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霓

白玉霓

白玉霓,又名白羽霓。歐亞種。原產法國,為法國三個著名的用於釀製白蘭地品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1

又名白羽霓。歐亞種。原產法國,為法國三個著名的用於釀製白蘭地品種之一。1957年從保加利亞引人中國,80年代又從德國、法國引入。現在北京河北山東陝西新疆等省(自治區)有栽培。

概述

到目前為止,白玉霓(UgniBlanc)是法國種植面積最廣的白葡萄品種。本世紀初,其種植面積與法國霞多麗(Chardonnay)種植面積之比為5:2,但奇怪的是,該品種很少出現在葡萄酒酒標上。實際上,該品種與義大利尤為普遍的特雷比奧羅(Trebbiano)是同一品種。白玉霓葡萄酒口感單薄,酸味十足,產量可觀。與西班牙種植最廣泛的白葡萄品種阿依倫(Airen)一樣(阿依倫是釀製西班牙白蘭地的主要原料),白玉霓在法國乾邑(Cognac)和雅文邑(Armagnac)的白蘭地釀酒業中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乾邑產區十分依賴該品種,在該產區,白玉霓常被稱為“聖埃美隆(St-Emilion)”。
儘管歐盟大力鼓勵拔除品質較差的葡萄藤,並且白蘭地市場也不景氣,但白玉霓在法國的種植面積依然十分可觀。20世紀80年代末到21世紀初,該品種的種植面積只下降了10,000公頃。21世紀初,其種植面積還剩90,000公頃。
在根瘤蚜蟲病爆發之前,具有較好抗白粉病(PowderyMildew)及灰霉病(GreyRot)能力的白福兒(FolleBlanche)是法國白蘭地的主要釀酒原料,但後來白玉霓取代了白福兒的地位。
但該品種並非原產自法國,它可能是在14世紀的時候從義大利引進的。當時,該品種極高的產量和十足的酸味使得它很快在法國南部發展起來,如今,白玉霓在法國南部的種植面積仍十分廣泛。在南羅訥和普羅旺斯產區,白玉霓常被稱為“朗德克萊雷(ClairetteRonde)”,但它與克萊雷毫無關係。2000年,該品種還是這兩個產區內種植面積最廣的白葡萄品種。此外,該品種在吉倫特(Gironde)西北部的種植面積也尤為廣泛。在這裡,與鴿籠白(Colombard)葡萄一樣,該品種也是釀製波爾多白葡萄酒(BordeauxBlanc)的法定葡萄品種,其所占的比例可高達30%。白玉霓有時也被稱為“酸密斯卡岱(Muscadet)”,這一別名特別能說明其特點——酸味十足。
在整個南美,種植十分廣泛的特雷比奧羅也常被稱為白玉霓。21世紀初,該品種在阿根廷的種植面積為2,600公頃,在保加利亞的種植面積為2,300公頃

生長性質

1

嫩梢外觀極似“佳利釀”,底色黃綠,無附加色,有濃密絨毛。葉片較大,心臟形,五裂,上側裂刻深或較深,閉合,具卵圓形空隙,下側裂刻淺,開張,葉面光滑,葉背有濃密的蛛絲狀毛,葉緣鋸齒雙側直,葉柄窪多閉合,呈橢圓形。兩性花。果穗較大,平均重442.1g,最大的達780g,長圓錐形,無副穗或有大副穗。果粒著生緊密,平均粒重2.6g,圓形,黃綠色,皮中等厚,肉軟,出汁率70%,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含酸量0.80%。由它釀成的酒,禾稈黃色,澄清透明,醇和爽口,回味綿延,酒質上等。
植株生長勢強。結果枝占芽眼總數的38.3%~50%,每一結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數為1.5個左右,豐產。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的生長日數為138天,活動積溫為3300℃,在陝西關中地區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北京9月上旬、沙城9月中旬成熟,為中晚熟品種。抗病性較弱,易感白腐炭疽霜霉等病,不裂果,有日燒。棚架、籬架栽培均可,宜中、短梢修剪。
白玉霓是釀製白蘭地的良種,也是釀製乾白葡萄酒的優良品種。宜在中國北部乾旱和排水良好的地區栽培

品種特色

UgniBlanc的中文名字有白玉霓、白玉尼、小白、白羽霓、白友誼等。不過最受歡迎的是“白玉霓”,既是諧音,又表現出該品種的特色。
白玉霓——按照漢字詞典的解釋:玉,碧光微透: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這兩字既說出葡萄的頗色乃透明中蘊藏著黃綠、粉紅色的變幻,又給予葡萄高雅、冰清玉潔之意。不過UgniBlanc只是這種葡萄最常用的名字,它會在不同國家、不同產區中有其他別名。比如在法國的紀龍德省(Gironde)稱為Cadillac,在乾邑地區(Cognac)叫StEmilion,在義大利Trebbiano(中文譯為“堂比內洛”),在澳大利亞被稱為WhiteShiraz或WhiteHermitage,在保加利亞葡萄牙羅馬時代便已經在義大利出名。該品種在14世紀傳人法國,至於它傳人法國的方式,一種說法是通過馬賽、波爾多這樣的南部港口進入法國,還有一種說法是隨著教皇撤退到阿維尼翁(Avignon)而進入法國的。1832年,JamesBusby將該品種引入了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而它進入中國的時間就更晚一些,是在1892年從西歐引入我國山東煙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從國外引入,如保加利亞、德國、法國等。
從各地的表現看,白玉霓植株生長勢強,芽眼萌發率高,結實力強,產量高。屬於晚熟釀酒品種,適應性強,也較抗病,但易染霜霉及毛氈病。
現今,白玉霓是世界上聲譽最好、種植最廣的白葡萄品種之一,甚至可能是世界上釀酒最多的白葡萄品種。

廣泛地區

白玉霓廣泛分布在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加州中國等地區。這些地方的白玉霓各有特點,而其釀酒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法國,白玉霓是一個重要的白葡萄品種,種植面積大約有10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岸線的乾邑產區和難馬邑產區(Armagnac),在朗格多克(Languedoc)、科西嘉島(Corsica)和普羅旺斯產區(Provence)也有一定量的種植;義大利的各個產區都可以找到白玉霓的倩影,而大部分的義大利白葡萄酒原料都含有白玉霓。白玉霓往往與其他白葡萄品種如瑪爾維薩(Malvasia)混合來生產白葡萄酒。其中最成功的也許是翁布里亞(Umbria)的奧爾維托(Orvieto)白葡萄酒,這裡使用的是白玉霓在當地的一個品系Procanico。如今義大利開始用新方法生產新鮮、低酒精度的白葡萄酒。此外,在義大利白玉霓還用於生產果醋;澳大利亞種植白玉霓的區域主要在新南威爾土和南澳,用於生產白蘭地或與其他葡萄混合生產佐餐酒,很難見到單品種酒;在阿根廷和美國,白玉霓是隨著義大利移民者一同而來的,同樣也很少見到單品種的餐酒;白玉霓自引入中國後,現在山東河北天津寧夏陝西遼寧北京新疆等省(直轄市)有栽培。主要用於生產白蘭地,有一小部分用於生產佐餐白葡萄酒。像中國的張裕、王朝、長城等大酒廠都生產以其為原料的優質白蘭地,其中一些酒質量上乘,並在國際上享有讚譽。另外,沙城長城還以其為主要原料生產出較優質的白葡萄酒。

主要原料

白玉霓最突出的表現在白蘭地的生產上。優良的白蘭地原酒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高酸、低酒精、低香氣。而白玉霓酒酒精度低、富有新鮮感,雖然有水果香氣卻並不突出和持久,並具有天然的高酸使得酒體更為豐富而圓潤。這些特點完全符合了製作頂級白蘭地的條件。在法國,大多數的白玉霓酒都用來進一步蒸餾製成白蘭地。在法國北部的乾邑產區也用來產生出高酸性、低酒精度的酒,非常適宜蒸餾,可以釀造出頂級白蘭地。正因如此,軒尼詩X.O曾用倒掛的白玉霓葡萄葉來設計瓶身,以彰顯其卓越的品質。
法國近幾十年來,也開始用白玉霓來生產乾白葡萄酒。不過這些酒的等級並不高,多數屬於地區餐酒(VindePays),只有少數進入AOC級。一些乾邑和雅馬邑地區的生產者便生產這樣的白葡萄酒。品嘗過幾款雅馬邑地區生產的白葡萄酒,從乾型到甜型都有,感覺果味清新,酸度活潑,雖然令味略短,但很適合佐餐。在法國的其他產區如普羅旺斯,白玉霓通常是混合其他品種如克萊雷特(Clairette)、PascalBlanc釀製白葡萄酒。此外,白玉霓還以20%的比例加入到紅葡萄酒中,以增加酒的結構、成熟性和保持葡萄酒的品質。根據中國釀酒師的評價,該品種所釀的單品種白葡萄酒:澄清亮澤,具有清雅醇正的果香,略酸,酒體醇和、較爽口。
白玉霓可以說是製造白蘭地最合適的葡萄品種,不過並非唯一品種,白福兒(FolleBlanche),鴿籠白(Colombard)同樣以生產白蘭地酒著稱。它們可以稱得上是釀造白蘭地酒的三劍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