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雞

白馬雞

白馬雞(學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又名雪雉,為動物界雞形目 Galliformes。分布在四川、西藏東部、甘肅東南部、青海南部和雲南西北部一帶。

基本信息

簡介

物種名稱】:白馬雞
【俗名】:藏馬雞、雪雉
【拉丁文名】:Lophophorus sclateri
物種特徵】:

白馬雞白馬雞

白馬雞雄鳥體長為69~100厘米,體重1017~3000克;雌鳥的體長為73~102厘米,體重1250~2050克。體型比環頸雉大,在三種馬雞中它是最大的一種。頭頂具黑色絨羽狀短羽;耳羽簇白色,向後延伸呈短角狀,但不突出於頭上(有耳羽簇是馬雞類最顯著的特點);臉部裸出呈緋紅色;體羽大都白色;尾羽特長,輝綠藍色,中央尾羽羽枝大都分散下垂,末端具紫色金屬光澤(尾羽20~22枚,尾羽的基部灰色,向後漸漸變成紫銅色,及至末端則變成暗綠色和深藍紫色,而呈現金屬光澤)。虹膜橙黃色;嘴粉紅色;腿、腳紅色。雌、雄羽色相似。

分布狀況

白馬雞共分化為4個亞種,昌都亞種可以說是真正的白馬雞,除頭頂為絨黑色,尾羽末端輝綠藍色外,全身羽毛幾乎全是雪白的顏色,它分布在四川西部的德格青海南部的玉樹雜多囊謙和西藏東部的嘉黎比如索縣昌都類烏齊丁青等地;玉樹亞種則全身體羽都呈深淺不等的灰色,僅分布於青海南部的玉樹;麗江亞種體羽大部分是白色,只是翅膀端部淡灰褐色,分布在四川南部的木里雲南西北部的麗江中甸德欽等地;指名亞種與麗江亞種近似,只是背部也略沾灰色,翅上灰褐色更暗一些,分布在青海東南部的班瑪、達日甘肅南部的瑪曲西藏東北部的芒康貢覺左貢江達察雅四川西部和北部的23個縣境內。

分布範圍

白馬雞是中國特產,分布於四川西藏東部、甘肅東南部、青海南部和雲南西北部一帶。

習性

白馬雞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帶,這裡的主要樹種有紅杉岷江冷杉雲杉高山櫟油松高山松;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冬季有時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帶活動;高山灌叢和草甸是白馬雞垂直分布的上限。喜歡集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冬季至春季,有時集群多達50~60隻。白天活動,通常從清晨一亮天即開始活動和覓食,一直到黃昏。中午多在樹陰處休息,晚上棲於樹上。常在早晨和傍晚鳴叫,鳴聲宏亮而短促,好象“咯……咯……咯……”的聲音,很遠都能聽到。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葉、幼芽、根、花蕾、果實和種子為食,種類包括瑞香狠毒唐松草毛香火絨草、四川忍冬野蘋果野豌豆杜鵑等。此外也吃昆蟲蜘蛛蜈蚣步行蟲鞘翅目昆蟲及鱗翅目幼蟲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在繁殖季節。(冬季多吃樹根和種子,春季以綠色植物的嫩根、嫩葉為主,夏秋季以植物的葉蕾、花、果子為食。幼鳥以昆蟲為主,隨體土增長,食物中昆蟲所占比例逐漸減少。)繁殖期為5~7月。4月中旬群體即開始逐漸分散成小群,然後進行配對。通常為一雄配一雌。營巢於3000米以上至4000米左右的向陽坡針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灌叢中地面上或倒木下或林中岩洞中。巢周圍均有灌木或高草隱蔽。5月下旬到6月初產卵,每窩4~7枚,多時達16枚,卵為黃褐色或青灰色,光滑無斑,卵的大小平均為58.4×44.1mm。孵化期為24~25天。

國家保護等級

末列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