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洞[山西]

白雲洞[山西]

城步縣白雲洞位於湖南城步縣城東郊1公里處,是一塊秀慧其中的神奇洞府,素有“洞府奇觀”之稱。它與鄰近的碧雲洞、紅雪洞相通,洞中有洞,石上生石,清泉曲潭,構成博大幽深的溶洞群。秋冬時節,常有白霧從洞口升騰,有如樵夫炊煙,稱“白雲樵隱”,為城步古八景之一。洞門之內為一圓頂洞廳,高大寬闊,清代曾有小寺廟築於廳中。洞廳深處羅小洞十數,與東端的碧雲洞、南端的紅石洞和北端的紅雪洞相通。洞內清泉漱石,曲折幽深。洞中套洞,石上生石,石乳、石筍、石幔、石簾、石柱、石花、石瀑、石田、石禽、石獸等,無所不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白雲洞之奇,天工造化,絕妙無雙。

基本信息

中國有多處白雲洞,本詞條主要介紹城步縣白雲洞黎城縣白雲洞武漢白雲洞江蘇白雲洞嶗山白雲洞崆山白雲洞

城步縣白雲洞

白雲洞城步縣白雲洞
城步縣白雲洞位於湖南城步縣城東郊1公里處,是一塊秀慧其中的神奇洞府,素有“洞府奇觀”之稱。它與鄰近的碧雲洞、紅雪洞相通,洞中有洞,石上生石,清泉曲潭,構成博大幽深的溶洞群。秋冬時節,常有白霧從洞口升騰,有如樵夫炊煙,稱“白雲樵隱”,為城步古八景之一。洞門之內為一圓頂洞廳,高大寬闊,清代曾有小寺廟築於廳中。洞廳深處羅小洞十數,與東端的碧雲洞、南端的紅石洞和北端的紅雪洞相通。洞內清泉漱石,曲折幽深。洞中套洞,石上生石,石乳石筍石幔、石簾、石柱、石花、石瀑、石田、石禽、石獸等,無所不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白雲洞之奇,天工造化,絕妙無雙。

石奇,洞中怪石羅列,奇岩相疊,一石多色,五彩繽紛;石筍、石凳、石人點綴其間,或橫或豎,光怪陸離。
霧奇,洞口和洞中常有白霧升起,狀如樵夫炊煙,熱氣氤氳,人處其間,恍如仙境。
路奇,洞中道路彎曲,左環右繞,變幻莫測,不知身在何處。
事奇,洞中有一石池,一石牛半臥於水中,石牛後有一石頭似劉海趕牛狀,兩側有石似狐仙化作美女,與劉海嬉戲,惟妙惟肖。
當今,人們又在洞內發現了新的四奇,即奇田、奇樹、奇魚、奇字,造型天工,意境無窮。

黎城縣白雲洞

白雲洞黎城縣白雲洞
黎城縣白雲洞位於黎城縣南委泉鄉白玉港村的白玉崖底,坐西向東,背負千仞絕壁,兩邊青山環圍,是一處神奇的天然岩洞。主洞長 120米,最寬處40米,最高處 7米。洞內鐘乳石玲瓏剔透,若游龍,若猛虎,若玉蓮,若珊瑚。洞內有洞,洞洞相通。在若明若暗的燈光映照下,宛若神話般世界

景觀

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中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現已初步探明並開發開放了五個洞廳,游線全長4000米,最大洞廳約2170平方米,主要景點200多處。在已探明開放的五個洞廳中,洞洞連環,廳廳套接,依據其氛圍景象之不同,將五個洞廳依次命名為“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樂”。第一洞廳“人間”寬敞宏大,有山有水,一片人間和平景象;第二洞廳“天堂”垂簾懸幕,富麗堂皇,猶如天堂;第三洞廳“地府”怪石林立,陰森恐怖,頗似想像中的地府;第四洞廳“龍宮”樹枝珠串、水潭密布,很像龍宮,洞內岩溶造型齊全,單位面積景觀密集,風景形態瑰麗多彩,原始本底保存完好;第五洞廳“迷樂”怪石嶙峋,曲折迂迴,別有洞天。五個洞廳景觀各異,各有特色。整個封閉空間都充滿了琳琅滿目、色彩斑斕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簾、石瀑布、石簾花等碳酸鹽造型,其中網狀捲曲的“節外生枝”、“線型石管”、形態奇麗的牛肺狀“彩色石幔”、石簾、晶瑩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在國內其它溶洞中是極其罕見的。洞內的擬人物擬景物多達109處。景觀的體量大小不一,大體量的有石柱、石幕、石瀑布、石平台等。最大的石柱周長達4.3米,頂天立地,蔚為壯觀。最大的石幕寬達8米,而最小的景觀石針,直徑僅有幾毫米。還有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鸚鵡石、雄獅等。整個溶洞景觀給人以形態美、線條美、空間美等多種藝術享受,堪稱岩溶造型“博物館”和“地下迷宮”。

武漢白雲洞

白雲洞武漢白雲洞
武漢白雲洞位於江夏區紙坊鎮城西,八分山南麓。距武漢市區20公里。該洞為一天然大溶洞,縱穿於一座石山,全長300餘米,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後洞組成。洞中冬暖夏涼,泉水淙淙,遍布石刻和鐘乳石。前洞口頂鐫刻的“白雲洞”三字,為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所書。民間傳說昔日黃鶴飛離黃鶴樓後,曾在此棲息,並留下“白雲黃鶴”之說,故由此得名“白雲洞”。

武漢白雲洞為一典型喀斯特溶洞。洞口寬10餘米,已開發遊程千米,最高處20餘米,最寬處30餘米。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豐富多彩。鍾乳、石筍或懸或掛,或拔地突兀。洞壁溶岩如慢如帳,洞內怪石蹲伏若獸,突起如塔。鍾乳垂地與石筍相接,如宮廷雲柱支撐洞頂。溶岩堆積,狀若佛像跌座蓮台。洞中泉水,四季不涸,滴水匯積,潭潭池水深淺莫測。洞中套洞,千迴百轉,叉洞縱橫,條條游道曲徑通幽。洞中有山、有水、有池、有“天井”,處處景色各異。鐘乳石似石蓮、石鼓、石獅、瀑布、神台、石佛,點點是景。

江蘇白雲洞

江蘇白雲洞位於楚漢相爭的古戰場-九里山西麓,據考證成於500餘萬年前,屬石灰岩溶洞。高闊的洞天,幽深的暗河、密集的景物、神奇的傳說,匯集氣勢雄偉的洞穴奇觀,面積近萬平方米。 洞中發現大量鹿角及其它珍奇動物化石。自古至今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探奇,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留下:“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的佳句,清代乾隆皇帝題寫的“神跡千秋仰, 仙蹤萬古流”至今仍鑲嵌在洞門兩側。

白雲寺騎洞而建,坐東朝西,天井方院,殿內人物造型威嚴,獨具匠心,雖經歷滄桑,仍香火不斷, 是人們朝拜的理想勝地,也是觀光遊覽的好去處。

嶗山白雲洞

白雲洞嶗山白雲洞
嶗山白雲洞位於嶗山東部海濱,東距太平宮將近7里,從雕龍嘴踏石級至山腰北去,過逍遙徑,經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階,即至白雲洞。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數日子白雲繚繞而得名。地勢高爽,林木茂密,面臨長澗,側望滄海,環境雅潔,樓閣精美,與明霞洞並稱為前、後澗,是嶗山著名道觀之一。 

白雲洞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00平方米左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主要建築

青龍閣是白雲洞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在僅存殘垣。閣前的青龍石畔,有一株玉蘭,粗逾合抱,樹齡達數百年,在青島地區的玉蘭中勘稱首屈一指。繞過青龍閣,即是白雲洞。白雲洞,是由三塊巨石結架而成,右邊的石頭叫“白虎石”,左邊的石頭叫“青龍石”。“青龍石”特別巨大,上平可以登眺;“白虎石”背依懸崖,前臨險壑。洞內寬深各十丈,十分寬敞,可站立數十人。洞內原供有銅鑄玉皇神像。鑄制極為古雅,並曾有“藏園老人”傅沅叔題壁:夜月清皎,海氣蒼寒,玩石撫松,飄然登仙。

白雲洞額刻有“白雲洞”三字,是清末翰林院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題,字型雄渾,很有氣勢。洞前有兩株白果樹,大可合抱,如巨傘撐天,相傳兩樹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生意盎然。還有一株玉蘭,枝繁葉茂,也有數百年樹齡。洞後有很多松樹,其中一株古松,形狀奇特,名曰“華蓋松”。這株華蓋松,老乾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向洞外,從下仰望恰似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在洞頂上騰空而起,極是奇觀。這一由古樹和白雲洞交織而成的奇特景觀,即“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雲洞蟠松”。

崆山白雲洞

白雲洞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位於河北省臨城縣中部,距縣城西6公里,距石家莊86公里。該洞具備了中國岩溶洞的基本景觀內容,在北方地區和岩溶造型方面還具有罕見的特點和觀賞價值,專家們對其有高度的評價,譽之為“地下迷宮”、“北方一大奇觀”。

崆山白雲洞於199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初步探明有4個較大洞廳,最大洞廳約2170平方米。該洞內岩溶造型類型齊全,單位面積景觀載體密集,風景形態瑰麗多彩,微觀景物履蓋面大,原始本底保存完好。整個封閉空間都充滿了琳琅滿目和色彩鮮明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簾、石瀑布、石蓮花等造型,給人以形態美、線條美、空間美等多種藝術享受,是中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造型“博物館”,其中網狀捲曲石“節外生枝”、“線型石管”,形態奇麗的牛肺狀彩色石幔、石簾,晶瑩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在中國溶洞林較少見。對藝術觀賞和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崆山白雲洞的第一洞廳寬敞宏偉,有山有水,一片人間和平景象;第二洞廳垂簾懸幕,富麗堂皇,猶如天堂;第三洞廳怪石林立,陰森恐怖,頗似地府;第四洞廳樹枝珠串,水潭密布,很像龍宮。據此,稱為“人間”、“天堂”、“地府”、“龍宮”四個景區。其一洞囊括了天下溶洞之奇,尤其是“網狀捲曲石” 、“百葉石幔”、“仙山瓊閣”、“玉簪對寶瓶”、“橫天一枝”、“朝天一炷香”被稱作“六絕”的幾處千古奇觀,更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資源豐富

白雲洞崆山白雲洞旅遊
一、以觀光遊覽為特色的洞穴資源。崆山白雲洞洞穴面積4200平方米,游線全長2300米。洞體深幽,景觀密集,造堅奇特,精巧玲瓏,奇絕景觀200多處,洞內橫天一枝、玉簪對寶瓶等“六絕”為國為國內罕見。被國內外洞穴專家益為“北方奇觀”、“地下岩溶博物館”、“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世博園”。崆山山脊的古溶洞石筍基群堪稱“世界奇觀”。

二、以修心養性為特色的宗教旅遊資源。天合山會山除了具有崖陡、頂平、坡緩、林茂的自然風貌外,還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自唐宋以來先後建有慈雲庵仙岩庵等八人寺廟觀庵。目前恢復了寺庵之首的慈雲庵,建設了苗家樓、雲海亭等景觀,整修了高標準游線。

三、以度假休閒為特色的風光湖資源。岐山湖最大蓄水量1.7億立方米。建有商周古城、激流勇進、中華名塔園和一批水上遊樂項目。投資用1800萬元的岐山湖銀苑已投入使用,投資2000餘萬元的岐山湖度假別墅群正在建設之中。

四、以避暑消夏為特色的原始次生林資源。小天地景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平均在1200米以上,全區林地面積6.7萬畝,原始次生林4萬畝,野生植物700多種,野生動物100餘種,盛夏平均氣溫23℃左右,是人們森林探險、攀山狩獵、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五、以考古觀賞為特色的文物資源。境內共有國保級文物2處(邢窯遺址普利寺塔),河北省保級4處,縣保級60多處。尤其宋代古塔、明滑方井、角亭、馳名中外的唐宋邢瓷窯遺址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顯示了臨城悠久的歷史文化。

交通提示:

白雲洞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北距石家莊市80公里,北京市350公里,東距天津市390公里,西距太原市320公里,南距邢台市50公里,東鄰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自帶車:

沿京深高速公路可在“柏鄉臨城”或“隆堯臨城”高速路口下路,穿過107國道向西16公里即到。沿107國道經“鎮內”或“馮村”穿過地道橋向西16公里即到。

公車:

石家莊勝南汽車站:石家莊——臨城(崆山白雲洞)

邢台長途汽車站:邢台——臨城(崆山白雲洞)

旅遊路線:

一日游:白雲洞旅遊區(白雲洞、白雲山脊古石筍基群、探險城、水簾仙洞、驚奇城堡、邢瓷博物館、古邢瓷作坊、崆山滑道)。

二日游:白雲洞旅遊區、岐山湖旅遊區(水上垂釣、中國名塔園、快艇、游泳、激流勇進)、天台山旅遊區(慈雲庵、懸空亭、五穀倉、無量亭、五百畝柏林、丹霞疊瀑、雲海亭)。

三日游:白去洞旅遊區、古文物旅遊區(普利寺塔、息波亭、邢窯遺址)、岐山湖旅遊區、天台山旅遊區、小天池森林旅遊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