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燕子磯記

這篇文章選自《漁洋文略》卷四。燕子磯在今南京市東北,磯頭屹立長江邊,三面懸絕,形勢險峻。因它狀似飛燕,故名。據篇末所記,這篇文章作於1663年(康熙二年)。它以簡潔明快的筆墨,再現了燕子磯的形勝。且把景物擬人化,賦予了人的性格,如“傲睨諸山”、“獻奇”、“爭媚”等等,更顯得親切有味。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登燕子磯記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王士禛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金陵古都會(1),名山大川在封內者以數十,而燕子磯以拳石得名(2)。

磯在觀音門東北,三面臨江,削壁巉岩,石筍林立。觀音山蜿蜒數十里,東與長山相屬,至此忽突起一峰,單椒秀澤(3),旁無附麗(4),傲睨諸山,偃蹇不相下(5)。大江從西來,吳頭楚尾(6),波濤浩渺中砥柱怒流(7)。西則大孤、小孤(8),東則潤州之金、焦(9),而磯踞金陵上游,故得名尤著。

磯上有祠,祀漢壽亭侯(10)。迤西有亭(11),壁上石刻“天空海闊”四大字,奇矯怪偉,為前大司馬元明湛公書(12)。按公曾為南國子監祭酒,又歷官南吏、禮、兵三部尚書。公崛起嶺南,從白沙聞學覺之宗(13),與陽明上下其說(14),天下稱甘泉先生。祠南,亭三楹,壁間題字叢雜不可讀。獨椒山先生四絕句與文壽承書《關祠頌》同鐫一石(15)。其一云:“皪皪清光上下通(16),風雷只在半天中。太虛雲外依然靜,誰道陰晴便不同。”讀此,知先生定力匪朝夕矣。

折而東,拾級登絕頂,一亭翼然,曠覽千里,江山、雲物、樓堞、煙火、風帆、沙鳥,歷歷獻奇,爭媚於眉睫之前。西北煙霧迷離中,一塔挺出俯臨江滸者,浦口之晉王山也(17),山以惰煬得名。東眺京江(18),西溯建業(19),自吳大帝以迄梁、陳(20),憑弔興亡,不能一瞬。詠劉夢得“潮打空城”之語(21),惘然久之。

時落日橫江,烏桕十餘株,丹橫相錯,北風颯然,萬葉交墜,與晚潮相響答,淒栗慘骨,殆不可留。題兩詩亭上而歸。時康熙二年十月二十一日也。

作品注釋

(1)金陵:今南京市。

(2)拳石:意謂燕子磯和大山比,僅是拳石一塊。

(3)椒:山頂。

(4)附麗:依附。

(5)偃蹇:高聳。

(6)吳頭楚尾:黃庭堅《謁金門》:“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時為吳、楚兩國接界之地,因稱“吳頭楚尾”。這裡借指金陵。

(7)砥柱:山名,原在河南三門峽市東北黃河中。這裡喻燕子磯挺立在激流中。

(8)大孤:大孤山,在江西鄱陽湖中。小孤:小孤山,在江西彭澤縣北大江中。

(9)潤州:今江蘇鎮江。

(10)漢壽亭侯:指關羽,因其封號為漢壽亭侯。

(11)迤西:地勢斜延而西。

(12)元明湛公:指明代的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增城人。增城今屬廣東,故下面說他“崛起嶺南”。弘治年間(1488—1505)進士。嘉靖年間(1522—1566),歷官南京國子監祭酒及南京吏、禮、兵部尚書。兵部尚書職掌相當於古代的大司馬,故文中稱其為“大司馬”。

(13)白沙:指陳獻章,明代理學家。居廣東新會白沙里,人稱“白沙先生”。學覺之宗:白沙的學說。(14)陽明:指王守仁,字伯安,餘姚人。明代理學家。因曾在陽明洞講學,學者稱為陽明先生。

(15)椒山先生:指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明代容城人。嘉靖年間(1522—1566)進士。因劾嚴嵩十大罪狀,下獄死。文壽承:即文彭,字壽承,明代長州人,文徵明之子。工書法、繪畫。

(16)皪皪(lì):鮮明的樣子。

(17)浦口:在江蘇浦江縣東,與南京市隔江相望。晉王山:一名桃葉山。隋代晉王廣曾屯兵於此,故名。晉王廣即隋煬帝楊廣。

(18)京口:古城名,在今鎮江市。

(19)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吳及南朝都城。

(20)吳大帝:即三國時吳國孫權,死後追尊為大帝。

(21)劉夢得:即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潮打空城”:見其《石頭城》詩,這一聯是:“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漁洋文略》卷四。燕子磯在今南京市東北,磯頭屹立長江邊,三面懸絕,形勢險峻。因它狀似飛燕,故名。據篇末所記,這篇文章作於1663年(康熙二年)。它以簡潔明快的筆墨,再現了燕子磯的形勝。且把景物擬人化,賦予了人的性格,如“傲睨諸山”、“獻奇”、“爭媚”等等,更顯得親切有味。同時,寫景與弔古相結合,更使文章有了歷史的深度。

作者簡介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死後因避清世宗胤禛諱,被改作士正,後又改為士禎。新城(今山東桓台)人。順治年間(1644—1661)進士,授揚州推官。1664年(康熙三年),擢為禮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尚書。1711年(康熙五十年)逝於故里。諡文簡。王士禛論詩主“神韻”,在當時聲望很高,為詩壇領袖數十年。亦能詞,以小令為佳。其文亦簡潔明暢,尤以寫景之文,充滿詩情畫意,和詩一樣清麗。其詩文合刻為《帶經堂集》,包括了《漁洋詩集》三十八卷,《漁洋文略》十四卷,《蠶尾集》十四卷等。又曾自選其詩為《漁洋山人精華錄》。另有筆記《居易錄》、《池北偶談》等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