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初生目棕櫚科植物]

白藤[初生目棕櫚科植物]
白藤[初生目棕櫚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藤(學名:Hance)是棕櫚科,省藤屬攀援藤本植物,莖細長,葉羽狀全裂, 頂端不具纖鞭;羽片少,針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突漸尖,邊緣具剛毛狀微刺,葉柄很短,葉鞘上稍具囊狀凸起,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一級佛焰苞管狀,緊密,二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雄花小,長圓形,急尖;花萼杯狀,三角形急尖的裂片,具條紋脈;花冠約長於花萼,雌花序二回分枝,一級佛焰苞緊密,二級佛焰管狀,小穗狀花序著生在佛焰苞口;總苞托略具梗,雌花小,花萼基部圓筒狀,花冠裂片稍長於花萼裂片且較狹,果實球形,鱗片中央有溝槽,稍光澤,淡黃色,種子為不整齊的球形,5-6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南部及西南部、香港、海南及廣西南部。越南亦產。白藤喜溫而不耐寒,適宜生長的土壤類型有黃色磚紅壤、磚紅壤、褐色磚紅壤及赤紅壤等。 白藤的藤莖質地中上等,可供編織藤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藤 白藤

攀援灌木,分枝長,纏繞,密被貼生灰白色長柔毛。葉寬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先端銳尖或驟尾狀漸尖,基部為寬而深的心形,葉面或多或少密被貼生絲狀小長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小長柔毛,掌狀脈基出,7條,兩面明顯;葉柄長4-6厘米,上面具槽,被灰白色小長柔毛;苞葉與葉同形,長可達1.5-3.5厘米,寬1-2.5厘米,無柄或柄極短,抱莖。

圓錐花序,總花梗長5-10厘米,疏或密被灰白色長柔毛;花梗長約1厘米,近無毛或被灰白色長柔毛,小苞片鑽形,長1毫米,被灰白色長柔毛,萼片5,稀6,等長或近等長,長約2毫米,披針形,漸尖,密被絲狀長柔毛,果時全部極增大,長圓形,長約3厘米,寬5-7毫米,近等長,先端具小短尖,乾膜質,基部具長柔毛,紫色,多脈。花冠狹漏斗狀,長2-2.5厘米,淡紫色,玫紅色至白色,管長約1.5厘米,下部線形,寬約1毫米,上部擴大,無毛,冠檐寬1.5-2厘米;雄蕊著生於管近中部,花絲絲狀,不等長,2個長的約3毫米,3個短的約1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子房無毛,長約1毫米,1室,2胚珠;花柱長3-4毫米,無毛,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

生長環境

白藤 白藤

白藤生長需要具有一定鬱閉度的森林環境,但成藤後又能忍耐全光照條件;白藤喜溫而不耐寒,適宜的氣候條件是年均氣溫21-25℃,最冷月平均氣溫大於14℃,極端最低氣溫0℃以上。≥15℃的年積溫在6000℃以上,日照總時數1900-2400h;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水熱係數1.5-2.5,年均相對濕度在79%以上;適於白藤生長的土壤類型有黃色磚紅壤、磚紅壤、褐色磚紅壤及赤紅壤等,pH值5.0-6.4。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中部(尋甸、祿勸、嵩明),四川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繁殖方法

白藤多用種子繁殖,也有用分蔸繁殖。但分蔸繁殖,只能適用於小面積栽植或種源不足情況下的採用。而大面積栽植,應以種子育苗為好。

採種

白藤於10-11月果熟,熟時核果的果皮變紅褐色。採回後放進籮內搓洗去果肉,新鮮種子具有透明感,宜隨采隨播;若需要調運,需用濕沙或濕椰糠混入種子,包裝運輸。種子千粒重750-900克,發芽率為86%。

育苗

白藤 白藤

白藤的種子比較堅硬,不易吸水,播後長時間不發芽,管理費力,因此需要經過沙床催芽處理。預先整地起畦,畦底層用草皮泥灰與表土混勻築起15厘米高,然後在畦面上加沙厚5厘米,刮平床面,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點播,蓋沙厚1.5厘米,搭遮陽棚,蓋上塑膠薄膜。經常保持苗床濕潤,2-3個月種子發芽出土,長出1-2片葉子,可分床移植至苗圃。在陰雨天移植,用削尖的竹片起苗,移植時勿碰掉未脫落的種子,宜淺栽,如栽得過深,生長點被埋於泥土下面容易造成死苗。株行距為12厘米×30厘米,移植後要搭遮陽棚,苗期加強肥水管理,培育1.5-2年生苗,基部開始萌櫱可出圃,這樣的苗植後生長快。

栽培技術

栽植

可選擇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下濕度大、土壤肥沃的山腰、山谷和山槽處種植。在人工林下種植,最好選常綠深根性樹種,如松類、櫟類、木蘭類。種植前清理好林地,過密林要進行間伐,透光度約60%,同時將林內雜灌草叢清除,然後根據林地條件採用不同的整地方法,如塊狀或帶狀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株行距既要考慮提高產量,也要考慮便於管理及採收,宜採用順山坡雙行密植,隔一行寬植,再復雙行密植,即雙行株行距約為1.5米×1.5米,寬行8米,復雙行1.5米×1.5米,這樣便利於撫育管理和採收藤條。早春2-3月,下雨濕透泥土栽植,栽植深度宜淺不宜深,以免影響生長和萌櫱。

管理

頭幾年每年撫育3-4次,以後可以減少撫育次數。將林地雜草剷除,然後擴大鬆土,深度以不傷根係為宜,5-9月間生長旺盛期,應結合撫育一些複合肥,以滿足大白藤的生長需要;同時做好支扶,把藤蔓引向林冠上生長。

病蟲防治

病害:葉枯病、環斑病和白斑病是白藤苗期的主要病害,輕則影響苗木正常生長,嚴重時可導致苗木死亡。誘因是強陽光直接照射苗木和苗圃管理不善,適當遮蔭和加強苗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化學防治可用75%的可濕性百菌清800倍液噴灑,或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灑,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蟲害:害蟲主要有盾蚧、白藤堅蚜、獨角仙和棉蝗4種。盾蚧防治採用28%殺腈乳油300-900倍噴灑施藥,殺蟲效果較好;白藤堅蚜防治,用40%氧化樂果或乙醯甲胺磷,或80%敵敵畏乳油.各以1000倍液噴灑。殺蟲率可達100%。

主要價值

白藤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去鞘藤莖(藤條)表皮乳白色、抗拉強度大,是編織和製作家具的優良材料,用其製作的家具和工藝品暢銷國際市場,是中國重要的創匯商品。

白藤的藤莖質地中上等,可供編織藤器。

旋花科·旋花亞科·旋花族

旋花族旋花科、旋花亞科的一個族,中國有心萼薯屬、打碗花屬旋花屬、馬蹄金屬、丁公藤屬、土丁桂屬、豬菜藤屬、小牽牛屬、魚黃草屬盾苞藤屬盒果藤屬飛蛾藤屬等12族。其中,飛蛾藤屬又包含:飛蛾藤亞屬、棒柱亞屬2亞屬,魚黃草屬又包含:扭蕊組金鐘藤組‘魚黃草組假番薯組4個組。本族植物,花粉粒無小刺。
紫花飛蛾藤(變種)
毛葉飛蛾藤(變種)
毛果飛蛾藤(變種)
飛蛾藤(原變種)
長裂旋花(變種)
小萼飛蛾藤(原變種)
絹毛萼飛蛾藤(變種)
腎葉山豬菜
魚黃草組
腺毛飛蛾藤(變種)
三列飛蛾藤(原變種)
黃毛金鐘藤(變種)
金鐘藤(原變種)
直立旋花
棒柱亞屬
美飛蛾藤(原變種)
大花飛蛾藤(變種)
金鐘藤組
大果飛蛾藤(原變種)
近無毛飛蛾藤(變種)
線葉旋花
三齒魚黃草(原亞種)
尖萼魚黃草(亞種)
三齒魚黃草
指葉山豬菜
冕寧飛蛾藤(變種)
蒙自飛蛾藤(變種)
旋花亞科
扭蕊組
飛蛾藤亞屬
小牽牛(原變種)
披針葉小牽牛(變種)
豬菜藤屬
藍花土瓜(原變種)
紅花土瓜(變種)
近無毛藍花土瓜(變種)
圓葉土丁桂(變種)
傘花茉欒藤(原亞種)
山豬菜(亞種)
傘花茉欒藤
囊毛魚黃草(變種)
毛籽魚黃草(變種)
北魚黃草(原變種)
大籽魚黃草(變種)
銀絲草(變種)
土丁桂(原變種)
線葉山土瓜(變種)
山土瓜(原變種)
銀灰旋花
心萼薯
假番薯組
狹花心萼薯
鷹爪柴
旋花族
三列飛蛾藤
多裂魚黃草
纏枝牡丹(變型)
藏飛蛾藤
毛打碗花
北魚黃草
毛打碗花(原變型)
馬蹄金屬
盒果藤屬
毛山豬菜
疏花丁公藤
旋花(原變種)
土丁桂屬
台灣丁公藤
心萼薯屬
瑤山丁公藤
飛蛾藤屬
盾苞藤屬
多花丁公藤
魚黃草屬
籬欄網
海南山豬菜
旋花屬
九來龍
掌葉魚黃草
灌木旋花
密葉飛蛾藤
打碗花屬
腎葉打碗花
飛蛾藤
小萼飛蛾藤
短萼飛蛾藤
草坡旋花
美飛蛾藤
大果飛蛾藤
圓錐飛蛾藤
錐序飛蛾藤
白花葉
搭棚藤
蒙自飛蛾藤
盒果藤
盾苞藤
豬菜藤
藍花土瓜
長梗山土瓜
山土瓜
心葉山土瓜
金花魚黃草
金鐘藤
小牽牛
土丁桂
錐序丁公藤
光葉丁公藤
田旋花
粉綠丁公藤
銹毛丁公藤
毛葉丁公藤
小牽牛屬
丁公藤屬
藤長苗
刺旋花
馬蹄金
白藤
丁公藤
旋花

棕櫚目百科

矮瓊棕
矮菜棕
檳榔屬
檳榔
版納省藤
白藤
貝葉棕
貝葉棕屬
變色山檳榔
長鞭藤
長穗省藤
粗壯省藤
刺葵
刺葵屬
長枝山竹
粗棕竹
菜王棕
菜棕
菜棕屬
多穗白藤
大藤
多果省藤
滇越省藤
滇南省藤
大喙省藤
多鱗省藤
短葉省藤
倒卵果省藤
電白省藤
單葉省藤
短穗省藤
大白藤
滇緬省藤
多刺雞藤
短軸省藤

大葉蒲葵
大果蒲葵
大鉤葉藤
多裂棕竹
滇西蛇皮果
大絲葵
二列省藤
二列瓦理棕
桄榔
桄榔屬
桂南省藤
高毛鱗省藤
高地省藤
廣西省藤
弓弦藤
管苞省藤
鉤葉藤屬
高地鉤葉藤
鉤葉藤
黃藤
黃藤屬
黑鱗秕藤
褐鱗省藤
海棗
華山竹
皇后葵
假檳榔
假檳榔屬
巨藤
尖果省藤
酒椰
酒椰屬
金山葵屬
寬刺藤
闊葉雞藤
闊葉省藤
蘭嶼省藤
裂苞省藤
柳條省藤
兩廣石山棕
林刺葵
六列山檳榔
綠色山檳榔
蘭嶼山檳榔
龍棕
勐臘鞭藤
勐捧省藤
緬甸省藤
密花省藤
勐龍省藤
毛鱗省藤
墨脫省藤
美麗蒲葵
密花瓦理棕
南巴省藤
屏邊省藤
蒲葵
瓊棕屬
瓊棕
琴葉瓦理棕
三藥檳榔
雙籽棕
省藤屬
上思省藤
散尾葵
散尾葵屬
石山棕
石山棕屬
水椰
水椰屬
山檳榔屬
絲狀棕竹
蛇皮果屬
山棕櫚
絲葵
絲葵屬
糖棕屬
台灣省藤
泰國瓦理棕
五脈剛毛省藤
無莖刺葵
王棕屬
王棕
瓦理棕屬
瓦理棕
小花桄榔
小省藤
小白藤
纖細山檳榔
小鉤葉藤
細棕竹
雲南省藤
陽春省藤
盈江省藤
瑤山省藤
椰子屬
油棕屬
油棕
燕尾山檳榔
雲南瓦理棕
棕櫚
中穗省藤
杖藤
澤生藤
直立省藤
棕竹屬
棕竹
棕櫚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