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痧藤

發痧藤

毒根斑鳩菊為攀援灌木或藤本。枝圓柱形,具條紋,被銹色或灰褐色密絨毛;葉具短柄,厚紙質,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較多數,花淡紅或淡紅紫色。瘦果近圓柱形。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發痧藤發痧藤

【拉丁名】VernoniaandersoniiClarke

【異名】夜牽牛毒根斑鳩菊(《廣西藥植名錄》),過山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細脈斑鳩菊的藤莖及根。

植物形態

發痧藤發痧藤
木質藤本,高約10~12米。細枝多,有微毛。莖外皮棕褐色。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通常全緣,上面有微毛;葉柄短,約5毫米,有微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徑約1厘米,聚傘花序式排列;苞片4列,披針形,長1~5毫米,外面的較短;花淡紫紅色;兩性,花冠管狀,5裂。瘦果,冠毛多數。

生態環境

生於山溝、溪邊或疏林、灌叢中。分布廣東。

採集

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藥用價值

發痧藤乾製品(中藥)發痧藤乾製品(中藥)

【性味】苦辛,微溫,有毒。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微溫。"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瘧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痛,牙痛。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祛風解表。治風濕痛,腰肌勞損,感冒發熱,瘧疾。"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祛瘀止痛。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痛,痛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宜忌】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瘧疾:過山龍四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牙痛:過山龍根,切片浸鹽水內,每次含一片。

③治結合膜炎:過山龍適量,煎水洗。

④治跌打損傷:過山龍根適量,搗爛外敷。(②方以下出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皮炎:過山龍藤莖適量,煎水外洗。(《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選方

①治瘧疾:過山龍四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牙痛:過山龍根,切片浸鹽水內,每次含一片。③治結合膜炎:過山龍適量,煎水洗。
④治跌打損傷:過山龍根適量,搗爛外敷。(②方以下出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皮炎:過山龍藤莖適量,煎水外洗。(《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陝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長骨,除風祛濕。治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痛,風濕性關節炎。

部分藥用植物(一)

藥用植物,是指人類醫學上用於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藥用或作為製藥工業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劑、某些嗜好品、調味品、色素添加劑,及農藥和獸醫用藥的植物資源。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藥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藥的,如:人參、曼陀羅、射干、桔梗、滿山紅等;需提煉後入藥的,如:金雞納霜等。

斑鳩菊屬植物

斑鳩菊屬(Vernonia Schreber),菊科、管狀花亞科、斑鳩菊族(Vernonieae Cass.)、斑鳩菊亞族植物,約10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產西南至東南部和台灣。直立草本、木質藤本或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缺;頭狀花序盤狀,同性,頂生或腋生,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總苞約和小花等長或較短,總苞片數列,外面的較短;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