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鷳舞

白鷳舞

白鷳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民間舞蹈。流傳在雲南省元陽縣、元江縣等哈尼族地區。因模擬白鷳鳥的生活、姿態、動作起舞,故名白鷳舞。舞蹈時,手執雙扇,故民間也叫扇子舞。

白鷳舞

白鷳舞白鷳舞

白鷳舞恬靜優美。在穩重的鼓聲伴奏下,在均勻顫動的韻律中,表現白鷳在林中窺看、漫步尋食、溪邊飲水、嬉戲玩翅、亮翅飛翔等內容。舞蹈語彙豐富、動作優美,在單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動作較多,有一定的技巧性,是哈尼族舞蹈中比較成熟和完整的一種表演性舞蹈。
由於氣候等自然的關係,元陽縣等哈尼族地區,白鷳鳥較多,它們會成群地飛到林中空地或溪水邊,嬉戲、喝水、起舞,會變換簡單的動作和圖形。相傳很久以前,一隻美麗的白鷳鳥在樹上棲息時,一位貧病交加的老人倒在大樹下,於是它來回飛翔找尋,用咀含來珍貴的藥草給老人吃,老人得救了,白鷳鳥才展翅飛向遠方。為了感激和懷念善良的白鷳鳥,老人用芭蕉葉摹仿白鷳的翅膀跳起了舞蹈。至今元江縣一帶還在沿用芭蕉葉或棕葉做的扇子起舞。哈尼族人民認為白鷳善良、聰敏,視白鷳為善良吉祥的象徵,對它懷有崇敬之情,白鷳舞寄託了哈尼族人民的美好願望和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