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滕

《尚書·周書》中的篇目,記載的是周武王死後成王消除對周公誤解的事件。應該增加一些讓讀者可以發表想法的環節,這樣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和完善。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後來因一次偶然的天災,成王打開金滕之匱,發現了周公請求代替武王死的冊書,深深受到感動,隔閡終於消除了。明《睢州志·藝文》:“又如袁司馬(袁可立)之起廢讜論,李司農之裕國宏謨,黻黼楓猷,爭光日月,貯列金滕,無容再述。

出處

原文

序: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1、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

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墠。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圭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乃卜三龜,一習吉。啟龠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於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歸,乃納冊於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金滕金滕

2、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注釋

【注釋】

金縢:武王勝商後二年,得了重病。當時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懷不服。武王一身關係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親自請於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冊書收藏在金屬束著的匱中。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說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因此成王也懷疑周公,骨肉之間發生了隔閡。周公東征,取得輝煌的勝利,又寫了《鴟鴞》詩,想感動成王,成王仍然沒有醒悟,可見隔閡之深。後來因一次偶然的天災,成王打開金滕之匱,發現了周公請求代替武王死的冊書,深深受到感動,隔閡終於消除了。史官看到金滕匱中的冊書作用這樣重大,於是記錄了這件事來表彰周公的忠誠。為了突出金滕中冊書的作用,於是名叫《金縢》。明《睢州志·藝文》:“又如袁司馬(袁可立)之起廢讜論,李司農之裕國宏謨,黻黼楓猷,爭光日月,貯列金滕,無容再述。”

1、豫:安。2、二公:指太公和召公。穆:恭敬。3、戚:讀為禱,告事求福。未可以戚我先王,是反問句。4、功:質,今言抵押。自以為功,即以身作抵押。5、三壇:太王、王季、文王各為一壇。墠:祭祀的場地。6、植:古“置”字。璧:圓形的玉。圭:上圓下方的玉。古代祈禱要用圭、璧等。7、太王:武王的曾祖。王季:武王的祖父、文王:武王的父親。8、史:史官。冊:寫冊書。9、惟:語氣助詞。元:長。某:指周武王姬發。10、遘堣:遇到。厲:危。虐:惡。11、是:這時。丕子:讀為布茲。茲是席名,布茲就是布席。舉行祭祀,先須布席,所以布席就是助祭。12、仁若:柔順。考:巧。13、材、藝:都指技術。14、乃元孫:你們的長孫。15、乃:猶而也。命:見命,被命。16、敷:普遍。佑:讀為有。17、下地:人間。18、祇:敬。19、墜:喪失。寶命:指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20、即命:就而聽命。

21、歸:歸於三王之所。22、屏:收藏。23、一:都。習:重複。24、啟:開。籥:寫兆書的竹簡。書:占卜的書。25、體:兆形。26、命:告。27、攸:所。俟:期待。28、予一人:周公自稱。念予一人,念我永終是圖的至意。29、翼日:明日。瘳:病好了。

以上第一段,記周公祈求先王讓他代替武王之死,以安定周邦。

譯文

【譯文】

周戰勝商後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體不安。太公、召公說:“我們為王恭敬地卜問吉凶吧!”周公說:“不可以向我們先王禱告嗎?”周公就把自身作為抵押,清除一塊土地,在上面築起三座祭壇。又在三壇的南方築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著玉,拿著圭,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禱告。

史官就寫了冊書,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姬發,遇到險惡的病。假若你們三位先王這時在天上有助祭的職責,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順巧能,多材多藝,能奉事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如我多材多藝,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裡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夠在人間安定你們的子孫。天下的老百姓也無不敬畏他。唉!不要喪失上帝降給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現在,我來命於大龜,你們允許我,我就拿著璧和圭歸向你們,等待你們的命令;你們不允許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請了。”

於是卜問三龜,都重複出現吉兆。打開竹簡看書,竟然都是吉利。周公說:“根據兆形,王會沒有危險。我就向三位先王禱告,只圖國運長遠;現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夠俯念我謀國長遠的誠心。”周公回去,把冊書放進金屬束著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注釋

【注釋】 1、喪:死。2、管叔:名鮮。周公兄,武王弟,封於管。群弟:指蔡叔、霍叔。3、孺子:年幼的人,指成王。4、辟:攝政為君。5、居東:居在東土,指東征。6、罪人:指武庚和三叔等。斯:乃。7、鴟鴞:今存《詩·豳風》中。

8、誚:責備。亦:只,只是。以上第二段,記成王因流言而懷疑周公。

注釋

【注釋】 1、秋:指“周公居東二年,罪人斯得”以後的秋天。2、以:與,和。

3、偃:倒伏。4、斯:盡。5、弁:禮帽,這裡是戴上禮帽的意思。6、說:禱告的祝詞。7、百執事:眾多辦事官員。8、信:確實。9、噫:唉。嘆詞。10、沖人:年幼的人。11、新:當作親。逆:迎接。12、起:立起,伸起。13、築:用土培根。

以上第三段,記成王得金滕之書而悔悟,親自迎接周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