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四書五經

白話四書五經

《白話四書五經》是由孔丘編寫的文學巨作,譯者皆為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譯文流暢考究。為了便於讀者閱讀,《白話四書五經》(套裝上中下冊)適當地選配了一些相關插圖。了解中國文化精髓的最佳入門讀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白話四書五經》(套裝上中下冊)包括《四書》和《五經》兩部分。《四書》含《論語》、《孟子》二書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宋代淳熙年間,我國著名教育家朱熹將這四種著作用作國小教科書,為它們作了註解,名為《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四書》一名得以流傳。《五經》包括《易》、《尚書》、《濤》、《禮》、《春秋》五部著作。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始有“五經”之稱。《五經》中的《禮》,漢代指《儀禮》,後代指《禮記》。《春秋》後來又與《左傳》合併,稱《春秋左傳》。因《四書》和《五經》都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讀之書,所以後人將其合刻為《四書五經》。明代已有學人將“四書五經”用於書名。《四書五經》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正宗傳統,對中國社會乃至整個東南亞漢文化圈產生過深遠影響。要想了解中國社會、探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奧秘,要想把握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四書五經》是一部最基本的入門書。

編輯推薦

《白話四書五經》(套裝上中下冊)譯者皆為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譯文流暢考究。為了便於讀者閱讀,《白話四書五經》(套裝上中下冊)適當地選配了一些相關插圖。了解中國文化精髓的最佳入門讀物。

目錄

論語

學而篇第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日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孫丑章句上

公孫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下

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下

大學

中庸

周易

小畜

同人

大有

噬嗑

無妄

大畜

大過

大壯

明夷

家人

解:

歸妹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尚書

虞書

堯典

舜典

大禹謨

皋陶謨

夏書

益稷

禹貢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商書

湯誓

仲虺之誥

湯誥

伊訓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成有一德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說命上

說命中

說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書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洪範

旅獒

金滕

大誥

微子之命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爽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官

顧命

康王之誥

畢命

君牙

同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禮記

曲禮上第

曲禮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問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禮運第九

禮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

內則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喪服小記第十五

大傳第十六

少儀第十七

學記第十八

樂記第十九

雜記上第二十

雜記下第二十

喪大記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義第二十四

祭統第二十五

經解第二十六

哀公問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坊記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

表記第三十二

緇衣第三十三

奔喪第三十四

問喪第三十五

服問第三十六

傳第三十七

三年問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壺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

大學第四十二

冠義第四十三

昏義第四十四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射義第四十六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詩經

國風

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置

芣莒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鵲巢

采蘩

草蟲

采苹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摞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唐

何彼裱矣

春秋左傳

……

文摘

季氏篇第十六

16.1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兩人謁見孔子,說道:“季氏要對顓臾下手了。”

孔子道:“冉求!這難道不該責備你嗎?顓臾,上代的君王曾經授權它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早就在我們最初被封時的疆域之內,這正是我國安危與共的藩屬,為什麼要攻打它呢?”

冉有道:“季孫要這么乾,我們兩人本來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道:“冉求!周任有句話說:‘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再去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譬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又不去攙扶,那又何必要助手呢?你的話不對。老虎犀牛從籠里逃出來,龜殼美玉毀壞在匣子裡,這是誰的責任呢?”

冉有道:“顓臾,城牆牢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城很近。如今不去占領它,日子久了,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

孔子道:“冉求!君子討厭那種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要找些說辭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諸侯或者大夫,不必著急財富不多,只需著急財富不均;不必著急人民太少,只需著急境內不安。財富平均,便無所謂貧窮;境內安定團結,便不會覺得人少;境內平安,便不會傾危。這樣的話,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可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兩人輔相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之內大動干戈。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魯君呀!”

16.2孔子說:“天下太平,制禮作樂以及出兵都由天子決定;天下混亂,制禮作樂以及出兵便由諸侯決定了。由諸侯決定,大約傳到十代還能維持的,就很少了;由大夫決定,傳到五代還能維持的就很少了;若是由大夫的家臣操縱國家命運,傳到三代便很少還能維持。天下太平,國家的最高政治權力就不會由大夫掌握。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會議論紛紛。”

16.3孔子說:“國家政權離開了魯君,已經五代了;政權到了大夫手裡,已經四代了,所以桓公的三房子孫現在也衰微了。”

插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