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疫毒痢病

小兒疫毒痢病

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於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抽搐、昏迷為主要症狀。

簡介

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於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抽搐、昏迷為主要症狀。相當於西醫的中毒性菌痢。

兒童疫毒痢診斷要點

有流行病史及飲食不潔史。本病來勢急暴,往往未見下痢而突然壯熱、抽搐、神志昏迷、四肢厥冷、脈數或細弱無力等症狀出現。本病應與小兒暑溫作鑑別。小兒暑溫亦發生在夏秋季,也有高熱、抽搐、昏迷,但其高熱不在第一天,並且始終無膿血便。實驗室檢查:大便鏡檢見大量膿細胞或紅、白細胞及巨噬細胞;大便培養可找到痢疾桿茵。

兒童疫毒痢辨證分析

濕熱疫毒之邪從口入腹,蘊伏腸胃,如邪正俱盛者,則濕從熱化,熱盛化火,內竄營分,進迫厥陰、少陰,則可出現壯熱、神昏、抽風的邪實內閉;若正不敵邪或在閉厥的同時元氣不支,則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溫之脫證。本病之辨證應分清證之輕重。如僅有高熱,而驚厥輕微短暫,神志尚清楚,則病情較輕;若持續抽風,深度昏迷,面色蒼灰,口唇青紫,呼吸深淺不勻,脈象細數無力,或嘔吐咖啡狀物,此為險惡證候。本病總的治療原則:閉者宜開、宜泄、宜清,脫者當以固脫救逆。

治法

清腸解毒,瀉火開閉。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加減

處方:黃連1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白頭翁10克,秦皮10克,馬齒莧15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昏迷驚厥者,加鉤藤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研服至寶丹半粒。壯熱不退者,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噁心嘔吐者,加玉樞丹3克,分2次吞服。大便量少,或無糞便,肚腹作脹者,加生大黃10克(後下)、枳實10克。

2.中成藥

(1)黃連解毒丸,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2)瀉痢寧,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3)治痢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4)香連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菌痢湯(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白頭翁20克,秦皮1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木香5克(後下),葛根15克,檳榔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