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鼠鳥

白背鼠鳥

白背鼠鳥(學名:Colius colius)屬鼠鳥目鼠鳥科,它們的尾羽有灰白色條紋並且超長,是身體長度的2倍。與其他四趾鳥類的腳不同,其腳趾向前伸展,以便於棲息時抓住樹枝;向外翻卷的外側腳趾,使其在行走、跳動時更為敏捷。它們喜歡在稀疏的林地或樹林中生活。該物種共有2個亞種。分布於非洲中南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白背鼠鳥
白背鼠鳥白背鼠鳥

拉丁學名: Coliuscoli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鼠鳥目
科: 鼠鳥科
種:白背鼠鳥
亞種: 2個
分布區域:非洲中、南部
英文名稱: White-backedMousebird
白背鼠鳥(圖1)白背鼠鳥(圖1)

命名時間: Linnaeus,1766
遷徙類別: 留鳥

體形特徵

白背鼠鳥(圖2)白背鼠鳥(圖2)
白背鼠鳥體長約30-34cm,體重38-64g。它們的尾羽有灰白色條紋並且超長,是身體長度的2倍。喙藍白色,頭部、羽冠及胸部都成灰褐色;腹部淺黃色,並且帶有少量斑點。腿、腳為橘紅色。與其他四趾鳥類的腳不同,其腳趾向前伸展,以便於棲息時抓住樹枝;向外翻卷的外側腳趾,使其在行走、跳動時更為敏捷。

生活習性

白背鼠鳥喜歡在稀疏的林地或樹林中生活,在它們生活的地方,自然資源往往十分豐富。它們喜群居生活,主食綠葉,也吃花蜜、果實和種子,它們十分貪婪,食量大而消化慢,因此長將腹部脹成鼓鼓的壺狀,所以它們習慣將兩腿張成與肩同寬,“掛”在樹上,酷似啄木鳥
白背鼠鳥(圖3)白背鼠鳥(圖3)

生命周期

白背鼠鳥白背鼠鳥
每年白背鼠鳥交配後,一對情侶會用破舊的樹枝、樹葉草築巢。每隻雌性可產卵1-6枚,卵由父母輪流孵化。11-13天后,雛鳥破殼。當一對鼠鳥從孵卵到離巢,雛鳥總是被不停地孵化出來。人工飼養的雛鳥大約留巢11-20天,21天后獨立。

亞種分化

共有2個亞種。
1、damarensis(Reichenow,1899):分布於納米比亞、波札那南部、南非開普敦省西北及德蘭士瓦西部。
2、colius(Linnaeus,1766):分布於南非開普敦省奧蘭治自由邦西部和賴索托西部。

地理分布

分布於納米比亞、南非等非洲中南部的國家,在賴索托也有少量分布,不確定安哥拉是否有分布。
白背鼠鳥(分布圖)白背鼠鳥(分布圖)

保護級別

1988年-2000年該物種不受關注,但是到了2004年以後,它們被列為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