無魚蟲鳥獸,只有天上人間。盤古攜子女來凡間開發,開發期間遇天眼被堵,天積水過多沉降。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將天頂住,並砸破天空。天降大雨,天不受水的重量壓力,升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異同比較

異處:漢族盤古傳說上古天地渾然一體,盤古巨人沉睡“大雞蛋”幾萬年後醒來,用神力將天地分離。後他身體各器官部位化為了天上各種天體系統和地上的各種山川河流及礦物。

壯族盤古傳說中天地歷來就有,天地遭遇相撞劫難,盤古用軀體頂天並砸開天眼,讓天與地相離。壯族盤古傳說還與造人傳說緊密相連。

同處:都與開天闢地有關,都是圍繞開天闢地一詞塑造的故事。

壯族盤古廟會

來賓——壯族盤古發祥地

盤古神話源於華南珠江流域,秦漢以後才漸漸北傳,其始創者為壯族先民。

據考證,先秦秦漢至三國以前的漢文古籍中,沒有關於盤古神話的記載。  直到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盤古神話才出現在徐整的《五運歷年紀》中。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認為,盤古神話本來產生於南方而後漸漸北行。盤古神話較晚才傳到北方,蓋因南方少數民族文字與北方各族文化差異大,交通不便,以及在文化上對鄰近小民族的鄙視。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把盤古神話的發源地推斷為兩廣,即今嶺南的廣東、廣西地區。開天闢地、再造人類的遠古神話,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壯族及其同源民族的遠古神話。

壯族及與之同源的民族有豐富的開天闢地、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在壯族《姆洛甲》等神話以及民間宗教經文《麽經布洛陀》中都有大量的開天闢地和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的神話傳說。

來賓盤古 來賓盤古

2003年9月,廣西壯學學會專家在對來賓市進行文化考察過程中,發現那 里保留著豐富的盤古文化。於是專家組參照了歷史文獻和有關論著,結合田野實證考察終於得出了來賓是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的結論。但當時的研究只限於對專家的觀點和書籍進行實地考察,並無充足的理論支撐。經過壯學專家對流傳於來賓市的盤古傳說的研究和對北方傳說的比較分析,終於找到了支持這一觀點的理論,即來賓盤古文化具有原生性和原始性。

盤古廟會

來賓盤古 來賓盤古

壯族盤古廟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壯族盤古文化是一個由盤古廟為載體, 以盤古神話和盤古信仰為核心,包括盤古塑像、盤古鐘、盤古祭祀禮儀、盤古地名、唱頌盤古歌、演唱盤古戲等。來賓市地處廣西中部,紅水河貫穿其中,是珠江流域的腹心地帶,屬壯族主要聚居區之一。2003年9月,廣西壯學專家組在對來賓市進行民族文化考察中,驚喜地發現來賓市所轄的興賓區、象州縣、武宣縣等地,保留有十分豐富的盤古文化,其中包括盤古廟、盤古神話傳說、盤古歌謠、盤古師公戲,以及以盤古命名的村莊、山嶺、岩洞等等,形成了歷史悠久、原生態型、獨具特色的盤古文化體系與群落。

壯族盤古廟會師公戲

當地壯族師公還有把盤古兄妹躲過洪水劫難、再生人類的神話故事編成《水泡天門》戲劇,用壯話演唱。在來賓市,人們把盤古敬奉為創造人類的始祖。每年農曆春節或六月十八日,定為盤古的誕辰日,各村都舉行隆重的祭拜盤古、抬盤古像游村活動。這就是作為文化遺產的壯族盤古廟會。

壯族盤古相關歷史

頂天 頂天

從壯族民間流傳的盤古神話中所反映的兄妹結婚以及對於磨刀石、葫蘆及雷王的崇拜等形態古老的內容,證明來賓壯族盤古文化起源於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南朝任昉在《述異記》中有“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的記載。這是目前已知的古籍上關於“盤古祠”的最早記載。當代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認為,“桂林郡”就在今來賓市象州縣境內。到明清時期,來賓的盤古信仰達到鼎盛階段,盤古廟在各地大量出現。到了20世紀90年代,積澱深厚的來賓盤古文化再度興旺起來,有關盤古信仰和傳統習俗得到了恢復。

壯族盤古祭祀活動

盤古信仰的表現形式除了盤古廟、祭拜盤古儀式、盤古出遊以外,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表演壯族師公戲《水泡天門》,該劇講述洪水淹天下,勒陀兄妹造人類的故事。《水泡天門》神話源於壯族民間麽教經文《麽經布洛陀》。明代壯族民間“篩”即師公教形成時,傳入師公教經文;清末民國初年,師公演唱的一些內容由娛神向娛人轉變,《水泡天門》又從師公經文中脫離出來,形成師公戲《水泡天門》在民間傳唱演出,特別是在盤古廟會上演唱,成為廣大人民民眾喜愛的劇目。

壯族盤古之歌

盤古開天地,造山坡河流,劃州來住人,造海來蓄水。盤古開天地,分山地平原,開闢三岔路,四處有路通。盤古開天地,造日月星辰,因為有盤古,人才得光明。

這首歌中的盤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為人類開闢天地,並帶來光明。我們從古籍記載和口頭流傳,可看出壯族人們遠古神話在世流傳中演進的痕跡。——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旅遊項目

廣西來賓市舉行大型新聞發布會,廣西壯學學會文化考察專家組通報了他們最新的考察成果:來賓市是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是壯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中華文化的最新發現。

中國新崛起的城市來賓正在全力打造中國盤古文化,在市內興建盤古文化開發區,建設盤古文化公園,在園內將盤古開天闢地的種種神話和傳說故事刻碑永久供人欣賞,並於2007年舉辦國際盤古文化旅遊節,開放盤古廟會,渲染盤古文化氛圍,吸引海內外旅遊者,向世界證明中國有自己創造世界的神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