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苔草

白山苔草

白山苔草,基部近圓形,具海綿狀組織,有短柄,頂端急縮為短喙,喙邊緣稍粗糙,喙口微淺裂。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橢圓形或卵形,平凸狀,長約1.5毫米,基部收縮為短柄;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6-8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白山薹草
白山苔草墨線圖白山苔草墨線圖

種拉丁名:CarexcurtaGood.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薹草屬(苔草屬)
屬拉丁名:Carex
命名來源:[TransLinnSoc2:145.1794]
中國植物志:12:517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稈叢生,高25-50厘米,寬1-1.5毫米,直立,三棱形,上部粗糙,基部具褐色無葉片的葉鞘。葉短於稈,寬2-3毫米,平張,邊緣粗糙。苞片鱗片狀,有時基部為剛毛狀。小穗4-7個,卵形或長圓形,長6-10毫米,寬3-4毫米,雌雄順序;穗狀花序上部小穗聚集,下部的遠離。雌花鱗片卵形,頂端急尖,長約2毫米,膜質,蒼白色,具1脈。果囊稍長於鱗片,卵形或橢圓形,平凸狀,長2-2.2毫米,寬約1.2毫米,膜質,綠褐色,具細點,兩面具5-12條褐紫色的脈,無毛.

地理分布

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廣泛分布於歐洲(南部除外)、亞洲溫帶南北美洲地區。

生長習性

生沼澤或溪邊濕地,海拔900-1000米。

爭論異議

本種在從前大多數的作者中採用C.canescensL.名稱,但Nelmes(1951)指出在林奈標本室中的標本,C.canescensL.為C.angaraeSteud.和C.buxbaumiiWahlenb.,Tutin(1962)把C.canescensL.作為混淆名稱列於C.buxbaumiiWahlenb.之下作異名,Chater(1980)在歐洲植物志中也沒有採用C.canescensL.這一名稱,而是用C.curtaGood.我們贊同Tutin和Chater的意見。
白山苔草山苔草

Egorova(1966)採用C.canescensL.名稱,將C.cinereaPoll.作為該種的異名。崔乃然(1982)在新疆植物檢索表中報導C.cinereaPoll.在阿爾泰山(青河、大橋林場)有分布,由於我們沒有看到該種的文獻和標本,附志於此,留待核實。而且,在新疆植物檢索表中還報導布爾津產C.brunnescens(Pers.)Poir.,該種與C.curtaGood.十分接近,僅果囊背面喙部有1條較長的裂縫。我們檢查了產於布爾津附近的福海標本,仍宜屬於C.curtaGood.,但由於我們所見標本不多,暫不作為錯誤鑑定,也附志於此,待今後進一步考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