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曹植詩作]

白馬篇[曹植詩作]

《白馬篇》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為,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敘英雄的來歷,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說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為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 。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 。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 。

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 。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 。

長驅蹈匈奴 ,左顧凌鮮卑 。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 ?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白馬篇:又名“遊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

[2]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

[3]連翩(piān):連續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白馬賓士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陝西一帶。

[5]去鄉邑:離開家鄉。

[6]揚聲:揚名。垂:同“陲”,邊境。

[7]宿昔:早晚。秉:執、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的樣子。

[9]控弦:開弓。的:箭靶。

[10]摧:毀壞。月支:箭靶的名稱。左、右是互文見義。

[11]接:接射。飛猱(náo):飛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種,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

[12]散:射碎。馬蹄:箭靶的名稱。

[13]狡捷:靈活敏捷。

[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15]虜騎(jì):指匈奴、鮮卑的騎兵。數(shuò)遷移:指經常進兵人侵。數,經常。

[16]羽檄(xí):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17]厲馬:揚鞭策馬。

[18]長驅:向前賓士不止。蹈:踐踏。

[19]顧:看。凌:壓制。鮮卑: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東漢末成為北方強族。

[20]棄身:捨身。

[21]懷:愛惜。

[22]籍:名冊。

[23]中顧私:心裡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24]捐軀:獻身。赴:奔赴。

白話譯文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遊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勳。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裡。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遊俠篇》,大概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身,視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從表面看,只見馬,不見人,其實這裡寫馬,正是為了寫人,用的是烘雲托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嫻熟,而且也表現了邊情的緊急。這好像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出壯士豪邁的氣概。清代沈德潛說,曹植詩“極工起調”,這兩句就是一例。這樣的開頭是噴薄而出,籠罩全篇。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詩人故設問答,補敘來歷。關於遊俠,司馬遷《史記》有《遊俠列傳》。他說:“(遊俠)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義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見那些救人於患難,助人於窮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備“遊俠”的條件。而曹植筆下的遊俠與此不同,成了為國家效力的愛國壯士。“借問”四句緊承前二句,詩人沒有繼續寫騎白馬的壯士在邊塞如何衝鋒陷陣,為國立功,而是一筆宕開,補敘壯士的來歷,使詩歌氣勢變化,富于波瀾。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鋪陳“遊俠兒”超群的武藝。這是補敘的繼續。詩人使用了一連串的對偶句使詩歌語言顯得鏗鏘有力,富於氣勢。“控弦”四句,選用“破”“摧”“接”“散”四個動詞,從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現遊俠兒的高超武藝。“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寫遊俠兒的敏捷靈巧,勇猛輕疾,都很生動。這些描寫說明了遊俠兒“揚聲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為後面所寫的遊俠兒為國效力的英勇行為做好鋪墊。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這裡是寫遊俠兒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情景。因為遊俠兒的武藝高超,前面已詳寫,這裡只用“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二句,就十分精練地把遊俠兒的英雄業績表現出來了。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不僅節省了筆墨,而且突出了重點。可見其剪裁的恰當。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最後八句揭示遊俠兒的內心世界。遊俠兒之所以能夠克敵制勝,不僅是由於他武藝高超,更重要的,還由於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藝結合起來,使這個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馬篇》是曹植前期詩歌中的名作,它在寫法上顯然受到漢樂府的影響。曹植詩的“贍麗”“尚工”“致飾”,還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錄自序》)和他詩歌的“骨氣奇高”(鍾嶸《詩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熱情,因此其詩歌的思想感情高邁不凡。從《白馬篇》來看,確實如此。

名家點評

李善:言人當立功、立事,盡力為國,不可念私。(《六臣注文選》)

胡應麟:子建《名都》《白馬》《美女》諸篇,辭極瞻麗,然句頗尚工,語多致飾,視東、西京樂府天然古質,殊自不同。(《詩藪》內篇卷二)

陳祚明:“參差”,字活。“左的”、“右發”,變宕不板。“仰手”、“俯身“,狀貌生動如睹,而“俯身”句尤佳。“散馬蹄”,“散”字活甚,有聲有勢,歷亂而去,而馬上人身容飄忽,輕捷可知。綴詞序景,須於此等字法盡心體究,方不重滯。棄身以下,慷慨激昂。(《采菽堂古詩選》)

何焯:此即所謂“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者也。(《義門讀書記》)

方東樹:此篇奇警。後來杜公《出塞》諸什,實脫胎於此。明遠《代出自薊北門行》《結客少年場》《幽并重騎射》皆模此,而實出自屈子《九歌·國殤》也。(《昭昧詹言》卷二)

朱乾:此寓意於幽并遊俠,實自況也。子建《自試表》云:昔從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用兵之勢,可謂神妙。而志在擒權馘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樂府正義》卷十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