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疤堅螺

皺疤堅螺

皺疤堅螺,為肋齒螺科動物皺巴堅螺的乾燥貝殼。又名天螺、圓螺,本種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蘇等省區。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藥 名】:皺疤堅螺

【來 源】:為肋齒螺科動物皺巴堅螺的乾燥貝殼

【功 效】:收斂止血、解毒消瘡、滋陰壯陽。

【主 治】:用於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瘡瘍癰疽、腰膝酸軟、陽萎遺精白帶過多。

【性味歸經】:澀苦,溫。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本品之肉適量。外用:適量(本品之貝殼)。

【別 名】:天螺、圓螺(《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蘇等省區。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秋采捕。置沸水中略煮,將肉取出另放,取貝殼曬乾。用時煅酥研粉。其肉亦入藥用。

【拉丁名】:皺巴堅螺 Camacna cicatricosa (Miiller).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特徵

皺巴堅螺,貝殼大型,左旋,殼質量,呈扁圓球形。殼扁圓球形。

殼高35mm,寬49mm。有5.5個螺層,前幾個螺層增長稍快,略突出,螺旋部呈拱狀。體螺層上部平坦,下部膨脹,靠近殼口的體螺層周緣上有鈍的龍骨突起殼面呈黃褐色,有多條粟色色帶,在體螺層周緣下方一條色帶較寬,並有較粗的生長線。

殼頂鈍,縫合線淺。殼口呈半月形,口緣鋒利,向外折,呈白瓷色,軸緣外折,將臍孔遮蓋一半,內唇巾覆於體螺層上形成透明而光滑的胼胝部。臍孔寬大,呈圓形。

蝸牛養殖

1.溫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溫必須採取地龍火道,且常年備好,尤其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條件暖氣最好,不要採取火爐加溫。

2.濕度。飼養土的土表濕度要保持到25%~35%,空氣相對濕度85%~90%,能濕不乾,控濕、保濕採取塑膠布蓋頂。

3.防止乾風、冷氣直接吹進,進口應採取雙門、掛布、擋風板。

4.堅決控制有異味的氣體進入飼養場地。

5.飼養土必須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過農藥、化學物質的污染砂土。

6.養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

7.不工作時不要強光照射,陰暗最好,夜間採用15W紅色燈泡照明,這樣能刺激產卵。

8.卵的孵化。蝸牛的養殖成敗,關鍵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濕度在90%~95%,土表濕度在25%~30%,改進采卵孵化方法,採用種蝸牛60天輪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蝸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出殼率達95%以上。

9.幼蝸牛的飼養關係到迅速發展蝸牛數量與產量的成敗關鍵,要特別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5~30℃之間,飼養土含水量以30%~35%為宜,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為宜,多食鮮嫩多汁的飼料,輔以鈣質食物。

10.1~3月齡蝸牛飼養池內加濕,堅決不能用水潑,採用噴霧器噴,最好用溫水。

11.發現病、死蝸牛及時清除。

12.勤清糞便,最好採取蚯蚓與蝸牛混養,一舉兩得。

13.防止天敵侵害、滅鼠、滅蟻,定時用1/1000的敵百蟲溶液噴灑,能有效地殺滅蝸牛的最大天敵--蟎,定期用過氧乙酸稀釋液,對蝸牛的養殖場所進行消毒,殺滅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飼料配方:米糠50%,貝殼40%,酵母粉8%,其他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