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樛木

樛木詞語解釋是枝向下彎曲的樹。詩經《樛木》三章疊詠,其實只有兩句,只有兩種植物反覆出現:樛木和葛藟。它們怎么和君子的福祿、快樂聯繫在一起呢?毛詩序告訴我們,這就是《詩經》的比興手法。所謂比興,就是一種聯想思維。以此物比彼物,先言他物,來引起所要歌詠的事物。南山有樛木,葛藤爬滿了它的枝條。《詩經》中常見以花草、藤曼、雌鳥等來比喻女性,以喬木、日月等來比喻男子,所以這首《樛木》就有多種讀法。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興也。南,南山也。木下曲曰樛。藟,葛類。累,猶系也。只,語助辭。君子,自眾妾而指后妃,猶言小君內子也。履,祿。綏,安也。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故眾妾樂其德而稱願之曰:南有樛木,則葛藟累之矣,樂只君子,則福履綏之矣。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興也。荒,奄也。將,猶扶助也。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興也。縈,鏇。成,就也。

朱熹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