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痢

濕熱疫毒之邪壅滯腸道,燔灼氣血,為疫痢的主要病機。 【治法】 病名。

疫痢是感受濕熱疫毒所致的急性熱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以發病急驟,腹痛劇烈,里急後重,下痢膿血,伴壯熱口渴等為主要證候。西醫的急性細菌性痢疾、中毒性細菌性痢疾等,可參考本病辨證治療。
疫痢的診斷要點
病發於夏秋濕熱俱盛之季節,多有嗜食生冷或不沽飲食病史。
臨床常見驟然起病,突發寒熱,腹痛劇烈,下痢膿血,里急後重,甚至高熱,驚厥,神昏譫語等為主要證候表現。
本病注意與寒濕痢、陰虛痢、虛寒痢、休息痢相鑑別。疫痢多發於夏秋季節,初起發熱惡寒,腹痛劇烈,里急後重,下痢膿血,口渴,舌紅苔黃,或有驚厥神昏,在發病季節與證候性質上,與後四者不難區別。
疫痢的辨證分析
濕熱疫毒之邪多形成於夏秋季節,加之其時氣候炎熱,人們喜嗜生冷,尤易導致邪從口人,蘊結胃腸,逆亂氣機,燔灼氣血而病。病變主要在氣分胃腸,可內陷心營,甚者可致內閉外脫。
濕熱疫毒之邪壅滯腸道,燔灼氣血,為疫痢的主要病機。疫毒之性猖獗,傷人最速,故發病急驟,熱毒鴟張,氣血瘀滯,故腹痛劇烈,里急後重;熱毒燔灼,耗傷氣血,互為搏結,化為膿血下利,或暴注下迫;熱盛陽明,灼傷津液,則壯熱口渴;熱擾於上,攻及脾胃,故頭痛煩躁,腹滿不食,嘔吐噁心;舌紅、苔膩,脈滑疾,為熱毒熾盛之徵象。若疫毒蒙蔽神明,引動肝風,則見神昏驚厥;若熱毒鴟張,鬱結腸腑,氣機逆亂,可見暴利致脫。
疫痢總的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行氣和血為主。結合不同證候表現,可分別兼以除積導滯,或涼血平肝,或救逆固脫等。
疫痢的辨證論治
疫毒蘊結胃腸型
【證見】 驟然發病,腹痛劇烈,里急後重,痢下鮮紫膿血,伴見壯熱,口渴,頭痛煩躁,小便黃短。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除積。
【方藥】
1.主方白頭翁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白頭翁15克,黃連9克,黃柏10克,秦皮10克,黃芩12克,金銀花15克,木香8克(後下),葛根30克,白芍12克,地榆12克,貫眾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2~3劑。
若脘痞、噁心嘔吐、苔膩者,加藿香12克,竹茹12克,法半夏9克。腹脹、里急後重甚者,加厚朴9克,檳榔9克。若發熱不甚、口不渴、無肛門灼熱感者,可酌加乾薑6克,肉桂6克。
2.中成藥
(1)腹可安,每次3-4片口服,每日3—4次。
(2)藿香正氣丸,每次l一2支口服,每日3次。
(3)雙黃連粉針,每次2~3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日2次。
3.單方驗方潔古芍藥湯(李振瓊等《奇效驗秘方》)
處方:白芍lO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大黃5克(後下),當歸5克,肉桂3克,木香10克(後下),檳榔10克。每日2劑,水煎服。
疫毒熾盛,內陷心營型
【證見】 壯熱,頭痛,腹部劇痛,下痢膿血,煩躁不安,或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
【治法】 清營解毒,開竅熄風。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合清營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黃連9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梔子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竹葉卷心9克,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丹參12克,白頭翁18克,秦皮12克,檳榔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高熱、汗出、面紅目赤者,加石膏30克,天花粉15克。四肢抽搐,或牙關緊閉、兩目上視者,加羚羊角骨18克(先煎),鉤藤12克,僵蠶10克。
2.中成藥
(1)清開靈注射液,每次以3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滴注,每日2次。
(2)醒腦靜注射液,以8-1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中推注,後接20-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
3.單方驗方 白頭翁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另服紫雪丹(鍾嘉熙《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治手冊》)
處方:白頭翁12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秦皮12克,赤芍15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另服紫雪丹1支。
內閉外脫型
【證見】 高熱驟降,神昏譫語,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白氣促,自利不止。舌暗紅而乾,脈細數或脈細弱。
【治法】 開閉固脫。
【方藥】
1.主方參附湯(陳自明《婦人良方》)送服牛黃清心丸
處方:人參30克,炮附子15克,生薑15克,大棗5枚。水煎,送服牛黃清心丸5克。
若神昏不醒者,宜插胃管,將牛黃清心丸化開湯藥中,鼻飼給藥。
2.中成藥參附針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醒腦靜注射液20一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兩組藥交替靜脈點滴,或開通兩條管道同時點滴。
3.單方驗方參附龍牡湯送服紫雪丹或至寶丹(沈慶法《中醫外感熱病學》)
處方:人參30克,炮附子12克,煅龍骨25克,煅牡蠣25克,水煎,送服紫雪丹或至寶丹1支。
疫痢的其他療法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灌腸法 白頭翁15克,黃柏15克,黃連6克,共煮濃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腸。灌藥腸前先用2%溫鹽水清潔灌腸。
3.飲食療法 蒜蓉拌馬齒莧菜:取鮮馬齒莧60克,洗淨後人開水煮熟,撈起放人盤中,加蒜茸10克、醬油及醋適量拌勻。可佐餐吃用,或單吃馬齒莧,對疫痢治療有輔助作用。
病名。由天行疫毒所致的痢疾。具強烈的傳染性。《痢證匯參》卷四:“疫痢之證,運氣所致。或流衍之紀,雨濕連綿;或二火司公,赫義用事,濕熱大作;或燥金行令,燥火時行,三者皆成疫痢。此所謂之天行疫痢也。”《症因脈治》卷四:“長幼相似,沿門合境,一齊發作,下痢膿血,或下純血,或下黃水,或下紫血水,身熱頭痛,胸滿不食,此疫痢之症也。”治以清熱解毒為主。初起宜兼表散,用羌獨柴葛之類。待表邪已散,分辨濕火燥火施治。濕熱脈洪,香連丸、六一散;滿悶不舒,香連平胃散;燥火脈數,當歸銀花湯調六一散,送下當歸大黃丸。參見痢疾、疫毒痢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