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起自明萬曆,經過幾代人的完善,逐漸遴選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余氏所選的二十景是鐘山、牛首山、梅花山、燕子磯、靈谷寺、鳳凰台、桃葉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崗、獻花岩、莫愁湖、清涼寺、虎洞、長乾里、東山、冶城、棲霞寺、青溪、達摩洞。而朱蘭隅興猶未盡,更“搜討記載,共得四十景,屬陸生壽柏策蹇浮舫,躬歷其境,圖寫逼真,撮舉其概,名為小引,系以俚句”,也就是周亮工所謂“景各為圖,圖各為記,記各為詩”,最後編成《金陵四十景圖考詩詠》。

概況

這“四十景”也就成了後世作金陵景物圖詠的藍本。但陸生騎毛驢乘小船躬歷尋訪所繪的圖,現已不知下落。今天還能見到的年代最早的“金陵八景圖卷”,也產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是萬曆二十八年(1600)江寧畫家郭仁所繪,現藏南京博物院。郭氏僅選“鍾阜祥雲”、“石城瑞雪”、“龍江夜雨”、“鳳台秋月”、“白鷺晴波”、“烏衣夕照”、“秦淮漁笛”、“天印樵歌”等八景為題,各作一圖,並各題有七律一首。“金陵八景圖卷”是後人的定名,所以也可能是郭仁畫了更多的景觀,而流傳下來的只有這八幅。

歷史

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又繪過《金陵四十景圖》,周亮工為這部圖冊寫了題跋,回顧了“金陵山水,舊傳八景、十景、四十景,畫家皆圖繪”的歷程。高氏這一組金陵景物圖後來刊入康熙《江寧府志》。同樣得周亮工作序的是余賓碩的《金陵覽古》,余賓碩是余淡心的兒子,也頗有前明遺少風韻,他在康熙五年(1666),“週遊山水之間,感慨興亡之事,探奇攬勝,索隱窮幽,地各為詩,詩各為記,次第匯成,凡六十首”。余氏對景點的選擇排列很有趣,始於“舊內”,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所住的吳王府;終於“大本堂”,堂在明故宮中,用以教授太子及諸王公侯子弟,是培養接班人的所在,為國家社稷之“大本”。所以當時即被人看破,認定他是為懷念明王朝所作。周亮工序中一再強調“風景未殊,河山不改”,也頗有欲蓋彌彰的味道。這要算是金陵景物吟詠中的一個異數。而嘉慶年間的錢塘人陳文述,居留南京月余,竟作詩三百多首,涉及金陵舊跡近三百處。還有比陳氏更快捷的詩才,光緒元年(1875)易順鼎中舉,北上應試途經南京,冒雪騎驢於城中遍訪六朝及南明遺蹟,一日之間竟成《金陵雜感》七律二十首!

金陵四十八景金陵四十八景

大約在乾隆年間,“金陵四十景”發展成為洋洋大觀的“金陵四十八景”。現在還能看到一種清代宣統二年(1910)刊行的南京人徐上添所畫《金陵四十八景》圖冊,1990年,南京古舊書店曾據舊本影印出售。其所列四十八景:莫愁煙雨、祈澤池深、雨花說法、天界招提、憑虛遠眺、永濟江流、燕磯夕照、獅嶺雄觀、石城霽雪、鍾阜晴雲、龍江夜雨、牛首煙嵐、珍珠浪涌、北湖煙柳、東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磯、清涼問佛、嘉善聞經、杏村沽酒、桃渡臨流、青溪九曲、鳳凰三山、達摩古洞、甘露佳亭、長乾故里、鷺洲二水、化龍麗地、來燕名堂、樓懷孫楚、台想昭明、長橋選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錫、幕府登高、報恩寺塔、神樂仙都、雞籠雲樹、靈谷深松、秦淮漁唱、天印樵歌、商飈別館、謝公古墩、獻花清興、木末風高、棲霞勝境、星崗落石。每幅上各有簡短題記,介紹景點來龍去脈。據說民國年間還曾流傳一種彩色的《金陵四十八景圖》,如今亦無所見了。

自乾隆以往,人談金陵風光,必說四十八景。二十世紀初,陳作霖之弟陳作儀退隱於南京城西,據說曾作《楚南宦遊西城十六景》和《金陵四十八景》,“重墨乾皴,方勁古黝”,惜都不曾寓目。我只購得其晚年所繪《鳳叟八十年經歷圖記》的影印本,其中多關涉南京景觀者,如燕磯望曉、雨花尋石、秦淮放舟、北湖二游、靈谷補松、掃葉登樓、桃渡尋詩、莫愁賞夏、三台探洞、清涼拜佛、半山逭暑、鍾阜愁雲、棲霞尋碑等,也保留下了百年前的南京風物舊貌。六合人張葆亨又有《金陵四十八景題詠》,其所據《金陵四十八景圖冊》原系徐行敏所作,因戰亂丟失了一半,後由收藏此圖冊的李誠齋將其補全。與乾隆年間的四十八景相比,有二十五景全同,此外景點相同而景名略異的有二十一種,只減去了原來的“北湖煙柳”和“台想昭明”,改換為“太平堤畔”和“周處書台”二景。其實此時“北湖煙柳”猶存,不失為金陵一景,而諸如祈澤寺、天界寺、永濟寺、龍江關、虎洞、嘉善寺、杏花村、鳳凰台等處,均已面目全非,更無所謂風光名勝。

介紹

石城霽雪 — 清涼山石頭城上的雪景; 

金陵四十八景金陵四十八景

鍾阜晴雲 — 紫金山上的雲景; 

鷺洲二水 — 江東門外白鷺村一帶的古白鷺洲,李白詩“二水中分白鷺洲”; 

鳳凰三山 — 城西南露崗鳳凰台遺址上遠眺江邊的三山,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 

龍江夜雨 — 下關龍江邊夜聽雨聲; 

虎洞明曦 — 東南郊高橋門外黃龍山附近的虎中觀看黎明時的陽光; 

東山秋月 — 中秋節在江寧東山鎮的土山上賞月; 

北湖煙柳 — 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煙景,唐韋莊詩“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秦淮漁唱 — 在秦淮河上聆聽漁歌; 

天印樵歌 — 在方山郊遊時聽到樵歌; 

青溪九曲 — 城東的青溪很多河灣,夾岸均垂楊亭館; 

赤石片磯 — 城東南今雨花門外的由紅色砂岩構成的秦淮河畔小崗; 

樓懷孫楚 — 李白在金陵時常飲酒的“孫楚酒樓”,遺址約在今水西門水關一帶的秦淮河畔 

台想昭明 — 鐘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讀書台,一說在江寧湖熟的梁台;

杏村沽酒 — 今城西南花露崗下的古杏花村,相傳是唐代詩人杜牧買酒處; 

桃渡臨流 — 夫子廟利涉橋畔古桃葉渡,相傳是東晉王獻之妾桃葉渡秦淮處; 

祖堂振錫 — 唐代法融祖師在祖堂山得道,成為佛教南宗第一祖師; 

天界招提 — 中華門外的天界寺,原名龍翔寺,與靈谷寺、報恩寺並稱為明代“金陵三大寺”; 

清涼問佛 — 清涼山的清涼寺; 

嘉善聞經 — 幕府山東南鐵石崗石佛閣的嘉善寺; 

雞籠雲樹 — 雞籠山的景色; 

牛首煙嵐 — 牛首山的景色; 

棲霞勝景 — 棲霞山的景色; 

達摩古洞 — 幕府山東北麓的達摩洞,傳梁代達摩法師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燕磯夕照 — 在燕子磯觀夕陽; 

獅嶺雄觀 — 獅子山上的盧龍觀; 

化龍麗地 — 幕府山北麓臨江的“五馬渡”,相傳西晉末年時琅琊王司馬睿與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馬來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馬忽然化龍飛去,成為司馬睿稱帝前的“吉兆”,一說在幕府山上。 

來燕名堂 — 今夫子廟對岸烏衣巷內東晉王謝大族故居的“來燕堂”; 

報恩寺塔 — 中華門外報恩寺的九級琉璃寶塔; 

永濟江流 — 在燕子磯的永濟寺觀音閣俯視江流; 

莫愁煙雨 — 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風”之景觀; 

珍珠浪涌 — 今雞鳴寺至浮橋的古珍珠河; 

長乾故里 — 中華門外古長乾里; 

甘露佳亭 — 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說在小九華山; 

雨花說法 — 相傳梁代雲光法師在雨花台上講經,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 

星崗落石 — 約在今鼓樓崗一帶的古“落星崗”: 

長橋選妓 — 今夫子廟對岸一帶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幕府登高 — 登幕府山眺望長江; 

謝公古墩 — 五台山永慶寺前東晉謝安登臨過的高墩; 

金陵四十八景金陵四十八景

三宿名岩 — 下關靜海寺附近南宋名將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 

神樂仙都 — 光華門外的道觀神樂觀; 

靈谷深松 — 靈谷寺周圍的上萬株古松; 

獻花清興 — 祖堂山北峰獻花岩的景色; 

木末風高 — 雨花台永寧寺側的木末亭,一說在方孝孺祠內; 

憑虛遠眺 — 在雞籠山最高處的憑虛閣遠望市區及玄武湖; 

冶城西峙 — 朝天宮所在的冶城山峙立於城西; 

商飆別館 — 鐘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離宮商飆館遺址; 

祈澤池深 — 南郊高橋門外祈澤寺的泉水,傳說宋時東海龍女來此聽法師講法華經後所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