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造句

又被稱做白痴造句法,這個名詞目前在台灣專門指某種惡搞的造句方式。其近源源於國小老師教導學生造句時,因學生不了解其中意義,而造出的“啼笑皆非”句子,該句有可能是誤用了某個詞句的意思,也有可能是一個詞跨越二個句子,失去了原本該詞句的意思。

白痴造句,又被稱做白痴造句法,這個名詞目前在台灣專門指某種惡搞的造句方式。其近源源於國小老師教導學生造句時,因學生不了解其中意義,而造出的“啼笑皆非”句子,該句有可能是誤用了某個詞句的意思,也有可能是一個詞跨越二個句子,失去了原本該詞句的意思。此種句型本來就不難見到,並可能為了戲謔的目的,早已個別地存在於大部分的語言文化中。但在台灣,這些句子後來特別被網友整理出來,並漸被統稱為“白痴造句”;在集體競相開發千奇百怪的句型後,成為一種新興的惡搞模式。台灣電視公司《哈林國民學校》、超級電視台《黃金傳奇》等電視節目也以此做為節目內容。

種類

白痴造句歸納,常見者有以下數種:
望文生義
主要因望文生義,不了解字詞(尤其是成語)實際意義:
1. 童山濯濯:那位可愛的小弟弟到了童山濯濯的年齡。
2. 突飛猛進:當我回家打開門時,我家的狗對我突飛猛進
3. 欣欣向榮:我的弟弟長得欣欣向榮
失去該詞的意思
1. 便當:不要把大便當飯吃。(失去“便當”這個詞的意思;以下同)
2. 難過:這條馬路上的車子很多,所以很難過。
3. 如果:汽水不如果汁好喝。
4. 從前:我從前門來,坐在椅子上。
5. 月經:小陳這個月經常遲到。
6. 說明:如果我很乖,爸爸說明天就帶我出去玩。
7. 機會:飛機會飛也會降。
8. 化學:鄭智化學會了怎樣把歌曲唱好。
9. 書本:這書本來就不是給小孩子看的。

拆詞套用一:保持原字樣

1. 制服:一旦用餐的人數受到限務品質就會下降。(將“制服”一詞拆開使用,同時失去“制服”這個詞的意思;以下同)
2. 公車:老鑰匙帶了沒?
3. 沙漏:做事情不要一盤散失了重要的機會。
4. 母親:“失敗為成功之。”愛的同學,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感到萬分沮喪。
5. 難過:姑姑有難,過兒。
拆詞套用二:改變原字樣並取其諧音
1. 團結:我在早上吃飯果飯糰不新鮮,拉肚子了。
2. 電視:不是停你忘了把插頭插上。

類似的例子

有一個早期學生笑話的經典是在國中學生寫地理考試“填充題”題型的時候發生,其實也是白痴造句的套用,題目是:“中國的煤都是( );中國的鐵都是( )。”原意是問中國的“煤都”和“鐵都”是哪裡,正確的答案分別是撫順和鞍山;學生的答案則分別是黑的硬的
郝邵文主演、朱延平導演的台灣電影《狗蛋大兵》上映期間刊登在台灣各大報紙的廣告中,有這么兩句廣告詞:“天真——今天真倒楣!”“恰好——澎恰臭屁。”

影響

在白痴造句被廣泛套用後不久,台灣出現了這么一則有關長句型白痴造句的笑話:

國語課,老師隨手叫了小貞:“來,用‘小甜甜布蘭妮’造句。”
小貞:“有一天安東尼跟小甜甜吵架,他說‘小甜甜不然你是要怎樣?’”
後來,由美國歌手小甜甜布蘭妮主演的電影《Crossroads》在台灣上映,片商就真的把中文片名取為《布蘭妮要怎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