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人性

發現人性

發現人性是由蕭淑貞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1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簡介

我們不是過路人,是這個世界的居留者,我們希望擁有立體而溫暖的靈魂。我們,從哪裡可以觸摸靈魂的溫度與深度?

作者簡介

蕭淑貞歷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師。《發現人性》凝聚了蕭淑貞在哈佛大學訪學和回國後七八年間的思考。她以具有穿透力的客觀、冷靜、理性而又不失溫暖和熱情的筆觸,帶領我們在歷史、文化和教育中探尋通往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人性的蹤影,在人們容易忽視的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中,體察社會進步的方向。人性是持久而強大的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文明邁進的真正動力,人性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也是人類文明的終點。追隨作者的視線,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去解讀、反思我們生活其中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循著人性之路,我們眺望世界和中國的未來與希望。

目錄

通往人性的文明
留給現在
越戰紀念碑
亨廷頓的憂慮
兩個哥倫布
教堂的深處
美國歷史從哪裡開始?
革命書店
另一種離去
歸路
發現人性
不同的使命
白宮前的婦女
民主的表情
政府的大門
中國的飯局
誰向誰靠攏?
中國人最缺什麼?
生命的原鄉
村民與“普世價值”
粗糙的高尚與精緻的順從
來時舊路
教育的終點

精彩書摘

兩種感恩節兩個哥倫布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H-感恩節,在如今的美國,感恩節已經成為個人們最重視、最傳統也是最溫馨的公眾節日。
當年在波士頓的時候,當地印第安人在英國清教徒登入的普利茅斯共度感恩節,來自全美各地的印第安人代表出席感恩節的主要儀式。集會會場上懸掛一面橫幅,上書一排醒目大字:“對本土美國人的全國哀悼日”。這顯然與白人家庭歡度感恩節,邊飲酒,邊吃烤火雞,歡聲笑語的節日氣氛極不相同。美國的喜慶節日卻是印第安人的“全國哀悼口”,這種場面與我們印象中的感恩節大相逕庭,讓人倍感意外。
-個國家的節日也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歷史悠長的國家,節日多能夠體現文化和民俗,政治意味較淡;而歷史較短的國家,很多節日直接與國家的重大事件有關。在這個征戰不斷的地球上,每一個國家的節日都多多少少留下了戰爭和政治的烙印,美國尤其如此。
感覺美國的學校總是在不停地放假,後來,看看他們一年的假日表,以人名命名的節日共有馬丁·路德·金、華盛頓、林肯誕辰日和哥倫布日。前三個都是與美國的建國、民權運動有關的政治人物,只有哥倫布是國際人物。因此,在美國,哥倫布日是一個特殊的節日,與很多拉丁美洲國家的哥倫布日一樣,帶著強烈的殖民色彩。
1492年10月12日,這一天,哥倫布帶著他的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從此,他便享有“發現新大陸”的美譽,在世界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光彩。
1792年紐約舉行儀式紀念哥倫布,為他建造了一座紀念碑。1892年紐約市的哥倫布大道路口豎起了一座哥倫布的雕像,華盛頓設立了以哥倫布名字命名的哥倫比亞特區。因為哥倫布出生在義大利,出於對自己同胞的驕傲,紐約市的義大利後裔於1866年10月12日組織了第一個慶祝“發現”美洲的活動。隨後更多其他城市的義大利人開始在那天舉辦餐會、遊行和舞會。1869年10月12日舊金山的義大利人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他們把這一天叫作哥倫布紀念日。1905年科羅拉多州成為第一個慶祝哥倫布紀念口的州。在之後的幾}年裡,其他的州也陸續開始慶祝這個節日。1937年富蘭克林總統宣布10月12日為哥倫布紀念日,1968年美國國會決定把“哥倫布日”定為全國節口,自1971年開始將紀念日定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